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馳
每座城市都有三種建筑:當代的、歷史留存的和被拆掉的。
城市的膨脹中,第一種建筑毫不留情地蠶食第二種建筑,將其變成第三種。這一度令陳赫感到憤怒無助。
數(shù)年前,沈陽北大營馬廄,九一八事變打響第一炮僅存的遺跡面臨拆遷。媒體爆出消息,陳赫趕去拍照留念。可到了現(xiàn)場,只剩殘磚破瓦,一片狼藉。原來開發(fā)商提前動手了?!叭毡居乙韯萘σ恢闭f沒有侵華,咱自己還把證據(jù)毀了。這是中國人干的事嗎?”電視臺恰好在采訪,陳赫對著鏡頭嗚嗚哭了起來。
晚上新聞播出,陳赫接到很多電話,問他咋上了電視。其實那晚他值夜班,并未看到。第二天清晨節(jié)目重播,唯獨他的鏡頭被剪了?!坝X得挺痛心,又失望。”9年過去了,再次談起這事,他眼眶里還是有淚花在轉。
生于1978年的陳赫,喜歡走街串巷拍攝老建筑,然后挖掘建筑背后的歷史文化。因此愛好,他遇見了許多志同道合者,后來聚合成遼寧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團隊。這群或老或少之人,憑著微薄之力,努力打撈著遼寧深處的記憶。
“方城是沈陽最早的歷史,從漢代到明清,一直都是沈陽的中心。以清故宮為中心,東西到順城路,南北到順城街。老城是有城墻的,就像現(xiàn)在的西安一樣?!?/p>
“老城最早是十字形街道,后來改成了井字形,保留到了現(xiàn)在。通天街是沈陽最早的街巷,元代已經(jīng)有了雛形,距今已經(jīng)600多年了?!?/p>
“中街是方城里最早的商業(yè)街,也是國家第一批被評定的商業(yè)街,清順治年間就有了,延續(xù)到現(xiàn)在近400年了?!?/p>
“1980年代時,中街兩側還有很多民國時期的建筑,跟哈爾濱中央大街一樣,但現(xiàn)在只剩下何氏眼鏡店這幾個老樓了。”
“老樓是1920年代的。當時商業(yè)競爭激烈,傳統(tǒng)的小平房式商鋪吸引力小,顧客更喜歡摩登的。所以前市后鋪的老店,逐漸都變成了這種小樓風格。”
“后來,鐵路和船運也更加通暢,外地貨物包括南洋的都流通到這來,中街就成了繁華的商業(yè)街?!?/p>
陳赫說,很多人在沈陽生活了一輩子,其實并不了解這的歷史。他看出我臉上有些許猶疑,于是便有了上面的一大段講述,我立刻被震住了。“你看,僅方城的歷史,我就能講出這么多故事,其實沈陽其他地方也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歷史。”
幾乎每個月陳赫都會跟團隊一起,帶著感興趣的網(wǎng)友在沈陽或遼寧省內“掃街”——瀏覽街巷里的歷史建筑古跡?!昂芏嗳艘詾樯蜿柧褪枪蕦m、北陵和帥府,其實不然。這只是歷史的幾個點,把這些點串成線、連成面,讓更多的民眾深刻了解歷史,就需要我們這些志愿者去做?!标惡招币乐嘲l(fā),脊背微駝,語氣異常堅定。
那一刻,他身上透出一種難言的風范。
陳赫對歷史建筑的喜愛,首先起于陵寢。
關外有三陵,葬有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極的昭陵和清朝遠祖肇、興、景、顯四祖的永陵。因分別坐落在沈陽市的東部和北部,福陵、昭陵又名東陵、北陵。
身為沈陽人,小時候陳赫常去北陵玩耍,“就像去公園一樣?!?996年前后,他無意間淘到了《盛京昭陵》這本書,一下被迷住了。他先后買來許多相關書籍,翻看資料和照片。因為癡迷于此,他的網(wǎng)名就叫“關外三陵”。
后來,紙上讀得不過癮,他開始頻頻往陵寢里跑。踏上神道,看石像生,觀牌樓碑柱,尋寶頂?shù)貙m。北陵看完,看東陵;東陵看完,去新賓縣看永陵。
等關外三陵看遍了,陳赫又抽時間數(shù)次去河北遵化和保定,觀摩清東陵、清西陵。“研究陵寢如果不把它們做一個參考,很多東西是整不明白的?!?/p>
浸染多年,現(xiàn)在的陳赫堪稱半個專家。“拿一張北陵的老照片,學者不一定能認出是哪兒,我一眼就行。畢竟他們很多是在做案頭工作,我實地跑得太多了?!?/p>
普通人眼中枯燥冷峻的陵寢,在陳赫看來卻是理解歷史興衰的最好鑰匙。“比如在清初石像生的臉上,神情積極向上,身材非常魁梧。到咸豐年間國家喪權辱國,石像生也是低眉臊眼的,神情頹敗。這就是工匠的精氣神,背后能看出國家的興衰?!彼@種收獲和樂趣,恐怕是一般人體會不到的。
2000年左右,陳赫跟家住東陵區(qū)一些遠房親戚走動,90多歲的大舅姥爺告訴他,祖上就是給努爾哈赤在東陵守墳的?!拔矣羞@個愛好,也許就是因為有守陵人的血液。”他開玩笑說。
等舅姥爺去世,陳赫得知老人還曾給張學良做過廚子,經(jīng)歷十分豐富?!罢婧蠡诋斈隂]多問問,把那段歷史挖掘一下?!?/p>
歷史有時就是如此無情,一旦隱去,再要開啟便千難萬難。
關注陵寢時,陳赫時常在網(wǎng)上搜索老照片。
一來二去,他發(fā)現(xiàn)了名為中國記憶的論壇。論壇有遼寧版塊,里面有數(shù)個省內網(wǎng)友,同樣對歷史文化感興趣。眾人把搜集到的老照片和資料貼到論壇里,相互交流。
在老照片里,大家發(fā)現(xiàn)當年沈陽有很多老建筑,后來都漸漸消失了,頗覺惋惜。怎么辦?眾人七嘴八舌,最終達成共識:抓緊時間把現(xiàn)存的老建筑,以照片的形式拍下來,然后把它們背后的歷史和文化挖掘出來,以饗后人?!耙膊皇嵌嗝锤呱械南敕?,就是一種愛好。”
此時的交流,都還集中在虛擬空間里。2008年初,有人提議出來走走,幾個人第一次約在了故宮和大帥府,“像網(wǎng)友見面似的”。這次活動陳赫沒趕上,他第一次和大家參觀的是中國醫(yī)科大學。這是日本人創(chuàng)建的南滿醫(yī)科大學,校園里的教學樓、圖書館、體育場等,充滿了異域風格。彼時,它還未被政府列為保護性建筑,陳赫和友人一路拍攝,“萬一哪天被拆了也好留個念想?!?/p>
爾后一年,戶外活動頻頻發(fā)起,眾人去爬山、“掃街”、探古、尋跡。此時,即時通訊工具QQ開始流行。QQ群建立起來后,聚集的人數(shù)開始迅速增加,“很快就發(fā)展到上百人,每次組織二三十人的活動都不費勁?!?/p>
2009年,陳赫在一個講座上結識了葛保全。老葛自1990年代初就喜歡拍攝老建筑,家里攢著一大摞老照片,陳赫興奮地把他拉進了QQ群。
葛保全是沈陽市文物局聘任的第一位民間文物監(jiān)督員。接觸一段時間后,老葛認定陳赫等人確實是熱心于文物發(fā)現(xiàn)和保護工作,于是向文物局建議,把他們也吸收進去。2009年7月,陳赫等9名核心網(wǎng)友被正式評為監(jiān)督員,負責監(jiān)督文物保護情況或提供新的文物線索。
陳赫對這個身份很重視。之前出去拍老建筑,常有人對這群形跡可疑的人報以警惕的眼神,“這以后咱出去搞調查就師出有名了?!?/p>
2009年9月,眾人聚餐時陳赫提出:“咱們拍了這么多照片,不能只發(fā)在論壇上,最好做成印刷品?!彼某霭l(fā)點,一是網(wǎng)絡服務器如果關閉這些資料就沒了,二是身為文物監(jiān)督員理應出點成績。
于是,陳赫發(fā)起,全省各地網(wǎng)友撰文描述古跡建筑,沈陽的網(wǎng)友每人湊150元,第一期300本雜志付印了。時至今日,第四期雜志已在籌備中。因為眾人皆來自中國記憶論壇,所以雜志擬名遼寧記憶?!皩ν庖膊荒芸偨姓搲W(wǎng)友吧,就起名叫遼寧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
后來每次跟各級文物部門打交道,陳赫都不忘遞上雜志?!斑@就像一張名片,讓很多人看到我們是在實實在在地做事?!?/p>
他們的成果不止于此。2007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長3年有余,“咱們提供了很多線索和資料?!?/p>
在皇姑區(qū)天山路,有一處破舊不堪的大雜院,志愿者“掃街”時無意中聽里面的老住戶提到,這是民國時的文物?!坝姓f是小日本的,也有說是英國的。”志愿者多方查詢,證實這是1900年代修建京奉鐵路時,英國工程師居住過的小樓。“它是青磚建筑,每一塊磚頭上都有三個英文字母,翻譯過來就是京奉線?!?/p>
日俄戰(zhàn)爭后英國人撤走,日本人進駐沈陽,把它改成奉天婦嬰醫(yī)院。1922年到1943年期間,很多在沈陽的日本人生孩子都在此地。解放后,小樓成了車輛廠的民房。陳赫等人把情況反映上去,最終小樓被定為文物,建成了皇姑屯歷史博物館。
“第三次文物普查沒做之前,沈陽評定的文物有700多處,普查結束增至1500多處。”陳赫說,其中不少文物的發(fā)現(xiàn)和評定都是基于志愿者提供的資料。
其實陳赫本職工作是名工人。
技校畢業(yè)后,陳赫分到金杯汽車發(fā)動機廠,負責焊接汽車車身。那時金杯汽車市場需求旺盛,一個月只能休息一天。2000年,他應聘到金杯客車廠,負責維護生產設備。新工作強度不大,他的業(yè)余愛好終于有了生長空間。
2004年婚后蜜月,陳赫把媳婦帶到了河北清東陵,對著陵寢又拍又講。媳婦哭笑不得,“人家度蜜月都去海邊啥的,你倒好,給我領墳圈子里了!”
有朋友知道他的愛好,第一反應就是問掙錢不。陳赫說,每次外出拍攝訪古,交通食宿都要自掏腰包,電話費每月也近百元,而他的工資還不足2000元。朋友很費解,那你圖點啥?“一不圖名,二不圖利,就是個人愛好?!?/p>
這個愛好其實沒少給他添堵。2009年初,因商業(yè)開發(fā)沈陽鐵路局圖書館面臨被拆,這是當年日本人修建的滿鐵圖書館。陳赫等人趕緊向文物部門反映,但對方表示也無能為力。陳赫又找到媒體,稿子卻又被封殺了。最終,圖書館消失。
陳赫和團隊只能自我調整心態(tài),“咱只是民間力量,再著急上火有啥用?盡到自己的努力就不后悔了?!焙迷诮鼛啄?,文化遺產保護的觀念漸入人心,老建筑的保護也日趨完善。陳赫給團隊定位:記錄歷史,宣傳文化,讓更多人了解遼寧記憶?!爸挥嘘P注者多了,將來文保的力量才會更強大?!?/p>
2014年,陳赫和團隊在大東圖書館做文史講座,給更多年輕人普及文保知識。起初,圖書館對這群無名無望的年輕人頗持懷疑態(tài)度。一年過去,聽眾反映良好,館長主動打來電話,“歡迎你們明年繼續(xù)來搞講座。”
每個人的愛好背后,都是行跡各異的人生。只不過,有些人的愛好一生也得不到認可和擁躉。還好,陳赫不在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