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從寶寶出生后才加入海淘大軍的。作為一個新手媽媽,不可避免會采購一大堆母嬰用品,從哺乳bra到束腹帶,從奶粉到童車。不用我費心打聽,身邊的媽媽們就會自動給我提供源源不斷的海淘信息,哪個國家的嬰兒床一流,哪個國家的輔食靠譜,運費怎么算,早已有前人拿出職業(yè)上的專業(yè)度去細致比較,分析總結。
原來我以為海淘只是小圈子的行為,這次采訪海淘,才發(fā)現(xiàn)寶兒媽撐起了海淘的半邊天。上周,我和同事驅(qū)車到浦東機場保稅區(qū)采訪跨境通的保稅倉庫。大量貨物堆放在倉庫里,有些箱子堆在貨架上,有些堆放在地上。打開箱子,包裝紙上的寶寶笑臉馬上跳進眼睛里。這里的商品絕大部分是母嬰用品,奶粉、尿不濕是銷售最快的兩個品類??缇惩ǖ呢撠熑耸且粋€4歲寶寶的爸爸,一交流起育兒經(jīng),馬上變得滔滔不絕。他沒少在自家的跨境電商上買東西,也很了解別的父母需要什么樣的嬰兒產(chǎn)品,所以很能把握“產(chǎn)品精準度”。
仔細想想,寶寶的吃穿用品我買的大部分都是進口貨。并非不熱愛國貨,生育之前我還嘲笑一切用洋貨的媽媽們太過敏,畢竟自己從小用國貨也成長得挺茁壯。但為什么會不由自主成為“海淘粉”?其實就是試錯成本。我?guī)殞毴サ囟吾t(yī)院體檢,醫(yī)生經(jīng)常會推薦一些國產(chǎn)菜粉或果泥品牌,但我從來沒有買過一次,因為身邊沒有媽媽用過,所以我收集不到用戶體驗,怎么敢讓自己的寶寶去試錯?
跨境電商發(fā)展讓買洋貨變得更容易了,但也讓我們離本地產(chǎn)品越來越遠了。為寶寶操心的父母是國貨最好的檢驗標準,我不知道下一個十年是不是能夠重建我們對國貨的信心,下一代父母能否重新回到直接去超市買奶粉的狀態(tài)。
(本刊記者 任蕙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