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穩(wěn)定性”的本質及其變教為學的方法》(P.4)一文指出,“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在小學階段屬于“認識三角形”的一個內容,對于這一內容的教學,教師通常是通過“拉一拉”的活動,引導學生認識“三角形拉不動,具有穩(wěn)定性;四邊形可以拉動,不具有穩(wěn)定性”的結論。作者認為,這樣的教學并沒有反映出“穩(wěn)定”的數學意義,有鑒于此,在分析“三角形穩(wěn)定性”的本質及與其相關知識聯系的基礎上,進行了變教為學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應用”的學習活動,達成在活動中逐步認識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的教學目的。
《加強數數活動 理解乘法意義——“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新探》(P.22)一文指出,自從2001年小學數學新教材使用以后,寫乘法算式不再區(qū)分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先后順序,雖然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但是也導致小學階段數學知識內部結構產生了邏輯問題。對此,呂瓊華老師在讀了本刊第6期刊出的張奠宙教授和戎松魁先生《正本清源,通過“數數”活動理解運算律——關于加法和乘法交換律的討論》一文后,深受啟發(fā),嘗試重新設計“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方案,試圖尊重知識的內部結構,厘清知識間的脈絡,通過學生數數的操作活動來理解乘法的意義。
《科學導入,讓課堂探究更有效——以“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為例》(P.25)一文指出,在具體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經歷和體驗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使學習活動更有效,就要精心設計科學的教學導入。對此,作者以“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為例,在分析整理相關經典案例的基礎上,提煉出了三類典型導入方式。文中提出,無論是哪種導入方式,只要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起點,都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課堂教學也只有像這樣做到“以生為本”,才能讓探究學習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