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奔海
前些天,我們包乘一輛中巴車去郊外游玩。
車在高速路上飛馳,我們在車內(nèi)昏昏欲睡??刹欢嗑?,一陣顛簸把我們驚醒,抬眼一看,車卻走在一條路況很差的石子路上,一位熟悉路況的朋友忙問,怎么走到了這里?司機忙回答,馬上就又上高速了。誰知,在這段路上竟耽誤了一個小時。
原來,是司機為了省一點高速的過路費,把車開到了一條便道上,可他對那條路不是很熟,又加上到處修路,繞來繞去,走了很多冤枉路。一車人很是不滿,那位朋友更是對司機大加指責,他換坐在了副駕駛的位子上,說,我們包了你的車,你要明白我們的關系就是雇傭關系!我們就是你的“上帝”,有這樣為“上帝”服務的嗎?一路上又是指責又是呵斥,高高在上,頤指氣使??傊?,是要把“上帝”的優(yōu)越感發(fā)揮到極致。司機不停地道歉。
天漸漸黑了,可車卻攀上了一個叫“冰大阪”的山,山路很是艱險,兩旁是萬丈深淵,特別是山上竟下起了雪,路上結(jié)了冰,大霧彌漫。聽說這兒是事故的高發(fā)區(qū),曾有很多車翻墜到了懸崖下!我們每個人都屏住呼吸,心提到了嗓子眼兒。司機開得很謹慎,很緩慢……終于平安地翻過了山,我們懸著的一顆心也終于放了下來。
不久,車駛?cè)肓饲懊嬉粋€縣城,剛才那位朋友下車給司機買了兩包好煙,對司機說,多虧你駕駛技術高,真謝謝你,讓我們平安地翻過了“冰大阪”。司機沒有要煙,他只是說,你只要說聲“謝謝”就行了。那位朋友難為情地說,對不起師傅,一路上不該對你那樣指責,我明白了,我們不僅是雇傭關系,也是生死關系。
我又想起幾年前的一個冬天的晚上,我和一位朋友去街上找飯館吃飯,在寒風中走了很長的一段路才找到一家小飯館,走進去,吃飯的人很多,人聲鼎沸!我們找了個位子坐下,可服務員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時間理會我們。那位朋友急了,喊服務員,讓倒茶水,話還沒喊完,我趕忙勸住了,我說茶壺就在鄰桌,說著就要去提。朋友按住我,說,我們是來吃飯的,就是他們的顧客,他們和我們就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顧客是上帝”這個道理他們不懂嗎?我笑了,說,就因為我們消費了十幾元錢,人家就低你三等,就要人家把你當“上帝”一樣伺候?其實你想,要不是這兒有個飯館,我們還不知要在寒風中走多久,甚至今晚還要餓肚子!
吃完飯,我們付了錢,準備走時,老板說了聲“謝謝”,我一愣,也對他說了聲“謝謝”。走出飯館,我覺得身上和心里都暖暖的。
總有一些人喜歡高高在上,喜歡把人分出高低貴賤,喜歡把自己的優(yōu)越感表現(xiàn)在別人面前!其實仔細想想,他們以“上帝”自居,別人又何嘗不是他們的上帝?
(選自《塔城日報》2014年6月5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