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
《詩經(jīng)》既是一部古老的詩歌總集,又是一個果蔬飄香的菜園子?!对娊?jīng)》中的蔬菜種類繁多,水生、陸生、藤本、草本,這些蔬菜的意象,或平鋪直敘,或譬喻象征,或托物起興,抒發(fā)先民的意念和情感,表達他們與自然的親近和熱愛?!对娊?jīng)》中的蔬菜名錄,自三國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始,到清徐雪樵《毛詩名物圖說》,黃春魁《詩經(jīng)草木鳥獸考》,陸文郁《詩草木今釋》等,數(shù)十個世紀(jì)的辨別植物的努力,將植物學(xué)與文學(xué)契合,加上學(xué)者的研究心得,有助于讀者了解這些蔬菜的分布、性狀和用途,既接受《詩經(jīng)》詩學(xué)審美熏陶,又能夠了解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智慧。
臺灣的林業(yè)實驗所生物系主任潘富俊博士研究《詩經(jīng)》,用他的專業(yè)知識和文學(xué)趣味相結(jié)合,搭建起了一座自然科學(xué)和古典文學(xué)之間的橋梁。他整理出《詩經(jīng)》中的蔬菜圖譜,并按圖索驥,搭建了一個菜園子。他把那些幾千年前的蔬菜,按照“風(fēng)”“雅”“頌”的順序,種植在臺北的土地上,在宜人和風(fēng)之下,“采蘩”“采苓”“采薇”,感受遠(yuǎn)古時代先民與自然的脈動。
詩經(jīng)時代的先民,在東起渤海,西達六盤山,北起滹沱河,南到江漢流域,在《詩經(jīng)》所覆蓋的廣袤的土地上,一邊在菜園里耕作,一邊用2500年前甚至更為久遠(yuǎn)的華夏口語,唱出古樸拙雅本色地道的歌。這歌聲和著蔬菜的清香,古典唯美而又直抵人性溫暖之處。
《詩經(jīng)》中的蔬菜很多,至少有30種以上,有蒼耳、野豌豆、蕨、薺菜、車前草、田字菜、冬葵、香蒲、水芹等等,光是蒿類,就有白蒿、青蒿、蔞蒿、牡蒿等,大多數(shù)蔬菜清香可口,至今民間仍有采集或栽培食用,如苦菜、冬葵、薺菜、水芹、莼菜等等。其余蔬菜味道不甚美。詩經(jīng)時代采擇蔬菜多以野生植物為主,所以一些野菜帶有特殊氣味,需要經(jīng)過處理才能進食,多作為窮年災(zāi)月的救荒本草。《詩經(jīng)》中也有一些頗有貴族氣的蔬菜,如蘿卜、芫菁、蓮藕、韭菜等,大約在那個時代已經(jīng)廣為種植了。
《詩經(jīng)》最早出現(xiàn)的是“荇菜”,這是種水生植物,“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詩經(jīng)·周南·關(guān)雎》)?!瓣P(guān)雎”為“風(fēng)”之始,自古解 “詩”者千萬,儒生七嘴八舌,都把“荇菜”當(dāng)成“起興”的道具,以“荇菜”的流動無方,喻淑女之難求,讓這道味美的菜成了陪襯,忽略了本身的食用價值。荇菜今名“杏菜”,又名“金蓮兒”,多年生草本,莖多分枝,沉入水中,性近于荷花,花開時常彌覆頃畝,在太陽下泛光如金,黃灼灼小花,一看便惹人喜愛。莖與葉皆柔軟滑嫩,加米煮羹,乃江南一道名菜。
川渝一帶盛行“燙火鍋”,素菜中最受青睞的就是豌豆苗。冬日到菜場,買回綠油油的豌豆苗,用水洗凈,放入或釅或淡的湯鍋里一涮,在紅唇白齒間留香咀嚼,新鮮的植物汁液便流淌出來了。沒有人想到,這種新鮮嫩綠的蔬菜,其實富含詩歌的營養(yǎng)。豌豆苗的祖先是一種喚作“薇”的植物,即野生的豌豆苗。《詩經(jīng)·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歲亦憂止?!狈g成白話:“采呀采呀去采薇,薇菜鮮嫩發(fā)新芽?;匮交匮娇旎丶?,心中憂悶很牽掛?!笔[綠的豌豆苗,既是飯桌上美味的食物,又成為寄托相思的精神食糧。去采豌豆苗的過程,做登山運動,鍛煉身體,陶冶情操,還可以借此見自己的心上人,所以 《詩經(jīng)·召南·草蟲》有言:“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p>
卷耳作為北方山石上一種伏地而生的植物,采幼苗嫩葉炒熟,滑而少味,而作蔬菜味不甚美,應(yīng)是窮苦人家的菜蔬,或年歲歉收時的救荒食草。采擇卷耳的過程充滿了詩情畫意:“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薄安刹伞眲釉~疊加,“采采卷耳”猶言“踢踢足球”、“打打撲克”,既充滿口語色彩,又音韻極美,采卷耳變成了類似于采花撲蝶一樣的審美活動。
水芹是自古食用的一種重要蔬菜,如《詩經(jīng)·魯頌·泮水》“思樂泮水,薄采其芹”,《詩經(jīng)·小雅·采菽》“觱沸檻泉,言采其芹”??梢娫娊?jīng)時代已經(jīng)廣為種植,后《呂氏春秋》稱“云夢之芹”是菜中的極品,現(xiàn)在我國中部南部栽培較多,尤為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為最。在江蘇,水芹還被稱為“路路通”,常作為春節(jié)期間一道必不可少的佳肴。在海南,海南話里“芹”和“勤”也是一樣的發(fā)音,“水芹”代表勤勞,成為海南人過年家家餐桌必備的佳品。
《詩經(jīng)·周南·》篇中,婦女采集(車前草)是一種由來已久的風(fēng)俗,古人采其嫩葉及幼苗作菜蔬,是極普遍的救荒本草。此外民間以為食此草可懷孕生子,且可治療難產(chǎn),有極強的藥用價值,也是樸素的種族繁衍觀念的體現(xiàn)。
《詩經(jīng)》里有一片綠油油的菜園子,閱讀《詩經(jīng)》中的句子,仿佛看見陽光下一棵棵蔬菜在園子里隨風(fēng)搖曳。那些素樸而多情的文字,如同流動著的植物汁液,流淌著新鮮的蔬菜味兒的清爽感覺,讀來唇齒生香。采蘩、采苓(卷耳)、采蘋、采芹……那些鮮活的植物匯聚起來,簡直就像一本民俗食譜,野菜薈萃,有著先民原始的飲食風(fēng)味和審美情趣,勞作的生活畫面恍若眼前。千載之下,我們?nèi)匀豢梢越柚切┦卟说那闋?,相同土地上生長出來的草木,與偉大的先民同心共感。
作者:海南大學(xué)人文傳播學(xué)院副教授,古典文獻學(xué)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