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凱
近日,國際癌癥研究中心的致癌物名單再添新丁,加工肉類成為1類致癌物,紅肉被歸為2A類致癌物。這一消息打擊面實在太大,火腿、培根、臘肉、香腸不讓吃還能忍,燒排骨、醬牛肉、烤羊腿也全部“中槍”,吃貨們紛紛無奈表示:“真的接受不了?!?/p>
培根、火腿、香腸都是流傳了千百年的美食,突然變成“致癌物”確實有點令人難以置信。不過,中式咸魚早在1993年就已經(jīng)被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判定為1類致癌物,而按照亞洲傳統(tǒng)方式制作的腌菜在同一年被判定為2B類致癌物。在更早一些的1987年,蕨菜也被判定為2B類致癌物。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一些過去不為人知的風險被揭示出來,這是很正常的。
其實,加工肉類列入致癌物名單并不那么意外,因為加工肉類往往要經(jīng)過腌制、煙熏、烘烤等處理。比如,很早以前人們就發(fā)現(xiàn),冰島人的胃癌高發(fā)與吃煙熏羊肉的習慣有關。培根的別名是煙肉,也是通過煙熏達到防腐保鮮的功效,同時獲得濃郁的香氣?;鹜?、香腸則是使用腌制、熏制、風干等工藝。這樣的加工方式常常會產(chǎn)生苯并芘、雜環(huán)胺、亞硝胺等致癌物,因此加工肉類進入國際癌癥研究中心的致癌物名單只是時間問題。
盡管被列為1類致癌物,但這并不意味著加工肉類真的會成為“和砒霜并列”的毒物。砒霜最廣為人知的是其“急性毒性”,只需要0.2克即可致人死命,這顯然是培根、火腿、香腸難以“企及”的。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將致癌物分為4類,加工肉類和砒霜確實同屬于1類,不過致癌物分類的依據(jù)并不是哪種物質(zhì)致癌的能力更強,而是科學證據(jù)的確鑿程度:越是致癌證據(jù)明確的,級別越高,而致癌的能力則與分級沒有必然聯(lián)系。比如,研究人員估計,同是1類致癌物,攝入過多的加工肉類每年造成全球約3.4萬人死亡,但是,全球每年有100萬人死于吸煙,而有60萬人死于飲酒??梢哉f,相對于煙酒,加工肉類對健康的危害還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即使是1類致癌物,導致癌癥也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酒精是1類致癌物,誰都知道喝酒傷身,但偶爾喝喝無妨,如果長期酗酒則肝癌風險大增??狙蛉獯镉猩倭勘讲④牛@是人盡皆知的一種致癌物質(zhì),但偶爾吃吃卻是件美事。加工肉類和紅肉也是同樣的道理,比如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每天吃300~400克紅肉的人DNA損傷有增加的跡象,不過作為中國人,我們很少有人每天吃這么多紅肉。
其次,肉類帶來的健康風險與健康收益需要取得一個平衡。以1類致癌物紫外線為例,大量照射不僅會引起皮膚灼傷,還會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然而,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戶外運動有益健康,除了運動本身,紫外線對皮膚的照射促進維生素D的生成,可以促進鈣吸收并發(fā)揮其他重要的生理功能。紅肉和加工肉類能提供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鐵、鋅等微量元素,雖然很難準確地計算出風險與收益的平衡點,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少吃無妨,否則世界各國早就把它“踢”出膳食指南了。
此外,致癌物并非一定導致癌癥,而是存在一個概率。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多吃100克紅肉或50克加工肉類的人,患癌概率高大約20%。2007年,中國城市居民的結直腸癌發(fā)病率在十萬分之三十左右,這么算來,就算中國人從此不再吃紅肉和加工肉類,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也只能降低到十萬分之二十五左右。
從流行病學證據(jù)來看,紅肉及加工肉制品確實不應該敞開肚皮來吃,但它們也并非洪水猛獸。一方面要控制合理的攝入量,同時和雞鴨肉、魚肉混搭。按照平衡膳食寶塔的推薦,成年人每天畜禽肉的推薦量是50~75克,英國國家醫(yī)療服務機構的建議是將每天的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入量控制在75克左右。目前,我國城鎮(zhèn)居民平均每天吃的豬、牛、羊肉約50~100克,“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可能更多,不過相對于美國人平均每天吃200克的水平,我們還算健康。
另一方面,既然煙熏、腌制的加工工藝本身就不健康,在有條件吃新鮮肉類的時候還是優(yōu)先吃新鮮肉。此外,家庭烹飪或在外就餐的時候也應多選擇蒸煮的方式,因為高溫煎炸、燒烤等均可產(chǎn)生較多的致癌物,比如干煸牛肉、羊肉串、燒烤肉類等要適可而止。
【責任編輯】張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