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納
8月31日 悲觀
馬上上飛機了,突然悲觀起來。前天進公司助理告訴我們的作品被海關壓了很久了,不過好消息是這兩天應該解決了。抓狂?不會的,感謝我同事們的貼心,不過作為稀奇這艘出發(fā)的小船上的船長,我依然認為所有的困難我是應該最先知道和最該找出解決方案的人。
這次巴黎之行準備半年花費過百萬,我之前期許過何時才能進入國際化的流程,又希望再等等或許再過幾年準備得更加充分一些,可是時不我待,命運給了我這次機會,我當然應該抓住,可現(xiàn)在我卻不斷的悲觀起來。中國品牌國際化太難了。前不久和石大宇太太通了一個電話,談起他們的國際化過程感覺電話那頭全是心酸的眼淚,我不知道飛機起飛后巴黎的那頭,是怎樣的歐洲經(jīng)濟低迷和慣性的驕傲盤根錯節(jié)出一種怎樣的市場環(huán)境,我也深知一番熱情洋溢的擁抱之后又是杳無音訊的各種等待的滋味,這次產(chǎn)品阻于海關的事情不僅僅是我們是否有經(jīng)驗的事情而是赤裸裸歐洲社會不作為的現(xiàn)實。
我出發(fā)之前注意了每一個自己的細節(jié),我拿出從不佩戴的手表以及從不涂抹的發(fā)膠,去外面理了一個頭發(fā),帶上過敏藥,甚至幾天前計劃了一個小小的減肥計劃可以把自己的肚子塞入贊助我們此行的夏姿·陳的褲腰里,我擔心我自己不小心的一個細節(jié)使我們稀奇團隊所有的辛苦付之東流。同時我還是堅持著我的悲觀,好使自己在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時候,感覺自己已在歷史的長河里了。
9月1日 從來沒有救世主,也沒有“藝術衍生品”
市面上已經(jīng)到處是藝術衍生品了。我在東京美術館看到了日本藝術家的各種衍生物不斷重復著,高高的疊在柜臺上面;在紐約MOMA老婆的白眼中我興沖沖地買了一大箱子沒用的玩意,據(jù)說都是藝術衍生品;更不用說,那些和我們自己稀奇的作品一起簇擁在UCCA各種臺臺柜柜上的,琳瑯滿目的,都是藝術衍生品。太多人想“做”藝術衍生品了,“藝術衍生品”這個該死的概念,就好像商海里的一個漂亮救生圈,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使你立于不沉之地。
關鍵是在于“做”字。我加一個前綴——“難”做。四年前,稀奇剛剛開始做的時候,一次張曉剛遇到我,就問起是否將來會和其他藝術家合作產(chǎn)品?我也說將來應該會吧。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四年前的將來了,可是此事我依然沒有任何推進,總其緣由,也就是覺得“難”?;旧?,一個藝術家一個想法,一個藝術家一天一個想法。我相信藝術的存在就如同“藝術衍生品”的存在。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藝術家,這些都不是什么難的事情。但是現(xiàn)在太多人相信一蹴而就的事情了———以為眾籌了,好像找到銷售的金鑰匙;B to B了,好像大家買賣不需要掏錢了;互聯(lián)網(wǎng)“加”了,好像世界再也沒有“減”這玩意了。
9月4日 “稀奇”的困境
我從來沒有感覺自己是困獸來著,有時候只是無能為力和無奈?!跋∑妗钡牡谝粋€困難來自于產(chǎn)品的加工方,是一個大的概念,沒有真正土地所有權的農(nóng)民不斷涌向發(fā)達地區(qū),產(chǎn)業(yè)的不斷轉(zhuǎn)型,使得這些人只有片段的“工作”而沒有真正的“手藝”,成為一個“職業(yè)”打工者。所以你剛剛培訓了一批工人爾后他們很快又走了。不過,解決這個問題并不困難,我們總有辦法使他們穩(wěn)定下來。
我說的是困境。中國的品牌國際化之路是逆向行駛的。一盞法國的燈在巴黎賣四百歐,到了中國一萬多人民幣。但是中國人認了,因為沒有其他選擇??蛻羧壕褪侵袊母挥须A層,這群人錢來的快消費也講究效率,所以他們不能接受去歐洲等待三個月的訂單同時還要應對各種運輸和海關的問題。
這次來M&O的巨大收獲不僅僅得到關注獲得渠道,我們甚至把所帶的大部分的作品一銷而空,這真的讓我意外。但是,“稀奇”的產(chǎn)品這幾年在國內(nèi)只漲價了百分之十左右,主要就是受制于我們在全球化進程過程中的價格困局。
我當然不愿意看到我的一件“天使”雕塑在國內(nèi)還沒有愛馬仕的一條絲巾的價錢??墒强纯此搅藲W洲增加百分之二十的稅近千元的運輸,它已經(jīng)到了近六千,它已經(jīng)在法國可以買好幾天愛馬仕的絲巾了。歐洲人家中總是保留著祖祖輩輩留下的各種“記憶”,你很難說服他們移開其中一點空間,再放入一件來著中國的商品。我真的感覺歐洲已經(jīng)不是那個強大的歐洲了,它更像一個慢慢走下坡路的貴族,頭還昂著,步履已經(jīng)蹣跚。
“稀奇”的國際化之路注定是逆向行駛的,只有國際化了,你才有發(fā)言權,你才會在制高點。我們處在全世界都在停滯而中國還在快速發(fā)展的雙向道上,一邊的道路平坦但擁堵,另一邊道路崎嶇但通暢,多么古怪的景象?;蛟S從來沒有一個中國的奢侈品,也不需要出口,事情的導向就像大江中的水流由西向東的,只有無意中的漩渦以及喜歡逆流而上的小魚,才能明白稀奇面臨的糾結(jié)和無奈!
9月4日 賣賣賣,連老板都被貼上了紅點
“稀奇”在M&O的第一天:“稀奇”無疑是幸運的,我們在最重要的七號館的第一排,第一排只有八個國際品牌,所以我氣定神閑,我知道大家不會錯過我們。第一排的另一個角上是貝克漢姆他們擁有的設計潮牌&Tradition,隔壁的日本國寶級陶瓷混合體Arita,中間是椅子大戶Normann,和非常藝術的法國品牌Ibride。Ibride之前我們在米蘭一起做過展覽我也買過他們的東西,他們的老板是一對夫妻設計師,之前也在大學教書,某種程度和我們稀奇有些相似,他們是跟著M&O一起成長起來的法國品牌,今年第一次被放在了第一排,所以他們也更改空間設計,他們這次的空間是我在7號館里面最喜歡的。M&O自然是一個大平臺,一個上午給我們帶來的海外商機超過了我們整個四年的總和,我內(nèi)心感謝M&O給了我們中國品牌這樣一次機會,同時也感覺到自己國家的強大給我們帶來了什么。聽說我也無限感激我的“稀奇”團隊,經(jīng)過這一年多的對于“稀奇”內(nèi)部的整合,我們已經(jīng)擁有了一個有朝氣能夠打硬仗的隊伍了。
剛剛打算培訓一下大家怎么和老外說“稀奇”,助理說別忽悠了,已經(jīng)開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