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勇 潘桂芳
摘 要: 屯堡文化是安順地區(qū)特有的文化形態(tài),其中有許多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供借鑒、借用的地方極多。但在運用過程中產(chǎn)生了種種問題,這些問題是否解決對能否較好地運用屯堡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有著舉足輕重的關(guān)系。
關(guān)鍵詞: 地域文化 思政教育 教育資源
大學生是黨和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建設(sh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堅力量。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shè)者和可靠接班人,就要從根本上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手段多種多樣,其中之一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地方特色文化相結(jié)合,不僅可以豐富思想政治教學手段,而且有利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屯堡文化是安順地區(qū)特有的文化形態(tài),其中有許多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供借鑒、借用的地方極多。但在運用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種種問題,這些問題能否解決對于能否較好地運用屯堡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有著舉足輕重的關(guān)系。
一、地域文化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價值
地域文化通常認為是生活在某一地域的人類群體在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經(jīng)過世代更替逐步形成而遺存下來的有關(guān)物質(zhì)的、制度的、精神的總和。 因此,地域文化通常具有穩(wěn)定性、傳承性、豐富性、獨特性等特征。地域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價值。
1.豐富思想政治教學內(nèi)容。
一方面,現(xiàn)今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以傳統(tǒng)教材為主,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nèi)容僅限于教材,所列舉的教學案例比較空泛,這樣會使得課堂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很多地方高校所處的地域都擁有獨特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不僅是各民族、各地區(qū)遺存下來的文化精髓,而且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包含的歷史、文化風俗、生活方式等資源是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體現(xiàn)的主旋律一脈相承的,蘊含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以屯堡文化為例,屯堡文化在貴州乃至全國都極有特色和代表性,名聲在外。屯堡文化蘊含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如屯堡人的歷史蘊含保家衛(wèi)國的情懷,包含遠大理想的信念,屯堡人最初是接受明王朝的征召,毅然離開江南來到安順,為了扎根安順,屯堡人祖先克服重重障礙,自然環(huán)境、當?shù)赝林用竦呐懦?、語言差異、生活風俗差異等。經(jīng)過不斷的世代更替、世代努力終于形成今日之屯堡人。在不斷同化的今天,屯堡人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其中重要原因便是屯堡人堅守傳統(tǒng)文化,不管是在服飾、神榜、民居建筑等物質(zhì)方面,還是在語言、地戲、抬汪公等精神方面都得到很好地傳承。因此,通過屯堡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不僅豐富了思想政治教學內(nèi)容,而且讓大學生更多地了解屯堡文化。
2.拓展思想政治教學手段。
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教學效果,除了不斷豐富教學內(nèi)容外,還要不斷發(fā)展思想政治教學手段。將地域文化引入課堂即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手段之一。如在教學過程中,講到遠大志向、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生態(tài)和諧等教學點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屯堡的建筑、屯堡人的服飾、地戲展演、抬汪公活動等照片拓展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講解知識點時,通過具體的案例教學,可以給學生講述屯堡人的歷史、生活方式、習俗特點等增強教學效果。除此之外,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播放相關(guān)視頻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使學生將教學內(nèi)容和屯堡文化事項結(jié)合起來。
3.拓寬高校思政實踐教學內(nèi)容。
為了讓高校學生所學知識學以致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傳統(tǒng)課堂講解外,另一重要教育形式為實踐教學,通過實踐教學,學生將在課堂所學知識升華為內(nèi)在理想和堅定信念。但不可否認,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來的實踐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參觀學習各種紅色文化。在安順地區(qū),最有特色的文化形態(tài)就是屯堡文化。屯堡文化完好地保留下來,是一個活的文化形態(tài),屯堡人生活在這個文化之中。屯堡文化作為一種地域文化蘊含的教學資源可以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實踐教學開辟新的實踐教學場所。
地域文化不僅蘊含豐富的案例教學資源,對于學生而言還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和吸引力。屯堡文化分布在安順地區(qū),距離學校僅幾十公里,且具有較為便利的交通條件,思政教師可以親自帶領(lǐng)大學生到屯堡村寨,學生通過屯堡老人講述屯堡人的歷史、風俗習慣、生活方式,通過實地參觀屯堡人的住所、地戲的展演等活動,通過訪談、調(diào)研等形式全面了解屯堡人。這樣,通過有效利用學生身邊存在的地域文化,為學生提供更為實際的教學資源,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將學生課堂上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機融合起來。
二、地域文化在思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地域文化蘊含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但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教師欠缺將地域文化資源運用到課堂的意識。
隨著地方高校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人才加入到高校教師隊伍,使得高校教師來自祖國各地,不再局限于以高校所在的本地人才為主。高校教師來自不同地區(qū)有利于教師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但同時使得高校教師,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對高校所在地具體人文資源不熟悉、不了解,即使知道和了解地域文化的也很少將其運用到課堂中,導致思政教育者欠缺將地域文化資源運用到課堂的意識。尤其是年輕思政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是以教材中的相關(guān)案例進行課堂講解。
2.教師未將地域文化和教學內(nèi)容有機結(jié)合。
通過對思政教師的訪談發(fā)現(xiàn),很多外地教師對學校周圍的地域文化是了解的,至少是有所耳聞的,很多地域文化被開發(fā)成為當?shù)氐穆糜钨Y源。以屯堡文化為例,通過訪談了解到絕大多數(shù)思政教育者都知道屯堡,很多老師到過屯堡村寨旅游,一些教師甚至對屯堡文化進行了學術(shù)研究,而且部分教師做到了在課堂上引用屯堡文化的相關(guān)案例,但并沒有針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舉例,而是單純向?qū)W生介紹屯堡,這樣雖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但沒有將屯堡文化和教學內(nèi)容有機結(jié)合,教學效果不佳。
3.地域文化進入高校思政教育機制不暢通。
地域文化作為一個地區(qū)或民族的物質(zhì)文化結(jié)晶,蘊含豐富的思政教學資源,但由于進入機制不暢通,將地域文化運用到高校思政教學實踐中還有一定困難。屯堡文化作為典型的地域文化,不管是形式多樣的物質(zhì)文化還是獨特鮮明的精神文化都對筆者所在高校具有極為重要的運用價值,由于缺乏與當?shù)卣暮献?,高校思政實踐課堂難以建立;由于缺乏與民族組織的合作,使得屯堡民間藝人難以進入學校。由于沒有將多方資源進行整合,學校和當?shù)卣?、民間組織沒有形成一個較為良好的溝通機制,使得屯堡文化進入校園具有一定難度。
三、將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學中的對策分析
1.對思想政治教師進行系統(tǒng)培訓,有意識地將地域文化融入到課堂中。
不可否認,當前高校教育中,教師依然在教學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要想強化地域文化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學效果,關(guān)鍵在于思想政治教師。一支高素質(zhì)、強有力的教師隊伍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關(guān)鍵所在,同時是將地域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結(jié)合的橋梁,因此,要對思想政治教師進行系統(tǒng)培訓,引導其有意識地將地域文化融入到課堂中。
首先,對高校思政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進行較為集中、系統(tǒng)的培訓,通過培訓,高校思政教師通曉高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以集中培訓和實地考察、走訪的形式,讓思政教師了解、熟悉和掌握地域文化的內(nèi)容及教學價值。其次,引導教師樹立有意識地將地域文化融入課堂的意識。教學中,除了教材已有的素材外,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將地域文化中的典型教學案例融入教學中,將案例與知識點相結(jié)合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感興趣、有感悟,達到強化教學效果的目的。
2.多途徑、多渠道將地域文化融入到學生的思政教育中。
將地域文化資源引入傳統(tǒng)課堂教學固然是地域文化與思政教育相融合最主要的形式,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該創(chuàng)造性地開辟多途徑、多渠道,將地域文化融入到學生的思政教育中。如將地域文化與新生入學教育相結(jié)合。通常新生入學教育內(nèi)容主要包括學校歷史介紹、專業(yè)情況介紹、適應性教育、愛國愛校教育、紀律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yè)規(guī)劃教育等。高??梢栽谛律雽W的一系列具體教育中融入地域文化蘊含的相關(guān)教學資源,不僅提高講解過程中的可聽性,還強化教學效果。另外,還可以將地域文化資源和校園文化活動相結(jié)合。以屯堡文化為例,可以舉行與屯堡文化有關(guān)的講座、舉行屯堡文化攝影活動及攝影展、以屯堡文化為主體的寫作比賽等,通過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感知屯堡文化蘊含的深厚歷史文化積淀,以“隱性”的方式讓學生提升精神境界,自覺規(guī)范言行舉止。
3.鼓勵教師申請與地域文化相關(guān)的科研項目。
對地域文化的研究一直是學界的熱點之一,取得的科研成果非常豐碩,但對如何將地域文化資源融入思政教育還較少。以屯堡文化為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屯堡文化一直是研究熱點所在,每年都有大量有關(guān)屯堡的科研成果面世,對屯堡文化的研究涵括了屯堡人的方方面面,但對屯堡文化如何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科研成果還很少。因此,高校應鼓勵教師申請與地域文化相關(guān)的科研項目。首先,高??梢怨膭钏颊處熅帉懪c地域文化相關(guān)的教材,將教材作為思政教學體系的組成部分進入思政課堂。其次,鼓勵教師申請與地域文化相關(guān)的課題,如與收集、整理和研究地域文化、研究地域文化蘊含的思政教學資源、地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途徑等科研項目,最終形成成熟的理論成果服務思政教育。
4.理順地域文化進入高校思政教育課堂的機制。
地域文化由于具有獨特性、豐富性、可感性、可聽性等特征,使得其容易為大學生所接受,但由于地域文化進入高校思政教育機制不暢通,導致地域文化不能很好地服務于高校思政教育,因此,高校要理順地域文化進入思政教育課堂的機制。高??梢耘c當?shù)卣献鳛榈赜蛭幕M思政課堂創(chuàng)造條件,可以將地域文化所在村落建立為實踐教學基地,拓寬思政教育方式;可以聘請具有特殊技藝的民間藝人為客座教師,通過工藝展演、知識講座等方式豐富思政教學內(nèi)容。通過整合多方資源,實現(xiàn)高校、政府、社會三級保障,最終理順地域文化進入高校思政教育課堂的機制。
四、結(jié)語
地域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蘊含的思政教育價值不言而喻。地域文化蘊含豐富的教學資源,對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地域文化不僅豐富了思想政治教學內(nèi)容,而且拓展了思想政治教學手段,還拓寬了高校思政實踐教學內(nèi)容。由于地域文化具有天然的親和力、吸引力,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有利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建立健全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教育過程中,思政教師要樹立將地域文化融入教學課堂的意識,對地域文化資源進行認真研究,取其精華為教學服務,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開創(chuàng)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張鳳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徑探析[J].浙江社會科學,2008.
[2]劉會勝.地域文化差異——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示[J].理論與當代,2008.
[3]孫紅霞.利用地方文化資源提高中學思政教學效果探析——以江蘇省淮安市為例[J].文教資料,2014,(28).
[4]陳晶.論地域文化中的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以蘇南地區(qū)吳文化為例[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2013,(2).
[5]趙東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充分融入地域文化資源[J].宜春學院學報,2014(7).
基金項目:安順學院2013年思想政治教育貴州省重點學科建設(shè)??蒲许椖俊巴捅の幕Y源在安順學院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使用問題研究”(項目編號:Asxysxzzjyzdxk20130)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