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泛娛樂化語境下 黨報文化評論欄目的定位

2015-09-10 19:31:40王研
記者搖籃 2015年10期
關鍵詞:余秀華欄目文化

王研

消費主義與互聯(lián)網正在合力改變當今時代的文化生態(tài),泛娛樂化演變?yōu)橐环N新的文化精神,并深刻影響著媒體的言說方式。

在網絡平臺上,幾乎一切信息都被娛樂化處理,戲謔、解構、顛覆式的發(fā)言和評論層出不窮,傳統(tǒng)媒體或是隨之起舞,或是湮沒在眾聲喧嘩之中,甚至失語、缺席。面對這種狀況,黨報應有所擔當,對于那些與大眾文化生活密切相關的事件、現(xiàn)象和人物,要及時發(fā)聲,提出問題,指出病癥,校準價值坐標,引領輿論良性發(fā)展。

為此,2014年7月28日,遼寧日報在文化新聞版正式開設“文化七日談”欄目,其主要功能是對當下的文化熱點進行分析、評論。截至目前,該欄目已發(fā)稿逾百篇,話題涵蓋文化領域的各個層面,不僅被廣泛轉載,同時亦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應,受到讀者好評。

筆者擔任“文化七日談”的主筆,從一年多的實踐來看,該欄目之所以能夠在較短時間內產生影響,最主要的原因是定位準確,無論是內容、話題,還是寫作方向,都做到了既具有文化評論的通俗性、靈活性和潮流感,同時,也兼具主流媒體的持重、嚴謹和專業(yè)。

一、內容定位

內容定位,也就是要解決寫什么的問題。

在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快速傳播,評論海量出現(xiàn),其中,尤以文化評論特別受大眾關注。應當說,當下并不缺少文化評論,反而是太多太雜。因此,“文化七日談”欄目要追求的目標并不僅僅是做許多聲音中的一個,而是要成為有擔當、有獨特性、有引領作用的聲音。作為省級黨報開設的文化評論專欄,“文化七日談”的身份決定了它的內容應當有品位、有深度,同時還要生動、可讀,緊貼潮流但不跟風,通俗但不媚俗。為此,”文化七日談”把有熱度、有感受、有價值作為每篇評論所應具有的內容要素。

有熱度

黨報的文化評論欄目不應過分高冷,要對大眾有所引領,首先要貼近大眾,在內容方面要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始終圍繞大眾最關切的話題展開。“文化七日談”從設立之初就定位為“熱點”評論欄目,即每篇評論一定要從具備一定熱度或可能產生熱度的話題切入。如,2014年7月下旬,郭敬明執(zhí)導的《小時代3》和韓寒執(zhí)導的《后會無期》先后上映,兩位具有21世紀青春文化符號意義的人物以這樣一種特別的方式共同登場,掀起一場輿論熱潮,成為當時最大的文化熱點?!拔幕呷照劇弊プ〈似鯔C,以該話題作為欄目的開篇,刊發(fā)了《在小時代里郭敬明與韓寒后會無期》一文。筆者通過對《小時代3》和《后會無期》上映后票房與口碑的不同走向的觀察,分析了郭敬明與韓寒在文化理念上的不同選擇,提出“韓寒想要講一個關于疼痛的理想的故事,而郭敬明則繼續(xù)用紙醉金迷包裝著時代的蒼白”,此番相遇折射出“在這場理想主義與實用主義的近身廝殺中,郭敬明與韓寒似乎后會無期”。再如,2015年年初,詩壇刮起猛烈的“余秀華旋風”,余氏作品《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在極短的時間內成為全民皆知的“名作”,“被復制、粘貼、引用、改寫了無數(shù)次”。“余秀華旋風”讓詩歌重回大眾視野,但也打破了詩壇原有的寧靜,爭議聲四起。筆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來觀察媒體生態(tài)和輿論環(huán)境對余秀華處境的改造,當“余秀華現(xiàn)象”本身演變成為一個更大的現(xiàn)象,且公眾對她的關注也到達頂峰時,“文化七日談”以《余秀華承載不了那么巨大的想象》一文作出這樣的回應:“在成功學主宰的時代,余秀華的當下,的確具有樣本意義”,“其實,許許多多的解讀不過是把無數(shù)的想象摁進一個余秀華去重構現(xiàn)實。但現(xiàn)實終歸是現(xiàn)實,余秀華不會也不可能承載如此巨大的想象。”

有感受

一個成功的文化評論專欄,其內容應當源于大眾有感的話題,同時,也要契合大眾的文化心理,表達大眾的文化訴求。2014年12月,“瓊瑤狀告于正侵權案”在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這起案件將于正抄襲的問題正式攤在了公眾面前。其實,于正被質疑抄襲早已不是新聞,每有于正新作播映,找“雷同”已經成為廣大網民的習慣動作。然而,無論網民如何憤憤不平,無論業(yè)內同行如何批評,于正仍然“混”得風生水起、志得意滿。對于這起大眾非常有感的事件,筆者以《為什么無恥者愈無畏》為題撰寫評論,提出“在網絡時代,知識產權保護面臨更大的難題。讓無恥者不能無畏的方式,除了完善市場規(guī)范,健全法律法規(guī)之外,還必須在全社會營造出‘侵權是一種劣跡的觀念,讓侵權者無法在創(chuàng)作界和市場立足。惟有如此,才能終結無恥者無畏的歪風”。2015年4月,詩人汪國真逝世,作為上世紀90年代詩壇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離去勾起若干時代的舊影:一句詩、一首歌、一部電影,或是一個人……令社會上彌漫起懷念上世紀90年代文化生活的情緒。為此,“文化七日談”欄目迅速推出《舊影1990》一文,說汪國真,也說龐中華、蔣昌建、魔巖三杰、張國榮、庫布里克、羅大佑,等等,用一種特別的方式串起了1990年至1999年的文化記憶。

有價值。“文化七日談”欄目自設立以來始終堅持較高的品位,不同于一般的娛樂評論,堅決不抬轎、不跟風、不抹黑,不做情緒性的發(fā)言,而是關注那些具有趨勢性、現(xiàn)象意義的有價值的話題,目的是發(fā)揮主流媒體文化評論的引領作用。如,2014年9月,有學者呼吁抵制“你妹”“蛋疼”等粗鄙的網絡用詞,因為它們大多來自生活中的臟話、粗話,只是稍作變形,披了個“調侃”的外衣就成了時髦的新詞,更被廣泛使用。然而,此觀點卻遭到不少網民的炮轟,有人為網絡語言粗鄙化傾向辯護,稱其為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現(xiàn)象,是語言保持鮮活性的一種體現(xiàn)。為此,“文化七日談”刊發(fā)評論《別用鮮活性包裝語言的粗鄙化》,提出“語言文字不是一個口袋,想塞什么就塞什么。語言文字是一種生命存在,它的美與純粹性具有尊嚴和價值。不管是哪一個歷史時期,粗鄙化的語言文字都不可能被弘而揚之……”“隨著時代的變遷,包括語言文字在內的一切傳統(tǒng)文化形態(tài)都不可避免地會發(fā)生改變,重點不是它們如何改變,而是我們如何選擇、如何取舍?!痹偃?,2015年2月,《奔跑吧兄弟》票房大獲成功,綜藝改編“大電影”之風有愈演愈烈之勢,筆者寫了一篇《大電影凸顯中國電影的“小”》,對“大電影”充斥市場的現(xiàn)象提出批評:“大電影”的票房成功“是中國特有的現(xiàn)象。環(huán)顧其他國家或地區(qū),鮮有電視劇、動畫片或綜藝節(jié)目因受歡迎而在極短的時間內投拍成電影,并大賣特賣,甚至成為電影市場的主體”,“電影人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搶錢上,而幾乎沒有人真正去關心電影生態(tài)的涵養(yǎng)。正是這種有意無意的漠視,才讓大電影之類的怪胎,堂而皇之地發(fā)展并茁壯起來”。

二、話題定位

話題定位,也就是解決如何尋找話題的問題。

“文化七日談”欄目設立后,由最初的每周一期,逐漸增加到每周三期,出版較頻繁,需要不斷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新話題。為此,筆者從三個方面下功夫,即廣泛觀察、強化積累和深入思考。

廣泛觀察。撰寫文化評論專欄,吸收信息的渠道要多。首先是善用互聯(lián)網,特別是微博、知乎、豆瓣等,關注聚集在這些平臺上的網民在關注什么。因為,在互聯(lián)網時代,話題的產生往往不是來自于媒體,而是來自于網民。如2015年4月,一位叫“撇撇”的網友的日志登上豆瓣首頁,她被關注的主要原因是,她76歲了。筆者從“撇撇”的“走紅”聯(lián)想到大眾對新媒體文化的認知和理解,于是便以此為話題,寫出了《新媒體不是青春的專屬》一文。2015年3月10日刊登的《自創(chuàng)節(jié)任性得漂亮》一文則緣于微博上風行的男生節(jié)、女生節(jié)、蘿莉節(jié)、示愛節(jié)、八卦節(jié)等等“自創(chuàng)節(jié)”,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幅當下中國的獨特文化圖景,很值得深入討論。其次要留意受訪者,特別是文化界、學術界的受訪者,關注他們在思考什么,他們的思考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今中國的文化脈動。第三要觀察同行的興奮點,還有朋友的興趣點,同行有較高的話題敏感度,而朋友則是了解大眾文化需求的一個有效途徑。

強化積累。“文化七日談”是一個動態(tài)的欄目,必須保持話題的新鮮度,所以,要求寫作者有較多的知識積累,否則,當面對一個文化事件或一種文化現(xiàn)象時,就很可能無話可說,或只能說一些皮毛。同時,積累還能幫助寫作者發(fā)現(xiàn)更多有價值的話題。關于積累,重點在一個“精”字上。筆者的心得是,可以通過閱讀、觀影等多種方式來強化積累。以閱讀為例,閱讀永遠是獲取知識的最佳途徑,如果時間充裕,最好養(yǎng)成深閱讀的習慣;如果時間比較少,哪怕是淺閱讀也是有益的。觀看電影同樣是強化積累的好方法。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不亞于一本好書,有助于為撰寫評論提供靈感。例如,看電影《黃金時代》如同讀一部東北現(xiàn)代文學史和一部東北文化抗戰(zhàn)史,看電影《博物館的時光》如同瀏覽了一遍歐洲文化藝術史。另外,筆者還充分利用記者這一職業(yè)的工作便利來強化積累。記者每天都要面對新鮮的人、事、物,可以從不同領域吸收經驗,每一點經驗都會成為撰寫評論時所需的養(yǎng)分。筆者在遼寧日報文化新聞部工作了七年,曾采訪過眾多文化界人士,特別是在2009年至2011年期間,因參與《重估中國當代文學》和《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兩項重大策劃,與數(shù)十位國內著名作家、批評家對談,過程當中的收獲可以說是終身受用。

深入思考。從思考中尋找有價值的話題,是寫文化評論必須要做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很多時候,一個話題值不值得寫,不僅要看話題本身的熱度,還要看寫作者能否通過思考來創(chuàng)造話題,拓展話題。如,2015年6月,復旦大學被質疑抄襲。短短幾天時間,在一浪接一浪的批評聲中,這所享譽中外的著名學府陷入前所未有的輿論危機。社會各界最感不滿的是:中國大學失去了原創(chuàng)精神。但是,筆者認為,不能就事件本身來評論事件,需要再進一步思考。圍繞該事件,“文化七日談”推出評論《拿來文化已成時代病》,提出 “復旦事件”的背后隱藏著當今中國普遍存在的一種文化病癥,即拿來文化,文章認為:“拿來文化盛行,讓借鑒、復制、移植成為文化生產的常態(tài),大眾尤其是青少年,習慣了享受二手文化產品,甚至把‘拿來本身當作一種時尚,其后果是,整個社會漸漸失去了對原創(chuàng)的尊崇和追求。‘復旦事件并非偶然現(xiàn)象,也不是單一現(xiàn)象,如果拿來文化繼續(xù)發(fā)展壯大下去,如果社會繼續(xù)忽視原創(chuàng)的價值,那么,我們的文化遲早會變成復制文化。”

三、方向定位

方向定位,也就是解決如何寫的問題。

文化熱點很多,涉及的領域很廣,相關評論數(shù)量巨大,平面媒體尤其是黨報的文化評論專欄要形成一定影響并非易事,因此,“文化七日談”對于“如何寫”的問題有很多細致考量,著力于找視角、有觀點、求深度三個方面。

找視角。一篇評論能不能產生影響,視角很關鍵。筆者在撰寫評論時,常常花費大量時間在找視角上。以八卦新聞的評論為例,黨報文化評論能不能把八卦新聞納入評論視野,答案是當然可以,但重點是如何寫,也就是用什么樣視角來評論。八卦新聞是娛樂產業(yè)高度發(fā)達后的必然產物,表面看來,它們是毫無營養(yǎng)的“口水新聞”,但其實能夠折射出一段時間來社會的文化狀況和文化心理。從這一視角來看,評論八卦新聞很有必要。2015年7月7日,“文化七日談”刊發(fā)《公眾人物不可逃避身份定位》一文,文章從演員文章在微博罵人一事說起,提出“一個頗具影響力的名人、明星,在微博這樣的公眾平臺罵出了普通人尚難以啟齒的臟話,其后果不僅僅是文章變成了‘文臟,更可能刺激出一種示范效應……公眾人物肆無忌憚的所謂個性表達,會傳遞一種錯誤的行為方式。”2015年3月2日,《“娛樂”這個詞成了最大的替罪羊》一文針對為爛片辯護的八卦言論作出反思,提出“不知具體從何時開始,‘娛樂漸漸演變?yōu)榈唾|量、低趣味、商品化、蒼白化的代名詞,仿佛‘娛樂就是‘圖個樂,就是單純的消遣,就是不需要大腦介入的沒心沒肺的活動。如此誤讀成了許多人根深蒂固的觀念,也讓撈錢式拼盤劣作們從中找到了使自身合理化的借口。”

有觀點。在互聯(lián)網時代,一個事件發(fā)生后幾分鐘就會出現(xiàn)相關評論,一天過后,評論已經鋪天蓋地。因此,能不能提供新的觀點,往往決定著一篇評論有沒有閱讀價值和傳播價值。為此,“文化七日談”在強化觀點方面花了很多心思。具體做法是,當熱點出現(xiàn)時不急于評論,首先對產生的背景及其外延效應進行分析,然后從結論中提煉與眾不同的觀點。2015年年初,電視劇《武媚娘》“封胸”風波引發(fā)熱議,“文化七日談”刊發(fā)評論《“捂媚娘”呼喚分級制》,提出“《武媚娘傳奇》風波看似孤立事件,其實不然。實際上,不少國產電視劇,甚至動畫片都存在‘尺度問題,例如激情場面、暴力情節(jié)、成人對白、粗俗動作、血腥鏡頭等等。那些并不適合所有年齡段觀眾觀看的畫面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在不同的電視劇中,這一現(xiàn)象長久以來并沒有受到社會的普遍重視……當下,真的到了需要認真思考電視劇實行分級制的時候了……分級制既能對電視劇拍攝起到更有效的管理作用,也能對電視劇播出進行更合理的區(qū)分,特別是有助于在全社會樹立一種‘教育觀念和欣賞‘秩序。從更宏觀的意義來看,分級制對構建健康的文化生態(tài)也具有積極的意義”。該文在全國相關評論中率先提出電視劇播映應當建立分級制的觀點,引起強烈反響。

挖掘深度。“文化七日談”欄目所追求的是為大眾文化生活提供養(yǎng)分,要寫出厚度、質感、價值來,要發(fā)現(xiàn)這個時代的某些缺失,回應這個時代的某些需求,提出這個時代沒有給予充分重視的問題。所以,筆者撰寫每一篇評論時都注重挖掘其深度,讓讀者在閱讀之后能夠有所回味、有所思考。比如,《我們的文學“失憶”了嗎》一文從君特格拉斯的逝世看《鐵皮鼓》的歷史意義,進而反思中國文學孱弱的歷史書寫能力;《遙望萊比錫》則從萊比錫書展的盛況觀照中國書展的缺失;《請給嚴肅電影一條活路》是從電影《闖入者》說起,從嚴肅電影的生存困境來看中國電影的整體發(fā)展。

總而言之,黨報文化評論要在互聯(lián)網時代的新輿論格局中發(fā)揮出向上的牽引力,就必須明確定位,找到有效的發(fā)聲方式。(作者單位:遼寧日報)

猜你喜歡
余秀華欄目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The Poet on Earth
關于欄目的要求
無恥當有種
誰遠誰近?
欄目主持人語
余秀華的慢寫作
欄目制,為什么這樣紅
傳媒評論(2017年2期)2017-06-01 12:10:16
雪 山
文苑(2016年7期)2016-12-06 12:15:32
宁化县| 北安市| 自贡市| 山西省| 贵定县| 广饶县| 闽清县| 昔阳县| 皋兰县| 儋州市| 德兴市| 拉孜县| 闽侯县| 顺平县| 湖南省| 宁河县| 庄河市| 嘉定区| 奉新县| 黄冈市| 蕉岭县| 聂拉木县| 滦南县| 白山市| 高雄县| 阿巴嘎旗| 兰西县| 平谷区| 南投市| 黄大仙区| 观塘区| 茌平县| 酉阳| 南召县| 景宁| 绍兴市| 巩留县| 通化县| 肥西县| 绍兴县| 蓝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