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笙清
在風和日麗的春日,我來到鄂西恩施,于滿山的杜鵑花海和成片的水杉林間,探騰龍溶洞,爬佛寶名山,訪魚木古寨,游清江,聽民歌,觀儺戲,好一番恣意暢快。邊游邊食,一直是我的座右銘,而這次游覽中最令人感興趣的,則莫過于一道當?shù)氐耐良颐朗场昂显恕薄?/p>
合渣價格便宜,滿滿一缽,還配送小碟的蒸菜、涼拌菜、味碟和土家族特有的油茶湯(用油把茶葉炸黃后加入少量的水煮沸,呈褐色茶漿時加水稀釋燒開,再加入炒米、油炸豆腐絲、蛋片和大蒜、胡椒,其味可口),咸淡適中,營養(yǎng)豐富,讓人吃得心滿意足,頓解周身勞頓之苦,真是劃算極了。
向服務員請教,才知道合渣的制作其實很簡單。最主要的原料是富含蛋白質(zhì)的黃豆。首先要將挑揀好的黃豆用溫水浸泡半個時辰,待其一粒粒完全發(fā)漲,像打豆腐一樣,將黃豆一小勺一小勺摻和著水喂進石磨的磨眼里磨成乳白的漿汁。這道工序很重要,黃豆要慢慢地磨,磨出來的合渣才細、融合度高,煮出來的合渣才好吃。
跟打豆?jié){不一樣的是,磨好的漿汁不需要過濾、壓榨和點鹵,而是渣、漿不分,打入雞蛋攪勻倒進鍋里,用猛火煮開后,再用鍋鏟慢慢攪動,一直到變得黏稠,再加入洗凈切好的菜葉,改用文火慢慢熬煮,到快要起鍋的時候,加適量的鹽,就成了乳白含綠的合渣,給人一種視覺上的美感,清香無比,綿軟爽口。
合渣一年四季都可食用,因其制作簡單方便、營養(yǎng)豐富,深受土家族人的喜愛,成為土家人的家常菜肴,有“沒有合渣吃不下飯”之說。尤其是在夏天三伏之際或農(nóng)忙時節(jié),家家戶戶都喜歡在合渣里加入一些大米熬成一種合渣稀飯,就涼在鍋里讓其自然冷卻,隨時食用,既祛暑又爽口,還省事。
土家人待客或做菜時,還需要將合渣再加工。先將鍋燒熱,放進豬油或香油,待油燒熱后,將切碎的辣椒放進油中炸一下,再倒進合渣,然后放一把切好的蒜苗、蔥花進去,蓋上鍋蓋燜一下,就可以倒進缽子上席了。如果喜歡吃清淡的,可以直接將合渣倒進鍋里煮至沸騰,隨各人的喜好,拌入洗凈切好的青菜、洋芋、肉末、雞蛋、苞谷粉等繼續(xù)煮,熟透后就可食用。
在過去貧窮的年代,合渣曾經(jīng)是土家人過年的主要食品,留下“辣椒當鹽,合渣過年”的民諺。如今土家人的飯桌上日益豐富,雞鴨魚肉等各種菜肴應有盡有,但合渣仍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大名吃之一,可見土家人念舊之情。
合渣主要由黃豆和青菜做成,二者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科學搭配,營養(yǎng)價值十分豐富,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在土家族,據(jù)說嬰兒出生后,如果缺奶水,可以將合渣當乳汁來用,既不失營養(yǎng),又可以省下奶粉錢。聽說合渣還有助消化、減肥和美容的功效。游覽依山而建、歷史悠久的恩施古城,看著大街上走過的水靈靈的土家姑娘,窈窕的身材、姣好的容顏、白皙的膚色,我的心里不禁暗自思忖:除了鄂西青山綠水的養(yǎng)育,不知這是否還有經(jīng)常食用合渣的功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