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波
“證明你媽是你媽”,這個笑話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但我從來沒有感到這故事有什么可笑的。
北京市民陳先生一家三口準備出境游,需要明確一位親人為緊急聯(lián)系人,他想到了自己的母親,需要書面證明他和他母親是母子關系,可陳先生在北京的戶口簿只顯示一家三口的信息,父母的戶口在江西老家,上面又沒有陳先生的信息。有人說,到父母戶口所在地派出所開個證明就好。陳先生卻犯了難,先別說派出所能不能順利開出證明,光想到為此要跑上近千公里,就頭疼不已?!白C明我媽是我媽,怎么這么不容易?”更令他窩火的是,他向旅行社交了60元錢,就不需要再去開證明了。
這就是“證明你媽是你媽”的故事。有什么不對頭的嗎?我看到的問題是,為何旅行社交了60元錢,就不需要當事人再去證明他媽是他媽。出境游可能出險,萬一出了問題,則面臨通知緊急聯(lián)系人的問題,可能會有各種權(quán)益交涉,那么緊急聯(lián)系人與當事人的關系需要得到證明。
生理意義上,對你媽是你媽這件事能夠確定無疑的,嚴格地說只有你媽。殺錯了人,無可挽回;認錯了人,也可能損失巨大。所謂“驗明正身”,就是防止弄錯。上大學有頂替的,坐牢也有頂替的,“你媽”當然也可能有頂替的。為此,有時你要證明你就是你,有時你要證明你媽是你媽。證明你就是你,證明你媽是你媽,是防止作弊的需要,也是保護你權(quán)益的需要。
最近還有一個報道,福建一位老人要異地領取社保,被要求證明自己還活著,媒體又是一陣抨擊。其實,發(fā)放社保金的機關,當然要核實領取者是活著還是冒領,在本地比較容易核實,但既要異地領取,提供一份證明又有什么不應該呢?如果發(fā)放機關什么都不管,只是發(fā)錢,是負責任嗎?吃空餉的事情還少嗎,冒領社保金的可能性難道不需要防范?
證明繁多,是確實有之的,但也不是什么證明都取消才好。開證明很煩,這是確實的,但應弄清楚煩在何處,是遭遇了不作為、作風差,還是遭遇了不必要的審批制度,這制度是頂層設計還是辦理機關的自我授權(quán);還要弄清楚為什么說是要證明,錢一交又不需要了,開具證明就像辦假證那么省心。出境游要填緊急聯(lián)系人,錢一交,旅行社就把“證明我媽是我媽”的事包圓了,如果這證明是境外機關需要的,旅行社行為會令人對大陸文書印信的可信度打出負分。
開證明,立制度,行治理,以及政府辦任何事情,應是以服務人民、方便民眾、保護民眾利益、維護公共秩序為目的,而不是政府以自我方便、自我服務、自我擴權(quán)、自我陶醉為出發(fā)點。簡化審批程序,開列權(quán)力清單,約束政府行為,非常必要,但也不能簡單地說什么都不管了就好。你媽是你媽,全憑你說,無須證明,方便倒是方便,但萬一你嫌麻煩隨便扯個人說是你媽,到時候幾個媽來爭奪遺產(chǎn),怎么辦?成立企業(yè)不審批、不年檢,方便了創(chuàng)業(yè),但還得防著有人不斷辦企業(yè)不斷跑路吧,現(xiàn)在動不動有老板跑路,卷走幾百萬甚至上億的錢,跑了白跑,“民不告官不究”,假如沒有人告他,他就不會被列為“老賴”,隨便再辦個企業(yè),然后再跑……這難道不需要有什么辦法去管理?
不合理的審批還很多,這是事實;但以為沒有審批、事后監(jiān)管就能夠萬事大吉,也是幼稚的?!白C明你媽是你媽”,這是無可厚非的。把本不可笑的事情,歸結(jié)成一個語言上的佯謬,直覺地哄笑一陣,甚至覺得“你媽是你媽”根本無法證明,其實邏輯上站不住腳。律師辦任何一個案子,都不知要做多少“證明你媽是你媽”、“證明你就是你”之類看起來像是脫褲子放屁的事情,公證處更是很像專門做這種事的機構(gòu),有什么可笑呢?憑證據(jù)說話,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