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背景:調查處理學校人員是否違規(guī)、討論決定學位授予標準、審查老師是否可以評上教授、老師著作是否涉嫌抄襲……近期,《北京大學章程》(公開征求意見稿)在“北京大學綜合信息服務”網站面向校內公示征求意見。根據該征求意見稿,北大學生將有機會享受這些權利,同時北大校務委員會、監(jiān)察委員會也將有學生代表參與。(據《新京報》)
“聽老師的話”,一直是我國學生的“天職”。而現在學生也要逆襲了,“挑錯”老師將成為學生的權利。事實上,老師并非是萬能的,老師也有可能犯錯,單面地強調老師的權利,而將學生放在只能“聽話”的位置上,是對學生權利的抹殺,同時,也會導致一些錯誤或者失職等現象被輕易湮滅。讓學生代表參與委員會是對學生權利的肯定,同時,也讓學校的自查自省多了一條通道。
學生委員會在我們很多人的心中僅止于喊個早操,檢查個衛(wèi)生,反正檢來檢去都是學生自己,而現在學生委員會多了職責。學生是老師課程的直接受益人,課程質量、師德等情況,沒有誰比學生自身更了解,因此,給學生以發(fā)言權其實是開通了最真實掌握老師課程質量的通道。
同時,由于老師可直接影響學生畢業(yè)、考研、讀博等事宜的結果,也導致了學生的權利處于弱勢。再者,老師的權威性不容挑戰(zhàn)等意識早已存在于學生心中,學生的權利意識有待提升。讓學生進入督查老師委員會,有利于學校的向好向上發(fā)展,有利于及時調整和發(fā)現錯誤。
如果說讓孩子加入學生委員會是鍛煉了領導組織能力,那么讓學生代表加入審查委員會就是讓學生增強了權利意識。不止是進入委員會的學生,更包括全校的學生,因為從此之后,老師權力至上的神話被打破了。將學生代入到學校管理中來,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管理能力、自主權利意識。學生參與評價老師并非教學生反叛、挑戰(zhàn)老師權威,相反,是讓學生站在自己的角度,認識到是與非、對與錯,更深刻地認識理解是非觀與世界觀,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代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當然,應建立完善制度,學生代表應整合學生意見,而不能只用一己之言代替全校學生,否則容易出現有失偏頗、不夠公正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