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剛到《焦點訪談》不久,《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我。我對這家報紙一向有好感,當年的一些青年話題曾經(jīng)影響過我,潘曉的《人生的路》,曾激蕩了20世紀80年代青年的心,我當時作為朝氣蓬勃的女青年,也被強烈激蕩過。記者采訪記者,是個挺有意思的事,何況是女記者采訪女記者。
專訪見報了,標題是:《敬一丹,另一種中年》。
啊?我成了中年?這個標題讓我意外。那時我40歲。
我35歲的時候,臺里開運動會,告示上寫著“35歲以上,參加中年組”,我轉(zhuǎn)頭走開,35歲怎么能算中年呢?我才不去參加什么中年組呢!38歲,我創(chuàng)辦《一丹話題》,腦力體力滿負荷投入,也沒覺得和10年前有什么不同。40歲,我加盟《焦點訪談》,想都沒想年齡的事兒,這和年齡有關(guān)嗎?
也許,在別人看來,40歲,當然就是中年嘛!而我是在報人的提醒下才意識到,噢,是人到中年了。真夠遲鈍的!
放眼望去:小崔、小水比我小8歲,小白比我小13歲,被叫作老方的,也只是和我小弟弟一樣大。編輯是小姑娘,攝像是小伙子,當時《東方時空》、《焦點訪談》團隊的平均年齡是30歲左右,周圍一派青春。
過去,我好像沒怎么在意過這些。別人問起我的年齡,我從沒有什么忌諱,遇到有人拐彎抹角地問:“你中學(xué)是哪屆的?”我心說,有話直說得了!索性痛快地直接說出自己的年齡。和年輕人在一起,也沒覺得有啥不同??吹桨讕r松精力旺盛反應(yīng)飛快,我會想:是新聞素質(zhì)使然,性格使然,與年齡有什么關(guān)系呢?
我對年齡感覺有點兒遲鈍。對性別,我也有點遲鈍。
在早期的《東方時空》,除我以外都是男主持人,欄目長期陽盛陰衰,我也沒覺得有什么特別的。
我剛到電視臺時一點也不會化妝,化妝師徐晶老師來幫我,她告訴我:“黃臺長囑咐了,你快去幫幫敬一丹吧!實在是看不下去了?!蹦菚r候,我自己湊合著化妝,有時在辦公室,有時在演播室一角,用一個小鏡子,也沒覺得有啥不妥。后來,主持人隊伍壯大了,女主持人多了,辦公室配備了專業(yè)的化妝鏡。張羽對著化妝鏡驚訝地說:“世界上還有這個東西哪!”其實我知道世界上有這種東西,只不過就我一個女主持人的時候,這需求,連我自己都忽略了。
平常采訪、出差、走山路、熬夜編片,也很少想到女士優(yōu)先、被關(guān)照什么的。
中年、女性、主持人,這幾個詞組合起來,有一種特殊色彩。作為一個中年女性主持人,我對年齡、性別的遲鈍,也許成全了我。這種遲鈍,使我對這組詞的最后一個詞“主持人”更敏感、更在意,職業(yè)的要求往往是首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