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軍
從人類這個物種誕生開始,我們就在與不同的食物做斗爭,有些食材進入了我們的食譜,有些食材因為種種風險又被踢了出去。即便是吃了上千年的食物,也可能碰到這樣的尷尬事兒。紅鳳菜就是其中之一。
我第一次吃到紅鳳菜是在一家叫懶人餐廳的川味館子里,一道紅鳳菜溜肝尖,那味道久久縈繞在我的舌尖之上——紅鳳菜里淡淡的菊花味兒,加上稍許的滑膩感,與豬肝的軟糯和微微的苦味兒交織在一起,再加上有幾粒麻椒提味兒,堪稱完美。其風頭完全蓋過了椒麻雞、口水兔和跳水魚。導致我時不時去下館子都想再點這道菜。后來,我常在兩廣地區(qū)活動,這才發(fā)現(xiàn)紅鳳菜根本算不上什么新鮮玩意兒,館子里的上湯紅鳳菜、麻油炒紅鳳菜都是家常味道。還有人相信,菜碟里面紅色的湯汁有補鐵補血的功效。于是,紅鳳菜成為一道家常菜也就不足為奇了。
可是近來,紅鳳菜惹上了大麻煩,據說吃這種菜會傷肝傷腎,并且是永久性的損傷,甚至會導致癌癥。這種經典蔬菜到底還能不能吃,它們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麻煩呢?之前說的補鐵補血的傳言又是不是真的呢?
身邊的菊科小菜
某日,我讀到一本《菜市場蔬菜圖鑒》,發(fā)現(xiàn)作者的愛好竟然與我相同,當然身居華南的她多了與紅鳳菜親密接觸的機會——“細嫩的紅鳳菜加姜絲,用麻油清炒,就是一道美味,每日都會出現(xiàn)在祖母的餐桌之上。當然也有人因為其中奇怪的味道,拒之千里?!笨梢姡@種葉片面綠背紅的蔬菜,我們已經吃了很多年了。
紅鳳菜之所以得名,大概是因為那些柳葉狀的葉片聚集在一起,很像鳳凰的尾巴。它的別名也有很多:紫背菜、紅菜、兩色三七草……也有些地方,會誤稱其為紫背天葵。紅鳳菜和向日葵其實是一家人,它們都是菊科家族的成員。除了紅鳳菜,還有其同屬的植物——白鳳菜,只是該品種并不為我們所食用罷了。
不管是紅鳳菜還是白鳳菜,都有一種特殊的氣味兒。那是菊科植物特有的氣味,一種由烯萜類化合物決定的特殊氣味。茼蒿、苦菊(菊苣)、油麥菜(萵苣)這一眾菊科蔬菜或輕或重,都有類似的氣味兒,可謂愛者極愛,惡者極惡。倒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種植這種蔬菜幾乎不用施化肥,蟲子們對這種重口味兒的菜肴是退避三舍。再加上紅鳳菜容易種植,看起來,簡直是為目前倡導的有機農業(yè)量身打造的。
說起來,紅鳳菜跟中國另一道傳統(tǒng)蔬菜——葵菜也頗有相似??瞬⒎蔷湛浦参铮清\葵科的植物,這種植物在唐朝以前一直是中國的“白菜之王”。它們的掌狀葉子綠中帶紅,炒制之后口感非?;?,所以民間也俗稱為滑菜,其色澤和口感跟紅鳳菜非常相像。
不過,近來喜歡吃紅鳳菜的朋友倒是碰到了一個麻煩,有報道稱,紅鳳菜中含有很多危害肝臟的物質。這是真的嗎?
傷肝毒藥有多狠
紅鳳菜中確實含有能夠傷及肝臟的化學物質——吡咯里西啶生物堿(PAs)。這種物質在植物世界中并非稀奇的成分,大約有3%的植物都含有它,其中尤以紫草科、菊科和豆科植物為甚。這些植物中的PAs成分,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不小的麻煩。有調查顯示,食用富含PAs的主食,或者經常飲用藥草茶,都會導致肝病發(fā)病率的上升。
說起來,PAs對人體并沒有直接的毒性,只有在我們機體內進行代謝產生了代謝吡咯之后,才會露出兇相。這些代謝吡咯有很強的搶奪電子的能力,所以它們可以搶奪核酸、蛋白質等一眾物質的電子,最終造成細胞損傷。因為這種代謝通常發(fā)生在肝臟中,所以肝臟就成了被侵襲的重災區(qū)。另外,PAs還可能導致細胞的凋亡或死亡,而引起肝細胞出血性壞死、肝巨紅細胞癥等肝損傷問題。
如此看來,PAs絕對是兇狠的殺手,那含有這種物質的紅鳳菜我們還能不能安心吃了?
風險背后的理性思考
有人說,很多毒性物質可以被我們的機體代謝掉,但是像紅鳳菜的毒素卻能造成永久的毒性。這點所言非虛,但是我們機體仍然有很強的修復能力,只要在傷害和修復之間取得平衡,我們的機體就能正常運轉。
在食品學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脫離了劑量談危險都是耍流氓?!钡€是有很多人在有意無意地放大風險。就像當年魚腥草被爆出含有馬兜鈴酰胺會傷害肝腎,蕨菜被爆出含致癌物質一樣。一時間,仿佛讓人以為只要吃下這些東西就一定會被送進醫(yī)院。但事實并非如此嚴重,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調查結果顯示,這些蔬菜的主要食用人群的肝病發(fā)生率有異常。絕對地抗拒某種食物,并不是理性的做法,這在某種程度上類似于偏信某種食物能夠包治百病。
相對而言,提高食物的多樣性,才是我們普通人最容易操作,也最容易實現(xiàn)的降低風險的飲食方法。在食品安全被人們日益重視的今天,這個原則顯得尤其重要。我們經常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面”,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吃這件事兒。當然正確處理紅鳳菜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風險,比如足夠長時間加熱可以使PAs分解,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
就在反對紅鳳菜上餐桌的聲音越來越高漲的時候,仍然有人堅持紅鳳菜對人體有莫大的好處,理由是補鐵補血,這又是真的嗎?
美食錦囊
花青素含量高的食物有哪些?
很多彩色蔬果的花青素含量都很高,比如紫甘藍、紫薯、紫米、紅莧菜等,這些植物中都含有大量的花青素。
怎樣烹制彩色蔬果才漂亮?
花青素的顏色受pH值、金屬離子、溫度等因素的影響很大。所以想要得到漂亮的顏色就需要注意控制這些條件。特別是在烹制時盡量避免接觸堿面或者堿性調味品,它們會讓這些食物變成藍色,影響人的食欲。
紅色的汁水能補鐵嗎?
炒紅鳳菜的時候,一定會滲出很多紅色的汁液,這也是很多人認為紅鳳菜能補鐵補血的原因。但是,這種紅色其實跟鐵元素毫無瓜葛,也就更談不上補血了。
紅鳳菜的紅色來源于其中的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種很有意思的色素——我們的植物世界之所以如此絢麗繽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拜花青素所賜:紅的玫瑰、藍的藍莓、紫的甘薯,以及漫山遍野的香山紅葉都是花青素的功勞?;ㄇ嗨卦谥参矬w內承擔著很多重要的工作,比如在玫瑰這樣的花朵中,它們是吸引蜜蜂收集花粉花蜜的招牌;在蘋果藍莓的果皮之上,它們是勾引動物大嚼的信息;在香山紅葉體內,它們又變成了保護葉片免受低溫日照傷害的防曬霜。它更為我們的餐桌增添了色彩。
但是遺憾的是,花青素的分子中并無鐵元素的存在,所以即便它們艷紅似血,也很難為我們補充鐵元素。此外,花青素也沒有刺激紅細胞產生的能力。這樣看來,紅鳳菜補血不過是個“以形補形”的美好愿望罷了。
另外,關于花青素對于人類健康的影響一直都存在爭論。支持者認為,花青素確實存在抗氧化的功能,而反對者則認為這些抗氧化功能其實未必適用于人類。然而不管如何,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大量補充花青素可以促進我們的機體健康。
這樣看來,扮靚我們的餐桌,刺激大家的胃口,多多均衡攝入營養(yǎng),才是花青素更實用的價值。
葉子背面的“反光板”
紅鳳菜“身體”上有個特別的現(xiàn)象,那就是葉片的面綠背紅。這可不是紅鳳菜為了彰顯個性的獨特裝扮,這種現(xiàn)象有著明確的生物學意義。
通常來說,太陽光透過葉片之時,葉片只有一次捕捉陽光的機會,這對于個頭高大的大樹來說并不是問題。可是居于樹下草本層的植物就悲慘多了,它們能“吃”到的陽光都是被大樹層層盤剝之后的“剩飯”。
所以,許多植物想出了聰明的應對之法。比如增大葉片的面積,這點在海芋身上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其葉片可以變成一把兩人共用的雨傘。不過,葉片面積大也會帶來麻煩,如葉片中心的散熱問題、生長空間的問題等。所以像紅鳳菜這樣的植物選擇走了另外一條道路,那就是加裝“反光板”。紅鳳菜的葉片背面有紅色的花青素,使得穿過葉片的太陽光被層層反射,得以多次通過葉綠體,這就大大提高了紅鳳菜對陽光的利用率。有朋友可能會問,那么紅鳳菜的背面為什么是紫紅色?
這是因為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利用的是特定波長的光線,主要集中在紅光區(qū)域和藍紫光區(qū)域,至于其他顏色的光就是可有可無的了。所以紅鳳菜背面的“反光板”就是紫紅色的。這也是植物對弱光環(huán)境的一個特殊適應,相似的情況在秋海棠、紅背桂等植物的葉片上也能見到。
生活中,我們總在面對不同的選擇,我們享受選擇帶來的快感,也必須承擔選擇帶來的風險。吃與不吃,也是一個權衡的問題。在了解食物的真相之后,善用自己手中的選擇權,不輕信,不盲從,才會讓吃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