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超
日本軟銀公司最新發(fā)售了人形機器人小辣椒(Pepper),然而在機器人的購買注意事項中居然列出了“禁止進行性行為或猥褻行為”、“禁止利用其與互不相識的異性聯系的行為”等要求,引發(fā)廣泛關注。
不久前,英國機器人倫理學家凱瑟琳·理查森呼吁,正在開發(fā)“性愛機器人”的公司停止開發(fā)這項“不必要且不受歡迎”的技術。理查森博士認為性愛機器人會嚴重危及到正常的人際關系,希望禁止該技術的研發(fā)和應用。英國森德蘭大學性心理學博士海倫·多利斯科勒也持有相似觀點,其指出目前“性愛機器人”聽起來可能像是科幻片里的幻想,但如果回顧近100年來人類社會性愛觀念的迅速變化,就能意識到由于科技的迅猛發(fā)展,“機器人性愛”很有可能成為常態(tài)。而隨著人工智能的應用,“性愛機器人”甚至能夠模仿并提高人類伴侶的性體驗。當人們花更多時間在虛擬現實中獨自生活時,將更容易導致心理問題。
“人工智能與性是否真的能結合”再一次引發(fā)了討論。支持“性愛機器人”的一方認為,那些失去伴侶或是獨居的人可能會受益于具有人工智能、可以感知并回應人類情緒的機器人;另外,在法律上將人作為治療工具是違法的,但是機器人也許可以被當作性替代品來幫助克服與性相關的問題和心理創(chuàng)傷。當然,更多的人則認為“性愛機器人”可能引發(fā)的問題可能遠遠多于其能夠解決的問題。例如,如何處理“性愛機器人”對夫妻之間、家長與子女之間等“人際”關系的破壞。雖然不管是對于男性還是女性來說,性科技有著緩解在人類中長期存在的問題的潛力,它可以幫助我們應對性功能障礙和深入骨髓的孤獨感,但如果我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只是一群新的二等公民、一群供人占有的性玩物,那我們便會又一次使彼此更加疏遠。
前英國國際象棋大師列維德曾寫過一本名為《與機器人做愛:人類與機器人關系的演變史》的書。按照他的說法,到2050年,機器人將會變得更加栩栩如生,以至于幾乎無法與真人區(qū)分開來。2013年初《赫芬頓郵報》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接近9%的調查者表示他們不介意和機器人發(fā)生性關系。這意味著,盡管來自各方的爭執(zhí)始終不斷,性愛機器人在美國會擁有大約25萬人的龐大銷售市場。另一方面,研究表明,日本的年輕人已經開始避免與其他人產生性和親密關系,半數日本成年人稱他們不再有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