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平
上世紀初,湖北有家鹵鴨店,制作的鹵鴨香酥可口,暢銷省內(nèi)外。店主準備追加投資大干一場時,卻發(fā)生了一場大事故,幾百名顧客在食用鹵鴨后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腹瀉,后來才發(fā)現(xiàn)有人暗中在鹵鍋里投放了瀉藥。店主惱怒不已,開始私下追查幕后的黑手。
終于,店主打探到瀉藥由主廚投放。主廚在店里主持煮鹵工藝多年,漸漸地抱怨起店主給自己發(fā)少了工資,于是動起邪念。掌握真相后,店主決定不聲張,他淡定地找到主廚說:“師傅您年歲已高且勞苦功高,不如日后就專門幫我管理店中的賬務,我給您開雙倍工資?!?/p>
這無異于天上掉下大餡餅,主廚樂壞了??伤麤]文化,管賬一塌糊涂,不得已,店主只能替他安排了助手。那之后,主廚每天盯著助手做賬,無事一身閑,卻領著豐厚的酬勞,無比自在舒服。
過了10年,主廚患病臥床不起,他懺悔了自己曾做過的傻事。店主苦苦地笑了,愧欠地說:“真正該寬恕的人是我呀!我早就知道你根本不適合管賬,之所以還要賞你這份美差,其實是想軟禁你的手藝,扼殺你的歹心,阻止你另立爐灶或再行損害我生意的壞事呀!”聽完,主廚悲憤交加,郁郁而死。
主廚原以為自己撿了金元寶,哪料到掉入了精心設計的陷阱中,被安逸埋沒了非凡的才藝,被舒坦綁架了如華的光陰,直到人生揮霍殆盡,方知自己消受了人世間最毒的狠招。
英國人西蒙·拉特爾在音樂方面極具天賦,他從16歲起擔任多家樂隊指揮,在國際樂壇享有很高聲譽。1989年,素有“世界第一交響樂團”之稱的柏林愛樂樂團因仰慕其才華,打算聘請他擔任首席指揮。那一天,樂團負責人畢恭畢敬地呈上聘書:“您在指揮領域的才能和成就舉世公認,擔任我們首席指揮家實至名歸?!?/p>
拉特爾想了想,用力搖了搖頭:“我深知自己才疏學淺,如果我過早坐上高位,不僅將影響到你們樂團的聲譽,還將阻礙自身進步?!?/p>
拉特爾的拒絕令公眾難以理解,媒體公開批評他性格懦弱,不敢接受挑戰(zhàn)。拉特爾對此置若罔聞,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過高的褒獎只會讓人驕縱迷惑,我寧愿守著適合的崗位苦度今生,也不會因貪慕虛榮而攀附在高枝上,為圖一時風光而迷失了自我。”
那之后,他潛心鉆研古典音樂,指揮和表演功底日臻深厚。到2002年,柏林愛樂樂團再次發(fā)來邀請,這次拉特爾欣然接受:“我已做好充分準備,有信心帶領樂團再創(chuàng)佳績?!惫?,他以出色的指揮贏得了全球的喝彩,并最終登上了“世界第一指揮家”的寶座。
一個人在取得成績后,得到公正適度的獎勵,這可以激發(fā)積極性,原本是好事,可是,名不副實、過重過高的獎勵,往往導致被獎勵者自欺自滿,陶醉在榮譽中沾沾自喜,沉浸在放大的榮耀中忘乎所以,猶如身陷溫柔的泥沼中,到泥漿淹及頭頂,方才悔恨莫及。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錯誤的獎勵往往比錯誤的懲罰更可怕,它會助長人的傲慢,讓人看不清自己?!卞e誤的獎勵,容易讓人在安逸中迷失,在自大中驕縱,在自滿中虛度。
最重的懲罰,其實是誤賞,好比主廚在安逸的獎賞中沉淪,好比拉特爾擔心過度的獎勵會澆熄自己前進的渴望。所以,作為管理者,在應用獎勵作為激勵時,應以審慎的眼光,準確評判被獎者是否有資格、有能力得到獎勵,既不能獎過了頭,不能獎錯了法,也不能獎偏了位,否則將達不到預期效果,甚至還可能在下屬中間帶來負作用。而作為被管理者,當意外地獲得那些不該得或多得了的獎賞時,不要急于歡喜,而應提高警惕,也許懲罰就藏在其后。
(肖進摘自《中國青年》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