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杜梨
最近《紐約時報》網(wǎng)站上公布了從1997年到2014年的年度值得關注的100本書單,從中我們可以了解書籍和出版世界的風云變化。
《紐約時報》年度100本值得關注的書每每成為年度書單中最引人關注的,“notable”在英語里有知名的,顯著地,值得關注的等等含義,這個詞非常微妙,所謂的值得關注也不一定就是非常有價值的,能成為經(jīng)典的書。2010年瑞典作家與新聞記者年斯蒂格·拉森的《直搗蜂窩的女孩》進入了“值得關注的100本書”的名單,其實這本書在之前的《紐約時報》書評里被挑了好多刺,被稱“胡編亂造”。也就是說《紐約時報》的書評編輯們并不認為這本書寫的有多好。不過拉森這套驚悚小說的暢銷和流行讓它進入了書單,類似的還有2013年,臉譜網(wǎng)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寫給女性的勵志書《向前一步》。
《紐約時報》年度書單有三個作用,最明顯就給那些選購禮物的人提個醒,讀者們可能早就忘了年初書評上提到什么好書了,年度書單起碼可以簡單的告訴讀者你的朋友可能會對什么書感興趣。另外年度書單是做給出版商看的,正是這些人的廣告支持著書評版的運行,而出版商也把“《紐約時報》2014年值得關注的書單”作為推薦語打在封面的顯著位置。這種推薦語讓人印象深刻,雖然只有作者和出版商才有耐心看完整整100本的書單。
最后“值得關注的”書單也給書評編輯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們向這一年內(nèi)被廣泛關注的圖書致敬,不過也有遺漏的時候,《達芬奇的密碼》出版于2003年,不過它沒能進入“值得關注的書單”。相反的,布魯金斯學會資深會員、前中情局(CIA)伊拉克軍事分析師肯尼斯·波拉克的《威脅風暴:入侵伊拉克》,這本宣揚薩達姆的罪惡,激發(fā)戰(zhàn)爭情緒的短視之作卻進入了書單。
文學流派起起落落
最近《紐約時報》網(wǎng)站上公布了從1997年到2014年的年度值得關注的100本書單,從中我們可以了解書籍和出版世界的風云變化。在1997年的時候還沒有谷歌和維基百科,也沒有臉譜網(wǎng)等任何的社交網(wǎng)站,更沒有人告訴你什么是電子書,而今天書籍要跟越來越多的娛樂形式競爭,而自出版也漸成氣候,每個人都在寫書,看書的人倒是越來越少了。
這18年的書單最大的變化就是長度,在1997年的書單中有100本小說和詩歌,幾乎是非虛構類書籍的一倍。而2014年的書單只有100本,虛構和非虛構各占一半,這樣的形式從2004年開始。早期的書單非常老派,比如會有《格萊斯頓》這樣700頁的毫無商業(yè)前景的書籍,這是英國歷史學家和政治家羅伊.詹金斯為一位1898年過世的英國首相所做的傳記,還有《輻合之下:從1699到1839年的南極之旅》,作者是艾倫·格尼,這些作者就是所謂的鴻儒,他們的書不是主題特別深奧,就是話題非常寬泛,類似的書還有兩位20世紀著名思想家理查德·羅蒂的《鑄就我們的國家:20世紀美國左派思想》,和以賽亞·伯林的《現(xiàn)實感:觀念及其歷史研究》。
隨著時間的變遷,研究歷史的新觀念和新方法也慢慢滲透盡了書單中,賈德·戴蒙的《槍炮、病菌與鋼鐵》進入了1997年的書單,該書為人類的進化過程能夠在歐亞大陸導致如今高度復雜的文明,給出了一個從地理的、生態(tài)的、生計模式的、醫(yī)學的,到制度的、文化的和技術的長鏈條解釋。另外一個變化在于,有關偉人的(索爾仁尼琴,丘吉爾),重大事跡,有關國際形勢和冷戰(zhàn)背景的宏大分析的書籍逐漸讓位給了更加私人的,古怪的,個性化的歷史,比如弗朗辛·杜·普萊西克斯·格雷關于其父母的回憶錄,描述他們?nèi)绾螐募{粹的魔掌中逃脫,并在美國重建他們的新生活的故事吸引了人們的注意?!端_德我的鄰居》這本書將惡魔文學家薩德的思想行為和十八世紀法國的社會背景特別是法國大革命聯(lián)系在一起,探討了薩德的哲學思考與法國唯物主義、無神論、百科全書學派的內(nèi)在關聯(lián)。英國作家西蒙·溫切斯特的《教授與瘋子》講述了人類歷史上最浩大的智力工程之一《牛津英語詞典》的編纂故事。這18年也是微觀歷史的太平盛世,微觀歷史致力于發(fā)現(xiàn)一些不起眼的東西如何改變了世界。1995年美國作家戴瓦·索貝爾的《經(jīng)度:一個孤獨的天才解決他所處時代最大難題的真實故事》獲得了重大的成功,為作者帶來大筆版稅收入,讓她結(jié)束了賣稿為生的歲月,可以專心寫書。隨后1998年馬克·科爾蘭斯基的《鱈魚:改變了世界的魚的傳記》獲得了當年的詹姆斯·比爾德食品寫作優(yōu)秀獎。2002年又出版了《鹽:一部世界史》。這些出現(xiàn)在《紐約時報》書單上的書隨后進入了多個語種,很快也都有了中文版。
流派的起起落落在小說中也是如此,英國都市女作家海倫·菲爾丁的《BJ單身日記》登上了1998年的書單,掀起了新的“小雞文學”的風潮,那些封面上印著粉色高跟鞋的舊版本已經(jīng)一去不返了。新的成年女性浪漫小說也有和小雞文學類似的主題,愛情是永遠不會過時的。
邁進個性化時代
仿佛一把利劍,兒童文學插進了大人閱讀的小說領域,第一本哈利波特小說出版于1997年,不過直到1999年的《哈利波特與密室》之后,羅琳才被收錄到“值得關注的”書單?!都~約時報》對此書的評價是“娛樂了兒童和成人的國際化現(xiàn)象”。2002年英國作家、插畫家馬克·哈登的《深夜小狗神秘事件》也進入了書單,這本書在英國是作為童書出版的??磥泶笕撕蛢和瘓D書之間的壁壘已經(jīng)開始瓦解了。
20世紀初的書單上出現(xiàn)了大量大部頭的為自由市場唱贊歌的書籍,這類書籍大多裹上社會經(jīng)濟學的外衣,比如托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凌志汽車與橄欖樹的視角》(1999年)該書的吸引力在于帶領企業(yè)進入一個不那么可怕的未來。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引爆點》是一本談論怎樣讓產(chǎn)品發(fā)起流行潮的專門性著作。書中將產(chǎn)品爆發(fā)流行的現(xiàn)象歸因為三種模式:個別人物法則、附著力因素及環(huán)境威力法則。黛博拉·J. 本內(nèi)特的《隨機性》一書告訴讀者,從古代關于鳥的內(nèi)臟的第一個解釋到你的鄰居最近一次的禮儀抽彩,人類一直把自己置于或然性的支配之下。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黑天鵝》試圖教你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把握黑天鵝帶來的機會,采取應對策略,從中受益。這些書現(xiàn)在還在暢銷。類似的偶爾還會出現(xiàn)在書單上,比如丹尼爾·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2011年)。這樣的書到底有什么價值,只有作者知道,那就是為他們帶來了大量的出場費和企業(yè)咨詢費。
由于顯而易見的原因,20世紀初的《紐約時報》書單上擠滿了有關伊斯蘭教,阿富汗,地緣政治和戰(zhàn)爭的書籍,比如英裔美國猶太歷史學者、東方研究家伯納德·劉易斯的“《錯在哪里:西方的沖擊和中東的回應》,此外還有被《紐約時報》贊譽為“對海灣戰(zhàn)爭最震撼人心的記述”的《鍋蓋頭》。2005年,喬治·帕克最關于伊拉克的圖書《刺客門》(The Assassins’Gate) 揭露了伊拉克戰(zhàn)爭中布什政府的內(nèi)部運作。從2009年開始,有關金融危機和收入不平等的書多了起來。喬治·帕克的《解密:新美國秘史》為我們講述了美國夢如何消散的故事。該書出現(xiàn)在2013年的《紐約時報》書單上。
從18年的書單,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小趨勢,比如對工業(yè)化食品體系的反思和批判。其中有記者式的報道,比如邁克爾·波倫的《雜食者的困境》(2006年),名廚的回憶錄像安東尼·伯爾頓《尋覓完美的飲食》(2002年)和紐約廚師兼餐廳所有人加布里埃爾·漢密爾頓的《血液,骨骼和黃油》(2011年)。
不過,有些事情永遠不會改變,在這18年中,只要是菲利普·羅斯,約翰·厄普代克,馬丁·艾米斯和唐·德里羅的書都會登上書單,但是托馬斯·品欽還沒到這個級別,《性本惡》(2010年)就沒有得到《紐約時報》書單的關注。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對什么樣的書值得關注自然會發(fā)生了改變,或者說,讀書的人本身在變?,F(xiàn)在我們大多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來認識世界,這一媒介凸顯和贊賞個性。從這一點來說,我們可以從2014年的書單上學習,學會從自我出發(fā)。比如《共情測驗:文集》的萊作者斯利·詹米森通過對自己身心痛苦的思考,進入思考這些痛苦如何影響我們與他人乃至自身的關系?!睹庖撸航臃N》的作者歐拉·比斯也是從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使用科學、神話與文學,引人入勝地檢視了圍繞在免疫學周圍的心理恐懼迷霧。類似這樣的書已經(jīng)有很多,只是在等待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