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姐
鄰居家有個弟弟,從小看著他長大。他是屬于那種很聰明但是很淘氣的類型。他家里有很多玩具,但他唯獨最喜歡玩汽車,警車、小挖掘機、轎車,還有很多我叫不出類型的模型車。他每次都把各式各樣的車擺成一排,一個人在旁邊看著,或者對周圍的人一一指出這是什么什么車,那是什么什么車。旁人問他長大以后想做什么,他總會自豪地說,想成為一名司機,開著車走遍世界。這是他最安靜最不討人厭的時候,也是他看起來最了不起的時候。像極了網(wǎng)上紅極一時的話,有夢想的人是會發(fā)光的。
讀小學的時候他就是班里的搗蛋分子,經(jīng)常被班主任請去喝茶,家長也是學校的???。他不喜歡學習,只喜歡拆裝各種零件,車型的文具盒被拆得七零八落,爸爸給他買的各種汽車模型也被無數(shù)次地拆開又組合上。或許你會說這樣的男孩子一定是理科思維非常強,事實上他的文科思維更勝一籌。
上了初三,由于嚴重偏科,加上他也沒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導致幾次模擬考試成績都不理想。面對繼續(xù)讀高中還是選擇職業(yè)??茖W校,他的媽媽思忖再三,給他報了一個汽車專業(yè)的??茖W校,考慮到兒子對汽車的癡迷與執(zhí)著,說不定他會在這方面有所收獲。果然,原本在初中時經(jīng)常游蕩在全班的中下游水平的他到了這里如魚得水,三年以來成績一直穩(wěn)定在專業(yè)前兩名。他喜歡汽車,這是他的夢想。直到18歲畢業(yè),由于理論成績優(yōu)異,實際操作能力突出被選入某知名汽車廠工作,一天12個小時三班倒還要完成一百多個重達百斤的汽車發(fā)動機。對于一個剛剛成年的孩子來說,工作量無疑是巨大的,好在薪水的可觀性足以讓人暫時忘卻勞累帶給他的疲憊感。
按理故事到這里就是一個圓滿幸福的句號了。可人生沒有一帆風順一路到底的捷徑。在工作中他發(fā)現(xiàn)自己在??茖W校學到的知識逐漸滿足不了當下日新月異的技術發(fā)展。所以想到他曾就讀的學校有專升本的課程,他和媽媽商量之后決定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隨時為自己補充汽車專業(yè)的先進知識和技能。他忽然意識到無論在什么時候,在什么工作崗位上,理論知識都是自己實踐的指導和幫助。
偶爾見面,聊天的時候他也會講,現(xiàn)在累成狗都是因為當年選專業(yè)時腦子里進了水。如果當初再努力一把,考一所高中,去讀大學,現(xiàn)在會不會在某個有空調的辦公室里喝著咖啡,開著電腦打著字?可是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人的選擇有時候只有一次。假如他當初沒有聽從媽媽的建議,那么他很有可能去了某一所高中,然后繼續(xù)心不在焉地混日子,也許不會有現(xiàn)在這樣一份很好的工作。再說,如果自己沒有堅持夢想,向著它一直前進的話,那也不會有今天這樣的生活。
所以說,夢想、主觀能動性和堅持作為成功的必要條件,其實一個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