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平 吳玉芝
“旅途”這兩個字,包含著多么奇異、動人和美妙誘人的意義呵!而這個旅途本身,又是多么美妙呵……
——果戈里
每次準備外出旅游,我們總會萌發(fā)一種心動,特別是這次到反季節(jié)的南半球一游。當我們縱橫漫游在廣袤、空曠的南太平洋大陸上,沒有想到:這里會有那么多歷史的故事,那么多美麗的詩篇;那么多可愛的動物,那么多珍貴的花卉;那么多難忘的小鎮(zhèn),那么多美麗的名勝;那么多秀麗的峽谷,那么多險峻的峰巒……
國內(nèi)正值草長鶯飛、萬木蔥蘢的煙花三月,而當我們乘飛機降落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國際機場時,這已是爛漫的初秋,時差與我們差3小時。澳新之行為期12天,從墨爾本起步,期間到奧克蘭、羅托魯阿、布里斯班、黃金海岸等市游覽觀光,最后在大洋洲第一城——悉尼結(jié)束,返程回國。盡管步履匆匆,時間短暫,我們還是從中悟出這樣一個深層哲理:歲月和風塵可以改變一切,智慧與勤勞能夠創(chuàng)造一切。
澳大利亞第一印象
來到澳大利亞旅游,第一印象就是富足、美麗和“相反”。該怎樣描述澳洲的美妙和富饒呢?美國大作家馬克·吐溫在他的《赤道旅行記》里,曾對那片魅力無窮的國度有一段精彩的描寫:“澳大利亞的歷史……讀起來不像是歷史,而像是一些最美麗的謊言,并且是一種嶄新的謊言,絕不是那些聽厭了的陳詞濫調(diào)。其中充滿了神奇、冒險、沖突和不可思議,但這一切全是真實的?!碑斘覀兲ど线@片未知的南半球陸地時,才確確實實地感到:馬克·吐溫講的是恰如其分的大實話。
澳大利亞地處南半球,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全國分為東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3個地區(qū),面積768萬平方公里,擁有人口約2330萬。澳大利亞擁有一望無際田野,碧綠萬頃的草原,浩瀚神秘的沙漠,怪石林立的千山,世所獨有的動物,廣闊平坦的海灘,美麗宜人的花卉,生態(tài)和諧的自然……這里充滿了神奇的色彩,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以風光獨具的自然美景和舒適豐盈的現(xiàn)代生活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
澳大利亞素有“動物博物館”之稱謂,這里雖沒有老虎、雄獅等兇猛的野生動物,卻有該大陸所特有的許多珍奇禽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動物有袋鼠、考拉、鴯鹋,被稱為動物三寶。澳大利亞又是植物王國,有各類植物3萬多種,其中外來引進嫁接培育成功的有2萬多種,本國特有植物種類有1萬多種。澳大利亞的桉樹、圣瑪麗亞草與金合歡,被稱為植物三寶。
礦產(chǎn)資源和羊毛加工是澳大利亞出口創(chuàng)匯支柱行業(yè)。目前,澳大利亞有羊2億多只,人均占有羊數(shù)近9只,羊毛加工制品遠銷世界各地。澳大利亞還有“南半球的聚寶盆”“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之稱,礦產(chǎn)資源極為豐富,是世界上最大的礦產(chǎn)品出口國。
澳大利亞幅員遼闊,物華天寶,地廣人稀,且遠離其他大陸,堪稱“世外桃源”,更是旅行者的樂園。旅游業(yè)每年創(chuàng)匯80多億澳元,占全年外匯總收入的10%。在這里,鳥兒可與人散步,海鷗把人住的房舍當成自己的家,動物與自然和諧,讓人嘆為觀止。在墨爾本、布里斯班、悉尼、黃金海岸等市,人們可以領(lǐng)略和體味不同韻味的文化。
來澳洲旅游,還有一種獨特的感受是與我國相反。在我國,人們買房子總愛買朝南屋,所謂“向陽門第春常在”,然而,澳大利亞的房子總喜歡朝北,因為“朝北門第光燦爛”;在中國,越往北越冷,在澳大利亞正好相反,越往北越暖和;出行我們是靠右側(cè),他們是左側(cè);他們中午日在北,我們中午日正南。正因為澳大利亞與我國有著很多不同以至“相反”,所以給了我們諸多新鮮的體會和感受!
記得有位作家這樣寫道,權(quán)作開篇的結(jié)尾吧:“在我的心中,澳大利亞是一個遙遠孤獨而又神秘奇特的夢。它遠離其他大陸,像一艘巨輪飄浮在浩瀚無際的南太平洋上。它沒有臺風海嘯,沒有毒蛇猛獸,大自然賜予它一塊天堂般的土地。它發(fā)達而不喧囂,現(xiàn)代而不雕琢,一切顯得那么文明富庶,古典明凈……”
花園城市墨爾本
墨爾本是我們來到澳大利亞旅游觀光的第一座城市。在1835年之前這里基本上是沒人居住的;1840年,墨爾本的人口有一萬人;自從1851年發(fā)現(xiàn)了金礦,許多人從世界各地前來墨爾本淘金,才促進了城市的發(fā)展。目前,墨爾本已經(jīng)成為澳大利亞的工業(yè)重鎮(zhèn),商業(yè)、金融、交通等行業(yè)均十分發(fā)達。
墨爾本是一座風景如畫的海港城市,街道兩旁種滿了榆樹、梧桐樹,全市有公園、花園400多座,植物種類上萬個。置身于這繁花似錦的城市里,市內(nèi)建筑被花園草坪簇擁著,相互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了茂密誘人的畫面,徜徉在雅拉河畔,郁郁蔥蔥的園林花圃連綿不斷,編織成了一副綠色的花環(huán),實在美不勝收。
墨爾本最初是缺乏自然特色的城市,經(jīng)過澳大利亞人幾百年的努力雕琢,現(xiàn)在已經(jīng)建設(shè)成為樹木茂密、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的公園城市。當我們置身這里,隨處可見市內(nèi)建筑被花園草坪簇擁著,相互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了茂密誘人的畫面。徜徉在雅拉河畔,郁郁蔥蔥的園林花圃連綿不斷,編織成一副綠色的花環(huán)。穿行于公園、草坪和花圃之間,更是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在墨爾本市中心的大街上,看到很多小汽車、大巴士、有軌電車,但并不顯得擁擠。各種車輛循序漸進,沒有聽到汽車、電車的喇叭聲。過路行人也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共同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漫步街頭,經(jīng)??梢杂龅?,一輛輛古香古色的豪華馬車徐徐而過。那一陣陣“噠噠”的馬蹄聲,仿佛把時光輪回到中世紀的英國。在這里,我們乘坐了具有百年歷史的有軌電車,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這里的環(huán)城有軌電車是免費的,十分鐘一趟,沿途觀景,為美麗的墨爾本增添了一道流動的歷史風景線。
獨樹一幟的大教堂
圣派翠克大教堂始建于1863年,由著名英籍建筑師威廉華德爾設(shè)計,1897年正式啟用,是最具代表性的哥特式建筑。它雖然沒有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和羅馬圣彼得大教堂那樣著名,但就整個大洋洲來講,可謂獨樹一幟。
莊嚴高雅的圣派翠克大教堂,是南半球最大最高的天主教堂。當年隨著英國拓荒者的大批涌入,大教堂順應(yīng)澳洲英裔祖先的宗教需求建立起來。從外觀上看,教堂宏偉莊嚴醒目、線條細膩分明。主體結(jié)構(gòu)以青石為主要建材,彩色釉磚鋪地,所有木制品均精雕細刻、玻璃窗上有精美的彩繪。1939年才完成的三座高聳式入云的尖塔,塔尖高105.8米,直指蒼穹,象征著教會信徒想與上帝溝通的渴望。
進入教堂,便立刻被眼前的壯麗和恢宏所震撼。整個大廳長60多米,寬40多米,金黃色的燈光籠罩著長方形的大廳,既高雅華貴而又不失典雅端莊。大廳內(nèi)寬敞明亮,黃色的講臺前,布滿了鮮花,帶有宗教色彩的白色大蠟燭正在燃燒,那跳動的火焰,加上一縷縷亮麗的光束從巨大的玻璃花窗透進來,顯得光怪陸離,增添了宗教的神秘感。兩側(cè),粗大的大理石柱子支撐著穹頂,拱形的穹頂氣度不凡。彩繪的天堂一派繁忙景象:圣靈閃動著翅膀在飛翔,圣母臉上展現(xiàn)著慈祥的微笑,圣嬰天真無邪的眼睛注視著大地,這一切都使人感到沐浴在一片平靜祥和之中。
我去的那天是星期六,教堂內(nèi)本沒有活動,但不知為何,在講臺一側(cè)突然響起了悠揚的琴聲,聲音從巨大的圓弧形穹頂將反射回來,產(chǎn)生了一種特定的音響效果,似乎把人帶入空曠而深邃的境地,給教堂增添了一份神圣。
在圣派翠克大教堂的側(cè)門前面,有一個直徑一米多的注水大盆,里面的水不斷從盆中的3個缺口溢出,順著石階層層流下。經(jīng)過環(huán)形的流道最終匯集向下面的方形水池,然后再回收使用,這也是教堂外的一個景觀。在大教堂的后面,是一座花園,綠樹環(huán)抱,花香醉人,郁郁蔥蔥。
圣派翠克大教堂一直是市民的信仰中心,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guān),平日既為信教人們提供活動場所,也是市民休閑消遣的好去處。
庫克船長的小屋
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兩個大洋洲國家,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航海家詹姆斯·庫克這個名字,他因發(fā)現(xiàn)了南半球大陸而永垂史冊,沒有任何人的影響力能超過庫克。庫克船長同無人不知的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一樣,在世界航海史上同放光彩。
詹姆斯·庫克17歲時進入皇家海軍,開始了海上旅行生涯。在1768年以后的十年中,他三次遠航大洋洲探險。終于在南半球發(fā)現(xiàn)了土著人居住的大片土地,就是現(xiàn)在的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給世界地圖增加了5000多公里的海岸線。作為一個航海家,他為人類探險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在澳新兩國,到處都可見到庫克的豐碑。在澳大利亞的黃金海岸城里有一座庫克紀念碑,是人們瞻仰的名勝;新西蘭南島中部南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庫克山,這里被開辟成為“庫克山公園”,都是為紀念庫克而設(shè)立的;在澳大利亞的格里芬湖中還有庫克船長紀念噴泉;在墨爾本市中央公園有一棟庫克船長的小屋,這就是我們今天參觀的地方。
庫克船長小屋是一座用紅磚紅瓦建筑的小屋,澳大利亞人把它視為神圣的紀念物。這座小屋是在墨爾本慶祝建市100周年時,由一位澳洲知名實業(yè)家出資從英國買來的。這座來自英格蘭北部的鄉(xiāng)村小屋,在人們的精心呵護下,原封不動地在庫克船長親手締造的澳洲土地上移建起來,褐色的磚瓦,滿墻的長青藤,遮著窗簾的小窗,讓人對屋內(nèi)的擺設(shè)充滿想象,對屋子的主人充滿牽掛。
小屋由三部分組成,左面是一平房,右面是一偏房,中間是二層小樓。樓上是庫克船長父母的臥室,樓下有一間是廚房和會客廳,還有一間是庫克居住的小臥室。室內(nèi)的陳設(shè)都按當時的情形布置的。大門石梁上刻著庫克船長的父親James和他的母親Grace的名字的首字母,旁邊小屋的側(cè)墻上,是庫克妻女的合照。
在小屋左側(cè)的平房內(nèi),是庫克的展覽室。這里專門介紹了他的生平與當時航海的路線,還復制出庫克用的帆船模型。小屋的周圍是一座18世紀的英式庭院,院中除了一般的花草,還有藥用和烹調(diào)用的草本植物,如野生草莓,酸蘋果,還有令人喜歡的丁香樹等。
小屋門口的小徑旁,立著庫克船長的紫銅雕像,頭戴三角軍帽,身穿緊身衣褲,下著及膝綁腿和扣絆鞋,左手持一紙航海圖,右手握一柄單筒望遠鏡,深邃的目光泰然平和地凝望著遠方。
參觀的時間是短暫的,然而對這座平凡的小屋和庫克的貢獻,留給人們的印象是深刻的。
墨爾本皇家植物園
墨爾本皇家植物園位于市中心以南約5公里的鳥林大道上。我們從庫克船長小屋出來,乘車20分鐘就到了皇家植物園。原本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當時的行政長官查爾斯·拉丘伯對植物有濃厚的興趣,由政府投資、社會集資后,在1845年興建了這座皇家植物園?;▓@占地40公頃,根據(jù)19世紀園林藝術(shù)布置,是全世界設(shè)計最好的植物園之一。
植物園匯聚了本國和外來花草樹木約3萬種。由于墨爾本冬季沒有嚴寒霜凍,因此,幾乎熱帶、亞熱帶、溫帶的所有種類的花草樹木都可以生長。園中一大特色是,這里有許多著名澳大利亞及外國歷史名人親手種下的紀念樹:如英國前首相麥克米倫,加拿大前總理迪芬貝克,泰國國王普密蓬維多利亞州總督官拉特羅布等等。
在眾多的樹種當中,值得一提的是園內(nèi)的桉樹。據(jù)介紹,桉樹是澳大利亞的特產(chǎn)之一,被稱為澳大利亞國樹。目前已查明的澳洲桉樹有500多種,種類之多,世上罕見。桉樹葉不但是考拉的惟一食物,還能提煉顏料,榨油,樹枝樹皮則是上等的造紙原料。還有不少矮的灌木式的樹群,雖然長得不是很高,卻很勻稱。
現(xiàn)在的皇家植物園,不僅是植物的樂園,也是鳥的天堂。園中有湖有鳥,成群的天鵝、野雁和海鷗在湖上嬉游,給美麗舒適的植物園增加了幾分動感。漫步其間,呼吸著沁人心脾的空氣,欣賞著散發(fā)陣陣幽香的花卉,聆聽眾多鳥兒的鳴唱,真是不可多得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