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海 劍
荷塘清影
貪官為什么敲開了地獄之門?《地獄門前》一書創(chuàng)作隨感
文 / 海 劍
創(chuàng)作《地獄門前》的想法由來已久。我一直在思考,在人世間,生命的價值何在。遺憾的是,很多貪官無視生命的價值,無視做人的尊嚴,最后走到了地獄門前。進入新世紀以來,走向地獄的就可以列出一不短的名單:胡長清、成克杰、段義和、李真、許邁永、姜人杰、鄭筱萸……難道這些官員不知道生命的可貴?難道不知道貪腐的下場?難道沒有從死刑貪官身上汲取教訓?
在整理文獻的時候,我看到多則消息,被判死刑的貪官,在地獄門前放聲大哭的報道,心中好生感慨。如原海南省東方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戚火貴,受賄187.6萬元,和妻子共同擁有不明財產1100多萬元。他在檢察院痛哭,罵自己“是人,又不是人”。在法庭審理中最后讓他陳述時,700來字的陳述,竟念了10多分鐘,3次哭出聲來。
被執(zhí)行死刑時,首都機構集團原總經理李培英說,“我有八十多歲的老母親、丈人、丈母娘,還有兒子剛生的小孫子,才幾個月,也看不到了,我對不起誰啊,我對不起所有人!”李培英原本是一個積極上進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曾經是一名軍人,是部隊培養(yǎng)出來的國家領導干部。導致犯罪的最直接原因之一是個人癖好——賭性不改。一次一次的澳門之行,一次次的賭博欠錢,數(shù)目是觸目驚心的,然而一次又一次,不知悔改,越陷越深,以至于無法自拔,鑄成大錯,反悔又能怎樣?!
古人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一個貪官臨死前能發(fā)自內心地講這些話也是符合邏輯的,與他的所作所為并不矛盾。貪官也是人,面對要離開人世那一刻的懺悔和眼淚,是人性向善在罪不可赦的貪官身上的勝利,也算是為人性的向善、向上作出了注解。
2008年3月28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區(qū)原區(qū)長周良洛受賄案在北京市二中院一審宣判,法院以受賄罪判處周良洛死刑,緩期兩年執(zhí)行;周妻魯小丹被以相同罪名判處無期徒刑,兩人的個人財產被判處沒收。據(jù)了解,周良洛和魯小丹沒有當庭提起上訴,周良洛對判決也表示“在意料之中”。
據(jù)法院查明,1998年至2006年,周良洛在擔任北京市朝陽區(qū)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長,海淀區(qū)區(qū)委副書記、區(qū)長等職務期間,收受賄賂款共計1672萬余元,魯小丹參與受賄889萬余元。我國《刑法》規(guī)定,個人貪污、受賄數(shù)額在10萬元以上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死刑——周良洛顯然論罪當誅,那他為何料定自己僅會被判處“死緩”、性命無虞呢?
這是因為在近年來的司法實踐中,很多涉案數(shù)額動輒高達數(shù)百萬元甚至數(shù)千萬元、情節(jié)又特別惡劣的貪官,卻總能因“坦白、認罪、退贓”等理由逃脫一死,一些“按律當斬”的貪官,都依這樣的慣例給“放生”了——在我國的刑罰體系內,“死刑立即執(zhí)行”與“死刑緩期執(zhí)行”都屬于死刑范疇,但“立即執(zhí)行”與“緩期執(zhí)行”事實上有著天壤之別。
《地獄門前——死緩貪官的人生軌跡》海劍 著中國方正出版社2014年9月第一版
死刑的威懾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如果貪污賄賂罪犯沒有了“掉腦袋”的后顧之憂,腐敗分子的膽量必將越來越大、手段也必將越來越瘋狂?;蛟S,廢除死刑是一個世界性潮流,但在目前國情之下,我們絕不該率先頒給貪官“免死鐵券”。
確實,在當前社會變革與轉型的關鍵時期,對那些職務犯罪分子來說,如果沒有法律的管束,加上邪欲難填又大權在握,簡直是脫韁之馬毫無方向的胡亂馳騁,遲早會落得不堪的結局。今日,面對他們的紛紛落馬,越來越多的志士呼吁在制度管理上要緊鎖籬笆,營造監(jiān)督的社會大環(huán)境,用法律約束和克服私欲膨脹,杜絕法外特權和法外尋情現(xiàn)象的存在。
當年戚火貴在受審時每次都癱倒在地、尿濕褲子;胡長清庭上庭下見“大蓋帽”就“撲通”下跪,含淚哭求“饒命”……這不難使我們悟出這樣一個道理:貪生怕死才是貪官的“死穴”。我們應該抓住貪官的這一“死穴”,嚴格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該判死刑的就要堅決殺掉,這樣才能夠震懾愈演愈烈的腐敗犯罪。試想,倘若在周良洛的“意料”中,嚴重的腐敗犯罪就必然意味著被處以極刑,身為“千萬巨貪”的他,還會有如此“臨危不懼”的“底氣”嗎?
我們在為貪官們貪婪的罪惡行徑而憤慨的同時,面對他們臨死前的懺悔和眼淚,心中未免又有些許的憐意。他們是法律的罪人,他們淪落為死囚,是咎由自取,是罪有應得。但是,他們同樣又為人之子之夫之父,同樣是一具具鮮活的生命。他們在過去某段時間也曾為社會作出過貢獻,而且是比同輩更杰出,不然也不會位于高位。但他們還是毀滅了,失去了作為人最寶貴的自由和生命。是什么原因讓他們敲開了地獄之門呢?有人分析,緣自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改造出了問題。其實,官員入獄是因為世界觀的改造出了問題,這幾乎已經是一條鐵律了。因為領導干部肩負著重任,世界觀的改造對他們來說就極為重要。那么,究竟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貪官們放松了對世界觀的>改造呢?我個人認為,關鍵還在一個“貪”字,貪權、貪錢、貪色……還有一類官員似乎原本就沒有正確的世界觀,他們當官就是為了貪圖享受。所以,追求權力、斂取錢財、迷戀美色等行為,成為他們自然而然的事情。
由是觀之,古人的“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貪心不足,欲壑難填”,可謂言真意切。而在新的歷史時期,榮辱不分,世界觀的改造也就成了一句虛話。
從李培英等貪腐官員身上,我們看到的更多是人性的脆弱,被欲望與誘惑左右的不堪后果,以及那些淺藏的小癖好,無意間被放縱,便釀成不可收拾的嚴重后果,一切都令人咂舌。
而我們誰沒有欲望,誰沒有小癖好呢?人的一生有太多的欲望,而這個萬千世界又有太多的誘惑,在雙重夾擊的情況下,能否調控與節(jié)制,這是決定一位官員走向不同終點的關鍵點。無可厚非,人總是有欲望的,即所謂的追求。正是這種欲望給予我們動力,讓我們不斷前進,然而欲望可以使人成功,也足以粉碎一切,它需要理智的調控與節(jié)制。在欲望面前,我們能否做到不想、不做至關重要,而不想、不要不是沒有欲望,而是有“不”的欲望。所謂“清心寡欲”,其實又是另一種欲望。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能否做到克己奉公,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不忘追求。若有機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得到提升,那請牢記那是人民對你的信任,那是黨對你的高度認可,好好把握機會,謹記位高不忘平凡,謹防私欲的膨脹,癖好的肆虐。
老子有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都是駕馭人類欲望的實戰(zhàn)經典。“慈”,就是慈悲、慈愛;“儉”,就是節(jié)儉、勤儉,這不僅能自律,又能給人以一些物質的幫助;“不敢為天下先”,反過來就是以別人為先,這三寶也可以為我們所用。作為黨員干部,要學會靈活應用“三寶”,要強化自己的責任意識,端正自己的權力欲望,堅定信念,要自重、自省、防微杜漸,時刻筑牢道德防線,擋住誘惑,掌控好自己的欲望,讓欲望為我所用,為大家利益所用,做一個對得起黨和人民的好黨員、好干部。更貼切、更廣泛的說,做一個對得起家人、朋友、同事的平凡人。
進入新世紀以來,走向地獄的就可以列出一不短的名單,難道這些官員不知道生命的可貴?難道不知道貪腐的下場?難道沒有從死刑貪官身上汲取教訓?
這不能不說,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多年,社會大環(huán)境的復雜變化。中國經濟社會的迅猛發(fā)展,改變的不止是我們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中國民眾的生活質量,也包括我們生活的規(guī)則、幸福指數(shù)。市場經濟從來就是雙刃劍,尤其是市場經濟對社會價值觀念的負向引導一直沒有被我們充分重視。也正因為如此,社會上生死觀、榮辱觀開始曖昧甚至顛倒起來,道德迷失信仰缺失……有相當多的犯罪分子,在法庭上沒有表現(xiàn)出對罪行的悔疚,對生命的眷戀,對法律的懾服,相反,面對莊嚴的法律,氣焰依舊囂張,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以自己生命來挑戰(zhàn)神圣的法律,這就是他們所謂的“勇氣”“膽略”“瀟灑”。然而,他們卻使人感到滑稽、惡心、憎恨,還夾雜著一些悲涼和悚然。我寧愿看到他們畏懼懺悔和屈服以證明在人生的終點,人性能在他們身上有所復歸。這不由得讓我們重提如何對待生命這個嚴肅的話題。實際上,現(xiàn)在有些人并不珍惜,他們活著是為了想方設法獲取錢財,結果錢財沒得到生命卻沒了。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人為死,鳥為食亡”的說法。哲人培根有言,知識就是力量。理想、信念、意志、人格,也都是力量。但我們也得承認,愚昧無知、喪失底線操守也是力量,且是最具破壞性的力量。一個不珍惜自己無價之寶的人,是不會遵從社會秩序善待世間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是作為個體的擁有的自然資本,也是做一切事業(yè)的前提。人生的要義就在于生命的保存與發(fā)展。然而,計劃經濟下人們被捆得死的,不能自由支配自己,不能自主決定自己的發(fā)展方向。市場經濟喚醒了人們求變致富的意識,也使英雄有了用武之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排斥和打擊一切合法勞動之外的致富,對糟蹋生命的嚴重違法行為當然要嚴厲打擊。本來人的致富欲望蘇醒和可能滿足是一件好事,多數(shù)人也都以勞動者的身份造福社會發(fā)展自己。工人老老實實做工,農民辛辛苦苦種地,知識分子勤勤懇懇地教學科研……他們在這種投入中不僅維護和實現(xiàn)了自己的尊嚴,而且使自己得到了自由全面的發(fā)展,從而更加體現(xiàn)了生命的充實和崇高。然而,“三教九流趕廟會”,有的人把生命作為資本進行“原始投入”,以獲取財富。很多無法無天的行為都是以生命為代價的賭博。在人們生活水平都有了不少提高的同時,腐敗犯罪卻有上升趨勢,就在于在國家工作人員這一龐大的群體中,存在著有些尚未真正認識到生命意義的人,不知維護生命尊嚴的人,自我約束力較差的人,自身素質不高而又不愿提高的人,情不自禁地把“老本”搭上。這是他們個人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損失。古人云:“羈鎖于物欲,覺吾生之可哀;夷猶于性真,覺吾生之可樂。知其可哀,則塵情立破;知其可樂,則圣境自臻。”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被物欲所困擾,就會感到自己的生命很悲哀;而留念于純真本性的人,則會感到生命的樂趣。明白受物欲困擾的悲哀后,就能立刻消除世俗的情懷;明白留念于純真本性的快樂,就會達到圣賢的美好境界。這句古訓說出了生活的真諦:安分便能安然地生存!人最怕的就是做下虧心的事,只有潔身自好,遠離貪念,嚴于律己,多做善事,才能保持心安。金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與往,更不會給人以最高的生活境界。想想人活在世上,不管是物質上的追求,還是精神上的追求,不都是為了安心而快樂地活著嗎?如果在這種追求的過程中不能安然,終日被疾病、恐懼纏身,那么追求還有什么意義?
這些官員是想自尋死路嗎?我相信不是。是黨和國家對官員沒有法律、制度的約束嗎不是。黨和國家對他們沒有教育和培養(yǎng)嗎?不是!恰恰相反,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對各級國家工作人員的反腐倡廉和廉潔從業(yè)教育從沒有放松。遺憾的是,教育的成效卻不甚理想。其實,我更想說,我們缺失了最重要的一課,對生命的尊重。
哈佛大學教授、著名哲學大師懷德海(N.Whitehead)在其名著《教育的目的論文集》里說道:“教育的本質是宗教的,宗教育即教導人如何盡義務與尊敬他人的教育?!彼J為,教育除了訓練人具有嫻熟的技能與知識外,其最終目的是要讓受教者知道教育除了獲得理性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學習“做人”與“尊敬他人”的功課,并讓人在這個過程中真正“安頓心中不安的心靈”。我們不妨衍伸開去,官員的權力來自人民,“尊敬他人”—這里的“他人”就是人民,應該尊重人民賦予的權力。而褻瀆這一權力,不僅是對人民的背叛,也是對自我的極大侮辱。
如何既體現(xiàn)生命和尊嚴的價值,又獲得個人愿望的滿足,值得每個人深思。沒有人希望自己從官場、商場、抑或情場,到被押赴刑場。在我們這個時代,只要努力,自己目標、夢想實現(xiàn)的可能總是很大的。
廉腐史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