小學階段,正是孩子們廣泛吸收知識、培養(yǎng)習慣的大好時期。這個時期學習任務相對較輕,孩子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海量閱讀。我建議孩子在大量閱讀童話、神話、校園小說、科普作品外,逐步開始閱讀更多元化的反映現實的少年小說,依舊充滿好奇和幻想的動物、冒險、探案和探險小說,甚至是各種學科知識的漫畫作品,當然也可以開始非虛構作品的閱讀,比如名人傳記,名家散文等。
如果您的孩子還沒有讀過下面“中國小學生基礎閱讀書目”中的這些推薦書,那就抓緊找來讀吧:《長襪子皮皮》《親愛的漢修先生》《我的媽媽是精靈》《夏洛的網》《地心游記》《我是白癡》《希臘神話故事》《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安德的游戲》《不老泉》。
孩子在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有一個閱讀臺階,每一個閱讀臺階都有不同的閱讀策略:學前是親子共讀引發(fā)興趣,小學是海量閱讀奠定基礎,中學就是休閑閱讀張弛有度。有人會問了,中學生有了閱讀能力、視野更加開闊,更應該大量閱讀啊,怎么能說是“休閑”閱讀呢?那就讓我們從這個寒假說起吧。
除此之外,我要特別推薦《可怕的科學》,那些繁復到難以理解的各科知識,在這套書里不僅僅是可怕,簡直是可愛,能吸引我們輕松閱讀。漫畫書可以看“我的第一本……系列”,甭管是冒險、國家知識、城市知識、科學實驗,只要是用漫畫來表現都會符合孩子的興趣。
名人傳記可以從一套“誰是……”入手,喬布斯、愛因斯坦、阿姆斯特朗等等大家名人的經歷濃縮在不厚的書本里——還是雙語版帶CD的呢——可以邊閱讀邊學習知識不是?名家散文方面,我們最近給兒子讀李娟的散文,輕松的筆觸、清新的文風、趣味的生活,讀得我們哈哈大樂,大人孩子都很入迷。當然,讓孩子們讀一讀百家講壇的系列圖書,就更加能滿足我們讓孩子輕松讀書也要學知識的愿望了。
寒假時間不長,還隔著啥都可以不做的過年,就不要讓孩子海量閱讀了吧,更別讓他們繼續(xù)與教科書和教輔材料為伴。我們要用輕松有趣的書籍讓他們放松下來。其實,我們自己也需要放松不是?而且,我們相信經過從親子共讀到海量閱讀的積累,孩子們能看的和我們能提供的也定然是有趣、有用、有益的書。
趣味性當然不用我們多加考慮,孩子們已經在經驗的積累上達成可以在家庭藏書里自主選書;也可以去各類圖書館,那里有足夠多的書可以借閱,也有安靜的環(huán)境可以沉思默想;也能遇見相同趣味的小伙伴;也可以自主購買喜歡的圖書來閱讀。中學生已經接觸了多種學科,增加了更多的學科背景,也就增加了更多的閱讀需求。有些閱讀需求的滿足是學科學習的需要,有些是自我興趣的需要。無論如何,在眾多的閱讀需求中做切換,是我們家長應該去跟孩子探討的一個問題。
最起碼,我們要讓正在苦讀的孩子從閱讀中體會到愉悅和放松,而這種心理滿足能從精神上確認讀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學科學習的有益補充。
同時,這個階段的孩子處于青春期,我們應該主動地為他們提供帶有“藥用價值”的書籍,比如我會給家有青春前期女生的家長推薦亦舒或者勃朗特姐妹的作品,讓孩子在閱讀中知道何為優(yōu)雅女性魅力、什么樣的異性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愕然懷疑并不妨礙他們聽從我的提議,給他們的女兒提供這樣的輕松書籍,而且盡量不主動跟孩子們“討論”,女孩們總會自己提出一些話題和家長探討。
當然,我們更可以引領孩子閱讀《大林與小林》《格列佛游記》《海底兩萬里》《老人與?!贰逗zt喬納森》《戰(zhàn)馬》《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文學書籍。我們還應該為孩子們推薦一些人文類的書籍,以適應更廣闊的文化現狀,也是為了提升思維水平和思想層次。也不要小瞧我們的孩子,我們以前沒有讀過的《理想國》《論法的精神》《萬歷十五年》《愛的教育》《蘇菲的世界》等,未必他們不愿意讀、不喜歡看。
如果你發(fā)現孩子還沒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閱讀習慣,比較好的方法是父母和孩子共讀。這不再是父母讀給孩子聽了,而是父母和孩子各自有喜歡的書,制定家庭的寒假閱讀計劃,互相督促。閱讀量不必很多,平均一周讀完一本10萬字的文字書就好。
千萬不要只是指令或者指揮孩子讀書。我們可以采用一些小小策略,比如期末成績公布后,無論成績高低,請帶著孩子去書店,讓孩子挑選5本他喜歡的書,甭管他選漫畫還是校園快餐小說,只管買就好,同時,父母也選5本想推薦給孩子的書和前5本捆綁起來,當作寒假禮物送給孩子。
讀完書,可以舉辦家庭的讀書會,和孩子聊書。聊完后可以由家長費心整理成文字,記錄下來,這樣不增加孩子的負擔,他才會把注意力放到閱讀上來,不會因為閱讀后的“任務”而退避三舍。
如果寒假出游,一定要在孩子的背包里帶上書;如果有走親訪友,也請孩子選擇幾本圖書送給同齡孩子。
(李一慢 新閱讀研究所研究員,教育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