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標才有奮斗的動力!但多數(shù)時候這個奮斗的過程很艱辛、很坎坷,那么要如何不輕言放棄呢?由圣地亞哥初創(chuàng)公司制造的一款Ksafe智能儲物罐給你支招,讓你不達目標誓不罷休!
這款智能儲存罐是第二代新版本,和之前的版本相比,它更有風格,而且外表不再是透明的。換句話說,不解開鎖別人無法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它工作方式非常簡單,首先消費者將某些東西放在這個保險箱內(nèi),封閉蓋子后,只有當用戶達到某種特定目標之后才能進行解鎖,拿到存放在里面的東西,例如只有在完成運動健身之后才能拿到手機等等。
儲物罐共提供三種目標:第一類是健身類,需要用戶完成一定的步數(shù)或者進行其他的運動才能解鎖;第二類是位置類,需要用戶到達指定的地方才能進行解鎖;第三種是時間類,只有超過某個時間才會進行解鎖。
昆蟲也許沒有發(fā)達的大腦,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不會感到恐懼。據(jù)加拿大生物學家近期對蜻蜓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它們對周圍的環(huán)境非常敏感,當捕食者出現(xiàn)在它們面前時,即使它們沒有被吃掉的危險,也會因為恐懼而被嚇死。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將一群蜻蜓幼蟲(年幼的蜻蜓是水生動物)和食肉性魚放在同一個水族館里,并用遮擋物分離開這兩個群體,蜻蜓可以看到魚,并聞到魚的氣味,但魚無法吃到蜻蜓??吹紧~的蜻蜓幼蟲只是正常幼蟲存活率的19%~29%。
研究人員之所以選擇蜻蜓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和其他昆蟲相比,其體型龐大,是極端敏捷的飛行動物,也是飛行速度極快的昆蟲之一。蜻蜓是如此敏捷的飛行動物,卻在壓力下喪生,可見壓力的危害有多大。這項研究可以適用于所有生物體面臨的任何壓力,為今后研究“壓力的致命影響”作為理論依據(jù)。
植物也是有感受的!美國密蘇里州大學高級研究科學家海蒂·阿珀爾和萊克斯·科克羅夫新研究發(fā)現(xiàn),植物能感知到自己被昆蟲撕咬咀嚼,還能判斷出向它們發(fā)動攻擊的是何種昆蟲。
眾所周知,植物會采取一系列方式進行防御,例如釋放辣味和腐臭味。而阿珀爾以擬南芥為例,發(fā)現(xiàn)其能夠感知到毛蟲流口水,還能夠通過咀嚼和吮吸的差異,分辨出自己究竟被菜粉蝶幼蟲還是甜菜夜蛾攻擊。實驗證明植物通過咀嚼方式和口水能夠判斷啃食者的身份。
阿珀爾希望這項研究發(fā)現(xiàn)能夠幫助科學家培育出天生就對昆蟲具有抵抗力的植物,而不是噴灑殺蟲劑。
(責任編輯/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