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這是BBC出品的真人秀紀錄片:BBC起意,招募、選拔他們認為合適的中國面孔的老師,到選定的英國公立學校,展開一場他們認為的“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的比拼。
南方周末記者 李邑蘭
發(fā)自南京 上海、英國連線報道
南方周末實習生 張冉婷
和中國學生比,英國學生老是輸?
事情要從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舉辦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說起,在這個測試中,上海高中生連續(xù)兩年蟬聯(lián)榜首,英國學生卻一再被甩在二十五名之外。
英國人不信邪,2015年3月,英國廣播公司(BBC)拍攝了一套紀錄片真人秀——《中式學校: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測試中英教育到底有什么區(qū)別。
拍攝進行了一個月,更長的時間花在了前期籌備上。在這個由BBC發(fā)起的項目里,BBC負責招募、選拔五位中國老師前往位于英國漢普郡的公立學校博航特中學,在臨時組建的“中式學?!眱?,對博航特中學50名初三年級的英國學生,進行一個月的中式教育試驗。BBC承擔老師們的住宿、交通。項目最后,讓兩種教育的學生一起考試,比較哪邊的成績更好。
2015年8月4日,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在英國首播,并通過視頻網(wǎng)絡在中國傳播,立即在中、英兩國引發(fā)巨大關注,視頻網(wǎng)站累計點擊率達100萬次。
紀錄片中,中國的教育方式被塑造成一副“猙獰”形象,旁白道:“中式教育是基于高壓學習和殘酷競爭的無情學習制度。”這副形象在片中貫穿始終。
中英兩種文化的沖突、課堂的無序、中國老師的崩潰:這似乎是一場中方注定失敗的試驗。紀錄片最后,考試成績公布,“中式學?!睂W生的數(shù)學、中文、科學(包含生物、物理、化學)成績以絕對優(yōu)勢贏得勝利。
紀錄片2015年4月底拍攝進行到尾聲時,BBC紀錄片對外宣傳負責人瑞秋·鮑來到博航特中學,讓五位老師為紀錄片拍宣傳照?!澳銈冋l是(中式學校的)校長?”鮑詢問。四位老師指了指來自南京外國語學校的英語特級教師李愛云。
李愛云說話不徐不疾,態(tài)度溫和,她站到前排,面帶微笑地望著攝影機。一位工作人員神情嚴肅地告訴李愛云:“雖然你的微笑很好看,但是請你不要笑,嚴肅一點?!崩類墼撇蛔匀坏厥掌鹆诵θ?。導演組仍不滿意,干脆把五位老師中表情最嚴肅的科學老師楊軍拉到最前面,完成了拍攝。宣傳照下,5位老師表情古板,充滿象征意味。
BBC拒絕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但提供了一份“新聞聲明”,提到他們想借此“整頓英國教育,探索中式教育方法是否可以被移植到英國的課堂”。
一定要有思想品德課
紀錄片一開場,英國的中學生換下襯衫、短裙,穿上中國式校服,升國旗、做早操、做眼保健操——這些符號性極強的場面,也是英國人對中國教育的傳統(tǒng)印象?!疤铠喪健苯虒W畫面反復出現(xiàn)并被強化,比如:老師不斷重復一個單詞,或是揮著教桿,在幻燈片上指指點點。
“其實,我們的教育方式已經(jīng)改變了?!崩類墼聘嬖V南方周末記者,他們五位老師并不能代表中國教育,而中國因經(jīng)濟、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衡,各地教育水平差異很大。
五位參與拍攝的中國老師,都說著流利的英語,都有歐美留學經(jīng)歷。李愛云和數(shù)學老師鄒海連分別來自兩所精英學校,南京外國語學校和杭州外國語學校,另外三位,科學老師楊軍、中文老師趙薇和體育老師王再鳴,目前都在英國工作和生活。
南京外國語學校是一所頂級中學。2015年高考前,高三共470名學生中,295名被包括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大學在內的世界名校提前錄取,再除去先期保送北大、清華等國內名校的名額,最后參加高考的學生僅為21人。它完全不同于一般的“超級中學”,不以高考為終極目標。這里的學生,考試不排名,下午四點左右放學,沒有晚自習。
2014年10月,李愛云的一位學生告訴她,BBC正在全球招募中國老師,要求英語會話流利、有豐富教育經(jīng)驗和教學理念,此前李愛云曾以交換老師的身份,在美國教書一年。制片人告訴她拍攝的理由,很有吸引力:“看看中國現(xiàn)在先進的教育能不能適用英國?!弊鳛橐幻Z言老師,她想借此宣傳南外的教育,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
電話面試進行了很多次,李愛云記得,BBC的問題都很“主流”:“你的學校是什么樣的?”“平時怎么教語法?”“怎么教閱讀、口語、聽力?”以及“學生遇到問題怎么處理?”最后一個問題,李愛云回答:“耐心說服教育,實在說不通了,有時會請家長?!彼菚r沒想到,在博航特中學她也要用到這一招。
BBC制片人還專程飛到南京試鏡,拍了李愛云的兩節(jié)課,再到家里采訪,最終確定:李愛云將教三門課:英語語法、口語和社會課。
社會課就是中國的思想品德課。李愛云沒教過,一開始比較排斥,“中國的價值觀并不一定適用于英國?!彼龑δ戏街苣┯浾哒f,比如“個人要服從集體,集體意志高于一切”,而英國人更強調自我。但BBC導演組考察了一圈中國學校后,認為思想品德課能體現(xiàn)“中國特色”。李愛云最后選了幾個她認為具有普適價值的話題:認識自己、面對挫折、交往的品質。
31-16=?這也太難了!
紀錄片中最符合“中國老師”形象的楊軍,實際也不那么中國——她1990年代初在西安一所普通中學當中學老師,1997年留學英國,隨后定居,先后在英國的私立中學、公立中學當了十年科學老師。楊軍是最早加入BBC拍攝計劃的中國老師,那時紀錄片還在策劃階段,她在英國一所大學讀教育比較學的碩士,導師將她推薦給了BBC。
在私立中學,楊軍用的是私立學校老師的方法——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安靜聽,在她看來,這和傳統(tǒng)的中式教育非常相似。英國私立中學的學生來自社會精英階層。公立中學的學生則家庭背景差異較大,學生水平也參差不齊,“那些胡鬧的小孩坐不住,要讓他們學中玩,玩中學,一邊學一邊玩?!?/p>
面談之后,BBC導演組擔心,楊軍的教育方式會不會太英國化?為了解除導演的顧慮,楊軍專程回西安,兩個月走訪了六所普通中學和四所國際學校,希望找回現(xiàn)在的中式教育。
四所國際中學對楊軍的震撼很大——老師全英文教學,用的是英、美中學使用的教學大綱,學生的目的是出國,而不是參加中國的高考。
楊軍認為,六所普通中學才是中國教育的“大多數(shù)”。學生家庭條件一般,父母向孩子們灌輸最多的是,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出人頭地。
楊軍觀察,即使是普通中學,學校的硬件配備也非常好,和英國差別不大,教育方式也有了一些調整,但整體上,依然以灌輸為主,很少有分組討論,老師也很少提開放式的問題。
楊軍跟其中的一所普通中學要來課表,想在博航特照用。在這張課表中,一天的學習從早上7:15開始,晚上一小時晚自習,19點結束,中間有1小時午餐和半小時晚餐時間。學習時間長達12小時,每周都有考試并且按分數(shù)排名。而英國學校,通常每天的學習時間是8小時。
趙薇來自廣西南寧一所普通中學,她在中國當了四年老師,2012年定居英國,在一所公立學校教中文。初到英國,英國學生基本功之弱,令趙薇吃驚。一道數(shù)學題:31-16=?,初一的學生個個喊難、算不出來。在中國,這是小學二年級的難度。
趙薇入鄉(xiāng)隨俗,開始用看動畫片、做游戲、唱中文歌曲等好玩的方式教學生學中文。但BBC紀錄片中英教育的比賽,趙薇被激發(fā)了斗志,她決定采用在中國教書時的“速成”方式,通過高重復率、大量練習來鞏固所學。
體育老師王再鳴是最后一位加入BBC紀錄片拍攝的中國老師,她原本在廣東一所大學教體育,2014年9月移民英國。導演組想在“中式學校”中開設體育課的理由是,在中國,體育成績會直接影響一個學生的升學,但在英國,體育只是幫助學生增強體質、培養(yǎng)興趣,并不會計入考試總分。
英國學生:我們就是來參加真人秀的
五位老師都沒料到,即使做了那么多準備,遇到50名英國“熊孩子”后,還是失控了。
“紀律非常重要!”楊軍反復在課堂上提高嗓門,但她很快發(fā)現(xiàn),沒有一個學生聽她的,學生一直在嬉笑、唱歌、聊天、插嘴……
其他四位老師也不好過。中文老師趙薇的課堂,調皮的學生盧卡一直搗亂,趙薇讓他停止,盧卡頂撞:“我做什么了?我什么也沒做!”趙薇不得不打電話給班主任兼數(shù)學老師鄒海連,讓他將盧卡帶離教室。就連導演也看不下去,紛紛勸說:“求求你們,聽一下。”沒有學生理會。
最后只能請博航特中學校長尼爾·斯特勞格爾出面干預。課堂立刻安靜。“我們怕他,這就像是首相來了?!币晃粚W生在后來的采訪中說。
博航特中學的課堂原本沒有這么混亂。斯特勞格爾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他接受BBC邀請,加入這場中英教育試驗時,“非常自信”。在英國,博航特是一所頂尖的公立學校,也是全英第一所開設沉浸式中文教學項目(指同時學習中英文,其余課程一半以上用中文教學)的公立中學,2013年11月,英國首相卡梅倫中國行之前,還特邀博航特中學的師生前往白金漢宮,討論交流學習中文的體會。這并不是一所對“中國”一無所知的學校。
為了盡量不干擾課堂,BBC工作人員在教室內放置了9臺固定攝像機。英國是一個真人秀文化深廣的國家?!拔揖褪潜е鴧⒓诱嫒诵愕男膽B(tài)來的?!?3歲的英國女孩蘇菲在Facebook上回復南方周末記者。和其他49名同學一樣,當學校張榜招募“中式學校”學生時,她報名了。蘇菲是那種愛說愛動愛與老師頂嘴的調皮學生典型。攝影機的在場激發(fā)了蘇菲的表演型人格。
?下轉第26版
搗亂的蘇菲成了第一個在課上受到懲罰的學生,被老師楊軍叫到前排罰站。但這在這所“中式學?!崩锸鞘У模瑢W生們反而覺得好玩。
體育老師王再鳴對“失控”有強烈的感受。課上,她召集學生,但沒有人理會她。整頓了十分鐘,學生們還是一團亂,王再鳴只能讓他們坐下。她不認為這是英國學生真正的狀態(tài),“他們從小自由自在,很獨立,很有個性,更何況你是一個中國來的老師”。
趙薇后來看到英國網(wǎng)友的留言:中國老師在教這些孩子的時候,是不是忽略了教他們尊敬別人?“強調個性和自由并不代表你不尊敬別人,對不對?”趙薇在采訪中問南方周末記者。
沒有呈現(xiàn)的四百多小時素材
紀錄片第一集,展現(xiàn)最多的就是“中式學?!闭n堂秩序的失控。李愛云期待在第二集中呈現(xiàn)一些轉變,但并沒有。紀錄片不間斷拍攝一個月,素材多達四百多小時,最后呈現(xiàn)的只有3小時。在那些未呈現(xiàn)的鏡頭里,五位老師都在嘗試改變。
第一天上課,楊軍還不知道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教學生。BBC導演組告訴她,“你記住,你就是說、寫、講?!边@是他們認為中式教育應該有的模樣。楊軍照做。但她漸漸對這樣的方式不滿。
楊軍記得,第一堂化學課自己講得特別糟,她讓學生們做實驗,但一間教室里的50名學生,亂成一鍋粥。第二次上課,她讓學生把座位打亂,四五張方桌拼在一起,學生分組,實驗進行得很順暢,學生也很積極。楊軍打算此后就這么擺放課桌,但BBC的導演不同意,他們還是要求楊軍把課桌放回原樣,讓學生以寫和抄為主。
沒有呈現(xiàn)的,還有李愛云的社會課。第一次社會課,課堂紀律混亂。第二次上課,她先給學生們講故事,講的是美國洛杉磯威尼斯海灘一家有名的咖啡館,許多??偷降昀?,都會點兩杯咖啡,一杯自己喝,另一杯則吩咐侍者在店內墻上貼上“一杯咖啡”的紙條。這些紙條,可以讓那些窮困的人免費喝到一杯已經(jīng)付過款的咖啡。學生很感興趣,很快熱烈討論尊重、關愛、平等,李愛云鼓勵他們,將自己聽到、經(jīng)歷過的故事分享出來。
李愛云也在課堂上教學生們認識自我,她讓他們寫下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再當眾講出來。課堂氣氛十分熱烈。蘇菲告訴李愛云,這是她最喜愛的一門課。
李愛云還舉辦了演講比賽,題目是“中式學校”。一位叫特里斯坦的學生滔滔不絕,極富感染力。最后談及夢想,他希望自己“有一天成為英國首相”。在特里斯坦看來,中國老師的灌輸式教學、對知識點的總結更加精準、直接,學習起來效率更高。然而在紀錄片中,關于特里斯坦的鏡頭幾乎沒有?!翱赡苁撬m應中國的教育,基本上沒有矛盾?!崩類墼品治鯞BC的選擇。
李愛云逐漸接受了中英學生的差異,“他們坐姿不夠端正,或者不像中國學生一樣提問先舉手,都不叫紀律不好,只要融入課堂就好?!?/p>
課堂之外,五位老師想了很多辦法和學生搞好關系,這些辦法仍然很具中國色彩:競選班干部,讓聽話的學生帶動不聽話的學生一起進步;找學生談話;和學生家長單獨交流;和學生一起包餃子、剪紙。
楊軍會跳扇子舞,這引起了BBC的興趣,他們鼓勵她教學生跳扇子舞。在她會跳的幾支舞:歌手楊鈺瑩的《山含情水含笑》,《梁山伯與祝英臺》、《花木蘭》、《精忠報國》里,楊軍最后選了《精忠報國》教給英國學生,揮扇快、狠、有力。
課堂內外,楊軍都表現(xiàn)得很心焦,考試臨近,教學進度卻十分緩慢,紀錄片中,她最終崩潰地哭了?!拔也幌M袊敚 ?/p>
最初,其他老師的勝負心沒有楊軍那么強。李愛云回憶,到英國前兩周,她心態(tài)還很好,對中國教育在應試方面的經(jīng)驗很有信心。第三周,BBC導演們著急了,再這樣下去,中式教育可能會輸,“出了國以后更加愛國?!崩類墼普f。從那以后,五位老師都也緊張起來。
臨近考試,校長斯特勞格爾和學生處主任史瑞喬一起觀摩了一節(jié)楊軍的生物課:老師不停對著幻燈片講話,讓學生們在底下抄筆記。
“這讓我想起我小時候周四下午的一堂課,我熱都熱死了,只能勉強不讓自己趴在桌子上,還有人一個勁地沖你念經(jīng)?!弊叱鼋淌?,教務主任悄悄議論。校長則斷言,“我有種強烈的感覺,中式學校輸定了”。
結果卻是“中式學校”獲勝。
中國老師:不是考試勝了就算贏了
畢業(yè)典禮上,李愛云作為“中式學?!毙iL發(fā)言,“我始終沒有認為我們考試勝了就是贏了,這是一個奇跡。”
在英國教書十年,楊軍看到英國學生大多“吃不了苦,要是一次沒有學懂,就不愿意試第二次,第三次”。
趙薇回想教過的中國學生,“都非??炭?。努力學習、考上好大學是唯一或者最重要的改變命運的出路?!彼嬖V南方周末記者,英國不一樣,高福利制度保障下,生存壓力沒有那么大,競爭意識也沒有那么強烈。他們崇尚學生應該快樂。
趙薇對“快樂學習”持保留態(tài)度,“如果給學生灌輸學習是很快樂的觀念,他一旦碰到困難不快樂,就有理由放棄了?!?/p>
趙薇任教的是英國一所普通的公立中學,學校會不定期送學生去參觀、實習,并開放學生對公司高層的采訪,什么都可以問。趙薇在英國家中的鄰居小男孩,小學四年級,已經(jīng)參觀過時裝周、博物館,她記得在中國,這樣的課外實踐是很少的。
楊軍也在反思中國教育:“小孩子現(xiàn)在真的是蠻可憐,沒有什么童年,死讀書,讀死書,以后可能也沒多少用處。實際動手能力比較差?!?/p>
“中國的教育更像流水線工廠,每個人基本是一模一樣的思維,而英國小孩每個都不一樣?!蓖踉嬴Q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教學生剪燈籠,在中國,學生會盡量剪跟老師一模一樣的燈籠,但英國學生剪出來的燈籠形狀各異、五顏六色。
英國觀眾對BBC的教育試驗褒貶不一,有人站在博航特中學校長斯特勞格爾這邊,認為中國的教育方式“枯燥無味,以犧牲學生的童年為代價”;也有人覺得難堪,“我們的孩子連起碼的對人的尊敬都沒有。”一位英國網(wǎng)友在Twitter上評論。
結束前,BBC采訪五位老師,如果可以,愿意帶哪幾個英國學生回國,四位老師選的都是表現(xiàn)好的學生,李愛云卻挑了調皮的蘇菲:“只要給我時間,我可以改變她?!彼固貏诟駹枌BC導演組表示,如果可以留下一個老師,他們愿意要李愛云。
李愛云還是回到了南京外國語學校。2015年9月1日新學期開始,她走進課堂。適應了英國課堂的“鬧”,現(xiàn)在的她覺得中國課堂太安靜了。
“我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學生總是等著我們拋出問題,不習慣主動提問。”她希望中國學生也能像那幫英國“熊孩子”,有問題就主動提出來。
楊軍認真考慮后覺得,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沒有誰更強,單純的灌輸式教育不行,單純的“玩中學、學中玩”看來也不行,“一定要兩種方法結合。”她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南方周末記者王瑞峰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