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讓“道德殿堂”坍塌的究竟是什么?
“道德殿堂”的坍塌讓小鄭陷入了深深的失望和痛苦中,但讓“道德殿堂”坍塌的究竟是什么呢?從本質(zhì)上說,失望源于我們對人、事、物有期待、有要求。一旦我們執(zhí)著于這個世界應該是什么樣,甚至整個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都建立在外部世界是否符合期待之上,那么失望常常是在所難免的,因為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承認人性的豐富和復雜,就不得不挑戰(zhàn)我們從小被樹立的二元分化的道德觀。
小鄭的遭遇不是特例,這不禁促使我們發(fā)問,大人永遠是好的和對的嗎?對成人盲目的信任和推崇不但帶給孩子們很多潛在的危險,也讓逐漸接觸社會的青少年陷入道德困惑之中。孩子們從小被教導要聽大人話,于是孩子認為,大人做的就應該是對的和好的,所以在遇到侵犯(如拐騙、性侵)的時候,極易失去自我保護的意識,變得被動而順從,使得罪犯輕易得手。我們的教育已開始反思,是否一定要把成年人樹立成高大、權威的形象?還是以更真實、平等的姿態(tài)給孩子呈現(xiàn)出一個多樣化并存的世界呢?
一部分走極端的人一旦喜歡某人就盲目崇拜追捧,一旦發(fā)現(xiàn)瑕疵就一棒子打死,如此徹底的否定卻時常被冠以“愛憎分明“的美譽深藏在人們的價值觀中。而事實上,放棄對完美的苛求和執(zhí)念,是青少年心智成熟中的重要一步。小鄭的遭遇對他來說是一個告別二元對立世界觀的契機,他可以學著辯證地、全面地看問題。
對婚姻不忠顯然是我們應該堅決說“不”的不道德行為,然而父親對小鄭的愛和照顧、對家庭的付出卻并不能因此被全盤否定。小鄭的母親勤儉持家,父親拼命工作,但是兩人長久以來缺少共同語言,也未曾嘗試去了解彼此真正的需求。盡管抱怨和誤解越來越多,父母依然堅信維持婚姻表面的和平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但最終,內(nèi)心孤獨的父親還是犯了難以被原諒的錯。父母心中所有的掙扎和無助是小鄭從未想過的。
簡單的批判和憎恨看似痛快,但它卻如一把雙刃劍,既傷了別人,又害了自己。
你愛戴的是心中完美的他還是眼前真實的他?
其實,令小鄭難以釋懷的是,這發(fā)生在他仰慕的爸爸身上,因為人們往往會對所愛之人期待得更多,更希望對方符合自己心目中對完美的各種定義。而這種道德綁架卻對那些我們崇敬的人極不公平,因為愛本是一種接納,接納是允許他成為真實的自己,盡管這個真實的他和你想象的不一樣。當一個人能夠允許不確定、不完美的存在,能夠不強求周遭的一切總?cè)缱约核傅臅r候,他才是真的長大了。那么現(xiàn)在問一問自己,你愛戴的是頭腦中的完美爸爸形象還是一個可以有缺點的真實的生命?而對世界的寬容和接納,并非是沒有道德底線,而是允許這世界有時和我們想象的、期待的不一樣。
曬曬心中的小惡魔
每個孩子都曾有過完美主義的幻想,希望這世界如童話中一般永遠一塵不染。帶著這些幻像生活的人有時不過是不敢、也不愿碰觸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陰暗面,因為我們從小都被告知,只有善良、無私、積極的人才會被愛、被接納,于是我們便無意識地壓抑人性中本就存在的貪婪、懶惰、孤獨……與其說小鄭的憤怒來自于公正的道德批判,不如說是基于自我考慮的控制欲讓他不愿放棄讓父母在一起的執(zhí)念,所以,當我們越排斥和批判他人,就越是一個極好的機會去覺察,看看自己心中的那些“小惡魔”是不是好久都沒有機會曬曬太陽了。
當然,暫時還沒有力量做這樣的覺察就先放一放,這些沖撞我們?nèi)^的經(jīng)歷有時候讓我們絕望,但思考本身至少會讓我們放下對外道德批判的武器,而成為我們反觀內(nèi)心、心智成長的絕佳機會!
其實每件任何事的發(fā)生都不是一方的責任,而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對的?這個標準由誰來評判呢?世界不是盡善盡美的,但是我們可以選擇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蛟S這篇文章本身就像道德危機中的一道難題,擾亂了同學們很多堅定不移的,關于好壞對錯、完美和愛的價值觀,那么,就讓我們豐富多元的世界里,和不完美以及不確定和平共處一會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