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忠
指導學生看圖說話是對低年級小學生進行口頭作文訓練的一種重要形式,可使學生在認識事物、口語表達的反復實踐過程中,切實打好“聽”、“說”能力的基礎,提高讀寫能力,增強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而發(fā)展智力。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把“口說”與“筆寫”的關系比喻成“物體”與“照片”的關系。他說:“物體本身完整而有式樣拍成照片當然完整而有式樣;語言周妥而沒有毛病,按語言寫下來的文章當然周妥而沒有毛病了?!庇纱丝梢娬f話訓練的重要性。
看圖說話種類很多,從圖的形式來看,可分單幅圖和多幅圖。從畫面內容來看,有人物畫,有記事畫,有狀物畫,有風景畫等。一般來說,看圖說話應注意抓住“看、想、說”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指導。要提高看圖說話水平,需要努力鍛煉學生“看圖、想圖、說圖”三方面的能力。
一、看
“看圖”是看圖說話的基礎,是培養(yǎng)觀察能力的重要手段。圖是說話的依據,看圖說話的說話內容主要靠對畫面含義的理解及以圖聯想平日的生活積累。因此,不論是看單幅圖說話還是看多幅圖說話,首先要學會看圖。學生看圖時必須做到最基本的兩點:
1.看得有順序。看圖看得有順序有助于全面、有效地了解畫面內容,有利于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觀察的一般順序是整體——部分——整體,即最初要看出圖的大概意思,先有個整體概念。然后搞清楚畫面各部分內容,諸如畫面上的人物、事物、環(huán)境、時間和地點等,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再回到整體上進行重點觀察,領會畫面上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和中心思想,加深對圖意的理解。
2.看得全面細致。只有看得又全又細,才能全面把握畫面內容和含義,才能為展開聯想和想象提供依據。對多幅圖來說,看圖時不但要弄清每幅圖的人物關系,還要注意分辨多幅圖之間人物與環(huán)境的聯系及情節(jié)變化。如《有趣的書》中兒子趴在地上很專心地看書,鼻子都快貼到書上了;爸爸怒氣沖沖地推開兒子的房門,準備狠狠地教訓一下兒子;兒子遭到訓斥后極不情愿地離開;后來爸爸也趴在地上,雙腳上下踢騰著看書時的樣子等。對此進行認真分析,從中進一步體會人物對書的著迷及父子之間的平等關系。
二、想
“看的寬不如想的寬”,只有想象才能讓思想馳騁飛揚?!跋搿保强磮D說話能否成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發(fā)展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的有效手段。除了“看”外,還要借助圖畫進行恰如其分、合乎情理的“想”。不管是單幅圖,還是多幅圖,對事物的表現總要受到限制,畫面反映的往往只是一個或幾個“瞬間”。引導學生在對畫面認真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想”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讓眼中之圖表象清晰,讓心中之圖栩栩如生,使圖中人物“活”起來,使圖中景物“真”起來。特別是表現事物發(fā)展變化過程的多幅圖,有些次要環(huán)節(jié)被省去了,看圖時要根據前后圖之間的聯系,“想”圖之間銜接和過渡的內容,以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弄清楚。想象主要有兩個途徑:
1.就圖想象,擴充畫面情節(jié)。抓住畫面上的主要人物,抓住主要人物的關鍵處,圍繞主題展開想象。如《捉老鼠》中小男孩追著老鼠,手握拳頭決心要把老鼠抓住的心理;自以為堵好了洞口坐在鋼管上沾沾自喜的樣子;發(fā)現老鼠從鋼管中逃走時的目瞪口呆的神情,都可以憑借豐富的想象,把情節(jié)說得生動、具體。這樣,由“靜”變“動”,由“無聲”變“有聲”,讓靜止的畫面“活”起來、“動”起來,說話時自然有話可說。
2.離圖想象,補充畫面內容。要把畫面沒有畫出來又有必要交代的內容補充完整,想象圖外圖。如小男孩是怎么發(fā)現老鼠的?用來堵住洞口的鋼管是從哪里找來的?畫面上沒有,說話時情節(jié)就不豐富,就應該通過“想”來填補。
三、說
“說”,體現“看”和“想”的成果,是培養(yǎng)表達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看懂、想好的基礎上,說是最基本的??梢灾笇W生按照看圖順序先編擬一個說圖的口述提綱,形成“說”的框架,也可以把“看圖”、“想圖”過程中想到的一些重要詞句寫下來,然后按照提綱一層一層地說,抓住重要詞語具體地說,這樣做可以說得有條有理、層次清楚、內容具體。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币虼?,教師在訓練“說”的過程中要注意:
1.先學后導,順學而導。不要用諸如記敘的要素、敘述的條理等條條框框限制學生。訓練要注重有話可說、有話敢說并能把話說好。
2.分層訓練,鼓勵后進。對那些膽小不敢說的學生,要循循善誘,促其發(fā)言,達標要求:說得有頭有尾,遵循一定順序,條理清楚,表達完整,聲音響亮,并使用普通話。而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提出拓展要求:描述詳細具體,用詞準確生動,想象大膽合理。如要求學生:“誰能和大家說得不一樣?還可以用哪個詞語形容?”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廣度和創(chuàng)造性。
那么實際教學中如何安排、實踐呢?我在引導學生看連續(xù)幾幅圖——《叔叔到我家》進行說話訓練時安排了以下四步:
1.先引導學生聯系標題,整體看三幅圖,弄清三幅圖中有幾個人?畫的是什么事?用一句話說說“誰到誰家做客”,勾畫出總體輪廓,初步形成說的“框架”。同時,給圖中小朋友起個名字,然后引導學生一幅一幅地細看。
2.在引導學生逐幅細看的時候,針對圖畫內容提出問題,譬如“怎樣將叔叔請進門?怎樣去招待?先干什么?然后干什么?接著干什么?最后做了些什么?如何道別”等一系列問題,一幅一幅依次看圖,用一兩句話說說各幅圖的主要意思。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說每幅圖意思的時候,可能說的很多,但比較雜亂,抓不住中心,語句也不一定通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要滿足甚至欣賞學生說的內容多、篇幅長,而應著重要求學生比較扼要地說出一、兩句通順的話。
3.在具體交流說每一幅圖的基礎上,讓孩子們演圖,想象圖中人物的語言,進行對話練習,繼而鼓勵學生想象圖中人物的行為動作表情。演后,讓學生自選一幅圖說幾句話,學生個個演得有聲有色,圖畫中的人物、事件成了學生生活的模擬再現,說起來自然有滋有味。
4.學生一幅幅說完了,再引導學生把幾幅圖連貫起來看一遍,把每個畫段說的幾句話連成一段連貫的話。這樣,學生很自然地從說一、兩句通順的話發(fā)展成說一段完整、通順的話。
“看圖說話”是低年級小學生一項重要的語言基本功,對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思想素養(yǎng)起著重要作用。為了學生能在以后習作道路上走得更順暢,低年級語文教師應該把“看圖說話”訓練當做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教學任務,不斷探索、堅持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