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
早晨的東單公園熱鬧非凡,每天都有晨練的老年人在這里打太極、舞劍、練氣功或者跳舞。即使是在冬天,公園里的人們也不會因為寒冷而降低對運動的熱情。
這天早上,老張像往常一樣前往東單公園,一般情況下,老伴兒都會陪他一起來,但是張阿姨要去醫(yī)院抓藥,這讓62歲的老張落了單。不過,他依然頂著隆冬的嚴寒來到東單公園,雖然這天有點風大。
來到公園后,老張像往常一樣將黃色的橫幅用繩兒掛在兩棵樹的中間,橫幅上寫著“踢毽輔導站”四個字。他的所有裝備就是一雙踢毽子用的布鞋和兩個火紅色的毽子。20年來,在這里接受老兩口輔導的學生不下萬人,他們從沒收過一分錢。
他就是張玉寬,夫人叫張玉舫,他們是中國的花毽傳人。
花毽是中國一項流傳很廣,有著悠久歷史的民間體育活動。經常進行這項活動,可以活動筋骨,促進健康。據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證明,踢毽子起源于我國漢代,盛行于明清兩朝,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明清時期,玩花毽的主要是文人雅士。這項運動也曾盛行于宮里,是一項高貴的運動,和天橋耍把式賣藝有明顯的不同”,張玉寬說。明朝文學家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了“楊柳兒青,放空竹;楊柳兒死,踢毽子”。至清末,京城踢花毽達到鼎盛,有藝人專門表演踢花毽,并以此謀生。
張玉寬的師父是清朝末年的毽子名家張繼圣,活了100多歲。他的弟子成群,讓花毽運動在民國后期蔚然成風。
張玉寬從小在天橋長大,受家庭影響,從小就跟著師父學習踢花毽。如今,踢花毽已經在張玉寬腳下發(fā)揚光大,不僅傳承了花毽的傳統(tǒng)動作,而且不斷創(chuàng)新求變,自創(chuàng)了不少新的動作和絕活,花毽功夫在他腳下煥發(fā)了新的活力。
看張玉寬表演花毽,簡直是一種藝術與美的享受。一支貂翎花毽在他的腳上、腿上、膝蓋、肩上和頭頂上下翻飛,毽子圍繞全身閃爍著道道光環(huán),令人眼花繚亂,嘆為觀止。
張玉寬踢花毽的技法主要有四種,盤、磕、繃、落?!氨P”是用雙腳內側交換踢,也就是左腳踢一下,右腳踢一下,兩腳互換一回就是盤一對,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見的踢毽動作?!翱嚒笔怯秒p腳正面交換踢,準確說是用足三四趾根部擊毽,左右腳交換踢一次,就是繃一對。“磕”是用左右大腿正面交換踢法,做起來近似踏步,雙腿互換一次是一對?!奥洹笔菍⑦\動狀態(tài)的毽子停下來,可以用足的內側、趾根處落,雙腳互換一次是一對。在操作中,磕和繃就像足球中的顛球一樣,而落就像是足球常規(guī)動作中的卸球。張玉寬說,踢花毽就是這四個基本動作打底,把基本要領熟練掌握了,接下來就能學習各種花式動作,用身體不同部位踢出幾十種不同的花樣,如旋風、紡車、反跳環(huán)等。到最后,踢花毽的人熟練掌握了這門技藝,不斷融會貫通,推陳出新,達到新的境界。
張玉寬有一手絕活,叫做“太陽高”。他能用額頭兩邊的太陽穴部位交替頂毽上百次,這手絕活曾被一位記者稱作“太陽金鐘罩”,功夫非同一般。張玉寬最見功底的一手絕活叫做“翔翎朝天”,就是把左腳扳過頭頂,足底朝天,身體筆直而立,如擎天之柱,毽子停在朝天的腳底。這時,張玉寬忽地來個旱地拔蔥,毽子騰空而起,這個表演每次都能博得滿堂驚呼。
作為花毽功夫的傳人,張玉寬、張玉舫經常受到國內外媒體的采訪,也經常受電視臺邀請去做節(jié)目。兩口子的出場方式十分特別,張玉舫先采用磕的方式登場,一路磕到舞臺中央,毽子在兩腿上方飛舞,毽子不落地。接著,張玉寬把一個毽子高高踢起,先來一招“翔翎朝天”,再連續(xù)使出“太陽高”絕活。張玉寬是個很講究的人,太陽高這招一出手,在場的人沒有不服氣的。在外地表演時,張玉寬一般連續(xù)頂36下就停住了,最多66下,因為這兩個數字都與“六六大順”有關,為的是一個好彩頭。
“有一次在紹興做節(jié)目,那里是魯迅的故鄉(xiāng)。那次表演,我仍然顛了36下,最后一下結束后,我把毽子穩(wěn)穩(wěn)地停在地上,順勢做了一個鞠躬的動作,面前就是魯迅的雕像”,張玉寬十分注意練功時的細節(jié)。
震懾于張玉寬兩口子登峰造極的花毽功夫,有不少人勸張玉寬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確,只要張玉寬愿意,他們完全可以在吉尼斯中留下不少紀錄,但是張玉寬每次都拒絕了?!熬拖耥斕柛咭粯?,我不知道我到底能頂多少個,至少100個不在話下,但我每次到了36就打住,如果有人能頂到37個,我馬上用38個壓住你。不是抬杠,這是花毽的絕活”,張玉寬說。曾有韓國媒體來采訪張玉寬兩口子,并錄制了老張表演“太陽高”。有人擔心如果外國人學去怎么辦,張玉寬一點也不擔心這個問題,“花毽功夫中的一些絕活兒不僅是功夫的問題,還有訣竅,我不告訴你,你休想把這門功夫帶走”。
張玉寬說,踢毽是一種很好的健身活動,不僅能活動雙腿,踢毽時眼睛要集中,腦子反應要快,所以對腦、眼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對于提高和改善身體的柔韌性和協(xié)調性都有好處。張玉寬雖然年紀大了,但腰桿依然筆直,精瘦的身材下仿佛有無窮的活力。踢起毽子來,張玉寬的雙腳上下翻飛,不時做著騰空的動作,很難想象他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張玉寬說堅持長年練花毽的人都耳聰目明,步履矯健,看來的確是實話。
張玉寬從小生活在北京天橋,見慣了各種民間絕技,但他只鐘情于花毽。外人知道張玉寬、張玉舫夫婦是同門師兄妹,大多是從名字看出來的,但真實情況并不是這樣。
“說起來,這都是緣分”,張玉寬說。張玉寬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而張玉舫雖然祖籍山東,也是在天橋長大,她的祖父就是清末的花毽名家張繼圣。張玉寬和張玉舫從小青梅竹馬,是童年伙伴。10歲時,張玉寬見張玉舫踢毽,也跟著學,后來拜在張繼圣門下?!捌鋵嵤俏?guī)腴T的,要沒有我,也就沒他了”,開朗愛笑的張玉舫說。她說自己從沒“談”過戀愛,剛懂事就認識張玉寬,直到22歲結婚?!拔覀兠种卸加杏褡?,外人是從這里面看出師承關系的。但他們只說對了一半,因為我們雖然都是同一個師傅,可名字并不是故意這么叫的,所以說這都是緣分啊”,張玉寬感嘆道。
張玉寬夫婦住在北京南苑,那里距東單公園有一段不短的距離。兩人從1990年起在東單公園義務教毽,這意味著他們20多年來要無數次走這段并不算短的路程,光摩托車、自行車就騎壞了5輛,不過老兩口樂此不疲。
張玉寬、張玉舫夫婦收了不少徒弟,各行各業(yè)的弟子都有,就是沒有以踢花毽混飯吃的。踢花毽并不是張玉寬生活的全部,也并不以踢毽謀生。他過去是北京長城日用品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因為工作成績優(yōu)異,1979年還曾獲得“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的光榮稱號,受到華國鋒主席的親切接見。張玉寬一雙大手粗硬得硌人,展開雙手,不光滿是老繭,指甲蓋都磨得扁扁的。張玉舫說:“他當了一輩子刨工,可能干了,一年干三年的活!”張玉寬是人們公認的花毽大師,在他眼中,花毽是一門藝術。
很多慕名者把毽子王的稱號送給張玉寬,甚至稱他為“京城毽子王”,但張玉寬反感一切帶王的稱呼。他不止一次說:“誰是毽子王?毽子王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的老祖宗?!?/p>
去年老兩口在太原舉辦的京晉花毽交流會上還收了一個名叫雨豪的小徒弟,他們結識的過程頗具傳奇色彩。
當時,雨豪正和一位阿姨踢毽子。張玉舫走過去問他多大了,踢了幾年毽子,雨豪一一做了回答。意想不到的是,大師夫婦在臺上表演花毽時,竟然叫雨豪上臺來,隨后讓他做了幾個踢毽動作,連名字都沒問,就宣布收他為徒?;顒咏Y束后,張玉寬又拽住雨豪一一布置著作業(yè):“一共4關,給你一年時間,一年后我要當面驗收。達到了,咱們就舉行拜師儀式?!?/p>
“雖然這個徒弟我認了,但是他這一年至少要過4關?;竟υ鷮嵙耍也拍茏屗e行拜師儀式。我收徒要看人品和悟性”,張玉寬說。第一關,一次性盤500對不掉毽,3個月練成。第二關,一次性繃500對,不掉毽,3個月練成,練繃之前,每天還要盤50對。第三關,一次性磕200對,3個月練成,每天還要盤50對、繃50對。第四關,一次性落30對,3個月練成,每天還要盤50對、繃50對、磕15對。聽起來很難,張玉寬說其實功夫到了也容易,主要還是時間。
跟隨老兩口學毽的也不乏名人。2007年足球明星梅西訪華,贊助商在一檔節(jié)目中特意請來了張玉寬、張玉舫夫婦教梅西踢毽。張玉寬先給梅西表演了一段花毽功夫,當場就鎮(zhèn)住了梅球王。提起這段歷史,張玉寬仍然十分得意,“梅西跟著我練了一下磕這個動作。雖然磕和顛球有相通之處,但還是很難的。梅西試了幾次,最多時連續(xù)踢了四個”。那檔節(jié)目中,梅西先后試了顛乒乓球、橘子和毽子,只有毽子真正難住了他。
這二十多年來,張玉寬兩口子不僅在公園義務教毽,也走進上千所學校免費教孩子們踢花毽。如今,張玉寬仍然在順義、懷柔等地區(qū)的小學義務教孩子們踢毽,這些地區(qū)距離張玉寬的住所路途遙遠,老兩口盡心盡力。
“花毽是咱們的國粹,我們要把它傳播到下一代,讓更多的人認識花毽,學會踢花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