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丹丹
都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可在美國就有很多免費的東西提供給民眾,比如免費的教育、免費的食物、免費的電話、免費的家具,甚至還有免費的錢。雖然其中有一些是商家促銷的手段,有些卻是真真正正的惠民措施。
網(wǎng)上流傳一個美國人到中國需要準備的清單,有一條是“進公共洗手間記得帶紙” 。因為美國人習慣了免費的廁紙。在美國,絕大部分公共洗手間都很干凈,并且衛(wèi)生紙、擦手紙、洗手液一應俱全,有的還有護手霜。免費陣容算是齊備了吧,跟超市比起來就小巫見大巫了。
提供免費樣品是商家促銷時的常規(guī)手段,國內(nèi)超市也常用,但在免費的力度上就大大不及美國超市了。Costco是美國第一大會員制連鎖倉儲式超市,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顧客多的時候,它提供的樣品足以讓你省去一頓飯。從肉類到主食,從蔬菜到水果,從奶制品到零食,免費試吃應有盡有,就像是一個國際美食節(jié)。我們在國內(nèi)常見促銷酸奶,一杯酸奶分成好幾小杯,但是在Costco超市,酸奶都是一杯一杯地發(fā)。費列羅巧克力,一顆好幾元錢呢,他們也是一個一個地給。還有上百元一斤的肉類,都是大塊大塊地切好放在盤子里,供顧客任意品嘗。如果將試吃點一個一個地試吃過去,女生吃個半飽是沒什么問題的。
每每說到這事,總有同胞感嘆,這事在美國行得通,換在國內(nèi),估計超市幾天就被吃空了。其實,在美國,也有蹭吃免費食品的人。初到美國時,我讀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美國老人每天中午都會去超市吃免費的試吃品。一個月后,幾乎每一個工作人員都熟悉他了。后來,有一個員工忍不住了,問了一聲:先生,您要買什么?之后,那個老人再也沒有回來過。那個員工因此非常懊悔,想了各種辦法要找到那個老人道歉。
在整個美國社會,蹭吃的只是少數(shù),多數(shù)人不會帶著貪念,而是帶著嘗試、好奇與感激去吃那些樣品的。每個人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取屬于自己的一小份,覺得好就購買。所以,盡管超市提供大量的免費食物,但是銷售所得的利潤,遠遠超過了這些成本。
我剛到美國時,租的房子里缺一張桌子,朋友跟我說下班后我?guī)闳ダ靠纯?。當時我很詫異,垃圾房有桌子撿?那能用嗎?而且,要淪落到去垃圾房撿桌子,這個心理落差也太大了點??墒?,當朋友用社區(qū)里的一卡通刷開垃圾房的門,我心中所有的疑問全都沒了。
說是垃圾房,其實,里面沒有任何會過期變質(zhì)的生活垃圾,都是一些閑置的生活用品,包括衣服、家具、家電等。衣服有很多是童裝,都洗得干干凈凈的,分類放在袋子里,袋子外面貼著標簽,說明這是哪個型號到哪個型號,適合多大的孩子穿。家具因為體積的關系都已經(jīng)拆開了,但在最大的一個木板上綁著一個袋子,里面裝著所有的螺絲,還配有一張拆開之前的照片。有的家電,可能某個部位失靈了,前主人也會留條說明。我看到一個電視機上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遙控器不是很靈敏,電視機是好的,您可以換一個遙控器” 。
這些東西,有些是因為主人搬家?guī)Р蛔?,幾乎是全新的;有些可能是家里更新?lián)Q代,淘汰下來的,把它們放在垃圾房,為它們找一個新的歸宿。實在是不能用的東西,就會丟在垃圾房的大桶里,說明這已經(jīng)是垃圾。我找到一張桌子,擦一擦搬回家,跟新的一樣。后來,我常常沒事就逛逛垃圾房,一年過去,我房間里的家具幾乎全都更新?lián)Q代了一次,換下來的東西,我也像當?shù)厝艘粯影阉鼈兯偷嚼?,讓它們尋找新主人?/p>
除了這樣的垃圾房,在美國還有其他途徑獲得免費家具,就是尋找專門提供免費家具的網(wǎng)站。只要你愿意去搬,人家就給你,因為處理家具要花錢還要出力,還不如免費送。
另外,有些房屋公司的房子是帶家具的,當他們要換新家具時,就會發(fā)郵件給所有的租戶:將有一批家具淘汰,誰有興趣就去某處拿。
很多人剛到美國時,跟我一樣,第一站只是過渡,不愿意花大錢置辦家當,所以免費的家具簡直就是天上掉下的餡餅,從電視、電腦到床、沙發(fā),一應俱全,完全可以滿足居家的需要。這也非常符合當下流行的斷舍離(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里沒用的東西;離:舍棄對物質(zhì)的迷戀)理念,崇尚低碳生活,從少消費和物品多次利用做起。而且,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接受幫助的人,他們也會把愛心往下傳遞。整個社會因為免費的接受與給予,而變得更和諧。
美國的很多社區(qū),都有免費的成人教育課程,一分錢不花,就可以去讀。老年中心的活動更是多,這些都是政府提供的福利。前幾年,加州政府因為經(jīng)濟危機,教育經(jīng)費大減,免費的課程少了,需要交部分錢,但也非常劃算。
美國的中小學不收任何費用。如果他們的父母已經(jīng)來到了美國,并有合法的居住權利和身份,孩子自然可以享受這份待遇,享受免費教育。很多學者只來美訪問一年,他們的子女也可以免費進入當?shù)氐膶W校,享受和其他學生一樣的待遇,并根據(jù)孩子的英語水平來專門分組和輔導。有的學校還會經(jīng)常發(fā)放一些教科書、U盤、筆記本和T恤,這些,所謂的“插班生”都可以同樣享受。
對美國孩子來說,“免費的午餐”也是真實存在的。很多社區(qū)的學校食堂會為孩子提供午餐。以紐約市為例,全市設置了700多個點,除了利用學校食堂,還在公園、運動場等場所為學生提供免費餐食。聯(lián)邦政府有專門的早餐、午餐補貼給每個孩子,紐約市政府另外拿出58萬美元作為補貼。暑假期間,無論家里經(jīng)濟條件如何,孩子都可以享受免費餐食,無須申請。政府的考慮是,國家要保障家長無暇為孩子做飯時孩子有較好的營養(yǎng)。這不是政府有錢無處花,而是美國在下一代身上實打實的投資。
這不僅關乎一個國家的經(jīng)濟實力和發(fā)展眼光,更和社會的文明程度有關。從這個角度看,我們邁向發(fā)達國家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