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若玖
“萌”得暖心
代表作:《超能陸戰(zhàn)隊》《龍貓》
在電影《超能陸戰(zhàn)隊》里,機器人大白無疑是團隊中不可或缺的大將。這只超大號的充氣機器人,原本是個醫(yī)療伴侶,只要一次簡單掃描,就能夠檢測出生命指數(shù),并且根據(jù)病人的疼痛程度治療幾乎所有的疾病。而在經(jīng)過好伙伴小宏的升級之后,大白更是擁有了“火箭拳套”和超強的力量,成為對抗犯罪分子的戰(zhàn)士。
但眾多的觀影者或許不會記住這些高科技元素,或者“充氣機器人”這個充滿科幻風格的設(shè)定,卻很可能會記住大白的“萌”。圓潤肥碩的身軀,呵護別人的善良心靈,還有它與機械天才小宏之間的友誼,都讓它有了些宮崎駿動畫電影《龍貓》中龍貓的氣質(zhì)。
大白的臉上那由一條黑線串起來的兩顆黑色眼睛,其靈感也同樣來自于日本,原型是一種老式貓咪鈴鐺。而這種面部表情的極度簡約,使大白可以用豐富的肢體動作來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比如說,大白會在小宏情緒低落的時候,以擁抱來表達關(guān)愛,并同時通過加熱自己的軀體來送溫暖。此時,微微有些發(fā)紅的大白,就成為一個身心撫慰雙管齊下的“安全氣囊”。這樣的情節(jié)設(shè)定,不免會讓觀眾想起人生旅途中曾帶來過安慰的老友們。
早期的賣萌機器人
代表作:《羅素姆萬能機器人》《木偶奇遇記》《機器管家》
可愛的大白,并非科幻電影史上第一個會賣萌的機器人,當然,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在漫長的科幻電影史上,外觀或性情有著可愛特質(zhì)的機器人可謂不勝枚舉。
科幻史學界一般認為,“robot”(機器人)這個名詞,出自捷克劇作家卡爾·恰佩克1921年寫成的名為《羅素姆萬能機器人》的戲劇作品。雖然以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這些機器人實際上可能是某種克隆人與機械設(shè)備的結(jié)合體,但它畢竟把一些全新的概念引入了人們的視野:人類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種“人”,并讓它們替人類完成某些苦役;但如果控制不當,這些造物也會造反,乃至毀滅人類。無論是劇情還是劇中機器人的扮相,這些捷克人筆下的“萬能機器人”似乎都與“萌”完全不沾邊。
不過,在此之前40年,有一部描繪人造機械獲得生命或意識的幻想文學作品已經(jīng)引起了轟動,那就是現(xiàn)代人耳熟能詳?shù)囊獯罄挕赌九计嬗鲇洝贰R恍┛甲C表明,木偶匹諾曹的原型,是一個曾在軍隊中服役的侏儒,因為戰(zhàn)爭失去四肢并毀容之后,他又成為馬戲團里供人獵奇的展品。但在作家筆下,這個悲慘的故事被重新加工成木偶最終獲得生命變成人的美好童話。雖然這個故事幾乎沒有關(guān)于科學的元素,但其故事架構(gòu),卻為諸多后世的機器人題材科幻作品所借用,比如伊薩克·阿西莫夫的《機器管家》。而電影《機器管家》里,主動放棄永生一心想要成為人類的“男性”伺服機器人,以及幫助“他”的工程師家中的“女性”機器人,都有著令人動容的萌點。
它們各有萌點
代表作:《鐵臂阿童木》《機器人總動員》《星球大戰(zhàn)》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日本成為機器人題材科幻作品的井噴之地。1951年,日本漫畫家手冢治蟲創(chuàng)造了“鐵臂阿童木”形象?!惰F臂阿童木》后來成為世界上第一部機器人題材系列動畫片。
此后,隨著日本經(jīng)濟復蘇,涉及機器人和其他一些相關(guān)未來科技的科幻文學、動漫作品不斷增加。1958年,日本漫畫家橫山光輝出版了科幻漫畫《鐵人28號》,虛構(gòu)了一種日本在“二戰(zhàn)”中研制的終極武器。這是有人駕駛或遙控的巨大人形機械兵器概念的首次出現(xiàn),啟發(fā)了后世的《超時空要塞》《高達》系列和《特勤機甲隊》等一系列相關(guān)動漫和電子游戲作品。到1969年,日本漫畫家藤本宏和安孫子素雄合作,開始創(chuàng)作漫畫《哆啦A夢》,如今,它已是世界著名漫畫作品之一,幾乎等同于現(xiàn)代日本的文化名片。
而在更重視科幻文學和影視的歐洲和美國,電影技術(shù)的進步,特別是計算機電影特技的發(fā)展,讓很多宏大而復雜的科幻影片設(shè)想成為可能。1977年,喬治·盧卡斯拍攝完成了科幻電影《星球大戰(zhàn)》的第一部,不僅開啟了科幻大片“吸金”的新時代,也讓影片中的伺服機器人C-3PO和維修機器人R2-D2成為眾所周知的科幻角色,人氣不亞于影片主角天行者盧克和大反派達斯·維德。
C-3PO和R2-D2這一高一矮的組合,仿佛賣萌史上的里程碑,啟迪了諸多后來者。比如,在幾年前曾引起轟動的科幻動畫電影《機器人總動員》,其中的機器人瓦力、伊娃和其他一些機器人配角,都各有萌點,在年輕人中間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熱潮。特別是堅守地球直到最后一刻的清潔機器人瓦力,因為其憨厚、實在而又略有些笨拙的個性,成為不少觀影者的愛物,相關(guān)的玩具也因此而熱銷。
站在今天回望阿童木、哆啦A夢和瓦力等出現(xiàn)在漫畫、電視熒幕乃至大銀幕上的機器人形象,我們都能發(fā)現(xiàn)它們身上的一些萌點。比如說,它們都有可愛的外表,但同時又有驚人的異能,并通過這些超越時代的異能,扶助弱小或?qū)箯姅?,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些許積極的改變。
銀幕上那些各種各樣賣萌的機器人,是人類對未來的一種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也許未來的某一天,像大白、瓦力這種具有人類智慧和情感的機器人就會出現(xiàn)在我們的世界里,釋放著屬于它們的溫暖和愛。
機器人,人類手中的雙刃劍
從魯班制作木鳥和巧匠偃師進獻機械舞男的故事算起,人類對機器人或者說自動機械的憧憬,已經(jīng)持續(xù)了2000多年的時光。在最近的大約100年時間里,得益于計算機和機電一體化等技術(shù)的發(fā)展,現(xiàn)代人制造了越來越多性能不斷提升,而且具有形形色色不同功用的機器人,終于使機器人從科幻電影和漫畫當中,走入了千千萬萬普通人的生活。
但不斷進步的機器人技術(shù),其實也正在為社會的未來埋下隱憂。許許多多的未來學研究著作和科幻文學作品,都描述過機器人取代人類的勞動,而大部分人類在社會底層掙扎的灰暗場景。在一篇科幻小說中,以小時為單位的時間成為未來的勞動報酬,而純種人類由于要睡6~8個小時,在這樣的收入衡量標準面前,比起機器人,人機混合體和經(jīng)過改造的人類都沒有競爭力。由于一段時間沒有時間收入就會死亡,因此純種人類不得不自相殘殺,再通過某種來自黑道的裝置來竊取其他純種人類的時間,以便維持生命。
另外一些未來學和科幻作品中則描述了一種看似光明,實則根基不穩(wěn)的未來。當智能機器人“承包起人類的方方面面,從穿衣進餐直到思考和學習的時候,人類便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中逐漸向懶惰屈服,以至于文明失去了創(chuàng)新的動力而陷于停滯,繼而走向退化。終于有一天,某種外界的力量,比如外星文明入侵,電腦病毒、程序錯誤或者核電磁脈沖攻擊(EMP),控制或消滅了所有的機器人,腦滿腸肥的人類便無力抵抗,滅絕或是淪為牲畜和奴隸,至多是在一片荒蕪的廢墟之上茍延殘喘。
相比于這些遙遠的、思想實驗般的未來場景,人類自己對機器人的“松綁”,其實是更為迫在眉睫的威脅。出于戰(zhàn)爭中減少傷亡的需要,現(xiàn)代人類正在讓機器人不斷地朝著“自主行動的殺人機器”的方向邁進。雖然到目前為止,所有軍用機器人都需要有人類士兵在后方遙控,但誰能保證它們的程序永遠沒有錯誤呢?更何況,也許有一天,像科幻電影《絕密飛行》展示的那種具有人工智能的戰(zhàn)斗機就會出現(xiàn),并在程序故障或者“進化”之后,毫不猶豫地向自己的戰(zhàn)友開火。
機器人技術(shù)在20世紀后半葉和21世紀初突飛猛進式的發(fā)展,帶給了全人類一種“主宰一切”般的幻覺。這種感覺,就像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造船工業(yè)和飛艇制造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帶給當時的人們的感覺一樣。但直到泰坦尼克號巨輪沉入海底,興登堡號豪華飛艇燒成一地殘骸,人們才猛然悟到,技術(shù)并非萬能也并非萬無一失;對技術(shù)的盲目崇拜,往往會讓慘禍在不經(jīng)意間到來。我們今天對機器人的期許或許也是如此,而且這次崩盤一旦到來,損失或許會更大。
科幻作品中的機器人原本是人類對未來的美好向往,但出于對技術(shù)加速發(fā)展乃至不可控的恐懼,它也是一種對灰暗現(xiàn)實的反思或者逃避。我們祈望銀幕上那些賣萌的、正能量的伙伴,能夠帶給我們不那么灰暗的未來。
擁有人類智能的戰(zhàn)斗機
在科幻電影《絕密飛行》里,有一架名為艾迪的無人戰(zhàn)斗航空器(UCAV)。它是當前海軍航空部隊中極為優(yōu)秀的3位飛行員利用其多年積累的豐富空戰(zhàn)經(jīng)驗編程的一架戰(zhàn)斗機,是最先進的AI智能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與最新型隱形戰(zhàn)斗機的結(jié)合體。在一個雷電交加的雨夜,結(jié)束飛行訓練的4架隱形戰(zhàn)機(包括無人機艾迪)正在編隊返航的途中,突然被一束來自低空的強雷電擊中,無人戰(zhàn)機“埃迪”的控制系統(tǒng)受到了強電流的沖擊而最終迫降在了航空母艦的甲板上。這一沉重打擊直接導致了無人機上的智能計算機的“蘇醒”,使它神奇地擁有了人類的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