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平
進入臘月,鄉(xiāng)里的年味就一天天濃起來。首先忙起來的是石磨。家家戶戶都要燙粉皮、打豆腐。石磨只有一副,大家自覺約好時間,古老而動聽的石磨咿呀聲一直要響到臘月底。把用水浸泡得粒粒飽滿的綠豆和大米,用石磨碾成綠豆?jié){,爺爺用柴火把大鐵鍋燒得黑里透紅,父親拿一大塊肥豬肉,繞鍋一圈,頓時油香撲鼻,舀一大碗豆?jié){,圍鍋一轉(zhuǎn),迅速拿一塊早就準備好的大蚌殼把豆?jié){抹勻,用雙手揭過面來再燙幾分鐘,粉皮就可以出鍋了。村子里前來幫忙的堂客們,把熱氣騰騰的粉皮切成一絲絲、一串串,打散曬干了就成了一道上等菜肴。自家收獲的黃豆是打豆腐的最好原料,打的豆腐留一部分現(xiàn)吃,一部分用鹽腌過熏成豆腐干,大部分等長白霉后拌上紅辣椒粉,做成霉豆腐,封存到壇子里,再開封時色香味俱全,來年要一直吃到年底。殘留的豆腐渣霉過曬干后,也是一道燉湯的美味。
隨后是搗糍粑。把糯米在木甑里蒸熟,舀一大碗倒在一個石臼里,請兩個壯年勞力,每人拿一根粗木棍,你一下我一下把米飯搗碎,沾上干米粉,然后放在一個雕花鏤空的木板上,用手按勻稱,一個圓圓的印著梅花小鹿圖案的糍粑就這樣做成了。村子里一家做糍粑,滿屋場都飄蕩著甑蒸糯米飯的香味。晾干后變得硬實的糍粑無論是油煎還是火烤,吃起來都特別香甜。
最有意思的是,我們將臘月里殺豬叫洗年豬,鄉(xiāng)里人講究吉利,都忌諱說“殺”字,用“洗”字代替。豬肉鹽腌過后全部掛在柴火灶上熏成臘肉,家家灶上掛滿了臘豬肉、臘豬腸、臘豬腳、臘雞、臘鴨、臘魚。誰家的年過得熱不熱鬧,大家習(xí)慣用臘味的多少來評價。
那些常年出門在外攢錢的鄉(xiāng)親陸陸續(xù)續(xù)往家里趕,山村一天比一天熱鬧起來。這時候最自由、最快樂的是山里的小娃娃,大家歡蹦亂跳,變著法子玩耍,父親母親顯得格外寬容,童年歡樂的笑聲隨著裊裊炊煙在山村的上空回蕩。
一切準備得差不多的時候,大年就真的來了。大年三十,一家人很早就起了床,父親先打開大門在外面放一掛長鞭炮,然后用米粉熬糨糊貼春聯(lián),我和弟弟穿上母親早就準備好的新棉襖,跑前跑后爭著幫忙。母親早就把屋里屋外、屋前屋后打掃得干干凈凈,分別給大哥、二姐分派了任務(wù)。爺爺在灶膛里不停地彎腰添柴蒸木甑飯,奶奶坐在火塘旁不停地添柴燉臘味,年飯的準備緊張地開始了。村里的小伙伴們已經(jīng)在村子里歡呼雀躍放鞭炮,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在大山里此起彼伏。大年三十的午餐是一年中最豐盛的午餐,家家都準備了十幾道菜,道道都是平時難得吃到的美味佳肴。按風(fēng)俗,吃年飯要關(guān)上大門,吃完年飯開大門時要放一掛長鞭炮,意味著舊的一年已成歷史。
在大年夜,小孩們挑一盞父親早就準備好的用竹篾片做成的紅燈籠,背一個空書包,一家家串門賀歲。每家每戶都準備了分發(fā)給娃娃們的賀歲禮物,東家每人發(fā)兩粒糖果,西家每人分一個大發(fā)餅,有的是送兩塊小糍粑,全村轉(zhuǎn)一圈下來,娃娃們的書包都已經(jīng)鼓鼓囊囊,再也裝不下了。大年夜大家都睡得很晚,窗外北風(fēng)呼呼,屋里溫暖如春,一家人圍著火塘烤柴火,鄉(xiāng)里叫“守歲”。爺爺奶奶不停地輪流往火塘里添干劈柴,按照鄉(xiāng)俗,大年夜的火越旺,寓意來年越興旺。
爺爺奶奶早已作古,父親母親隨我們兄弟姊妹搬進城里已經(jīng)近二十年,從此再也沒有感受過那濃郁的鄉(xiāng)里年味了。
畫爹
畫爹是我在家鄉(xiāng)中學(xué)任教時的工友,畫爹并不會畫畫,也不姓畫,是因為名字中有一畫字,所以大家都親熱地叫他畫爹,他的本名倒被大家忘得差不多了。畫爹平時總是穿一身油膩膩的舊衣服,微頷著肩,灰頭灰臉,見人就露出泥土般樸實的笑容。
畫爹出名的勤勞,天天起早摸黑,為全校師生燒水蒸飯,空閑時在屋后山邊、墈下坡上墾挖了十幾畝菜地,各種蔬菜一年四季葉綠苗壯,食堂的菜自給自足綽綽有余。他還利用師生的剩飯剩菜,喂了十幾頭豬;在學(xué)校租的一個小型水庫里養(yǎng)了一塘魚,隔三岔五割青草作魚食。山里中學(xué)特別困難,喂的豬養(yǎng)的魚年終都是教師的福利。
畫爹最愛熱鬧,冬天最冷的時候就是他的節(jié)日。外面冰天雪地,畫爹就在飯灶蒸籠旁點燃一爐柴火,架一只大鋁鍋,為師生燒開水。下課鈴一響,在講臺上凍得手腳冰涼的老師們,飛快地鉆過飛雪,來到食堂,圍成一圈,蹲到柴火旁烤火,也有膽子大一點的高年級學(xué)生擠到老師們中間。這時候是畫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候,他揮舞著粘著煤灰黑里透亮的雙手,一會兒為飯灶加煤,一會兒為火堆添柴,整個食堂里充滿了柴火的溫暖和愉悅的笑聲。
畫爹沒讀過書,不識字,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全,每次領(lǐng)工資簽名都是請老師代寫。畫爹特別喜歡和老師們一起扯閑談,并且非常用心去記住那些老師們講的名言和俗語,可是每句都記不全,都在大意不變的情況下加入自己樸實的理解,隨時引用,常常引人笑不自禁。一天,跟老師們談起社會上的不平之事,他感嘆:“真是天下的樓板一般黑?。 倍旱么蠹夜笮?。我當時擔任初三班主任,教語文,一次,與畫爹閑聊,談起初三班上輟學(xué)學(xué)生我十分心痛惋惜,畫爹堅持認為學(xué)生能識字就可以了,書讀不出來就是浪費父母的血汗錢。我予以反駁,跟他講道理、舉例子。后來,畫爹終于覺得我講得非常在理,不禁感嘆:“李老師,真是聽你一席話,勝喂十年豬啊!”逗得我笑痛了肚子。
畫爹公私分明,剛正不阿。當時學(xué)校領(lǐng)導(dǎo)和教師中午統(tǒng)一就餐,每餐兩毛錢,有的老師吃完飯就走了,忘了交餐票,畫爹每次硬是追出去把餐票要回來。有一次,學(xué)校一位領(lǐng)導(dǎo)吃完飯忘記了交餐票,畫爹準備去要,有好心的老師勸他算了,畫爹偏不答應(yīng),硬是去把餐票要了回來,跟大家說:“學(xué)校領(lǐng)導(dǎo)更要帶好頭,怎么能吃大便沾小便呢?”逗得大家笑出了眼淚。偶爾有閑暇,畫爹最喜歡去的是學(xué)校隔壁周爹家,周爹家離學(xué)校一坡之隔,畫爹常常去坐人家。畫爹每次去,周爹都好煙好茶好酒招待,私交甚厚。一次,暑假將至,學(xué)校水庫放水捕魚,水放得差不多的時候,滿塘魚歡蹦亂跳,附近村民四周圍觀。畫爹圍著水庫不停地打轉(zhuǎn)轉(zhuǎn),生怕別人偷魚。這時,畫爹突然看見周爹抓著一條大魚往家跑,想都沒想就在后面猛追,硬是從周爹家把魚追了回來,兩個老友從此再不往來。
俗話說,一人難滿百人意。有些師生對學(xué)校食堂有意見,在后勤主任的提議下,學(xué)校決定改革食堂。教師每人分得一塊菜地,課余自己種菜,自己做飯。有的教師不理解,特別是單身教師抵觸情緒大,都認為后勤主任帶了私心,學(xué)校在卸包袱。畫爹是改革的最堅決支持者,安慰心里委屈的后勤主任說:“讓他們?nèi)フf吧,你反正身正不怕椅子歪!”笑得老師們前仰后合,氣也消了。
我調(diào)進城里離開講臺已經(jīng)二十多年,如今算來,畫爹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家了,不知他現(xiàn)在是否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