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麗等
[摘要] 目的 探討脊髓損傷患者的情緒狀況、應對方式及其關系。 方法 采用簡明心境問卷(POMS-SF)和和醫(yī)學應對方式問卷中文版(MCMQ)對82例脊髓損傷患者進行調查,并對結果進行分析。 結果 脊髓損傷患者的情緒總分和緊張-焦慮、抑郁-沮喪、憤怒-敵意、疲乏-遲鈍、迷惑-混亂負性情緒得分顯著高于常模,正性情緒精力維度得分顯著低于常模(P < 0.01);患者MCMQ問卷中回避和屈服應對顯著高于常模(P < 0.05)。相關分析顯示,脊髓損傷患者負性情緒得分和總分與MCMQ問卷中面對因子呈負相關,而與回避和屈服因子呈正相關(P < 0.05或P < 0.01);脊髓損傷患者的正性情緒精力得分與MCMQ問卷中面對因子呈正相關,而與回避和屈服因子呈負相關(P < 0.05 或P < 0.01)。 結論 脊髓損傷患者的情緒狀況與應對方式密切相關,在工作中應引導患者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以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
[關鍵詞] 脊髓損傷;情緒;應對方式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05(b)-0036-04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ping style and mood state of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LI Hongli1 YANG Ruiling2 MA Li1 LI Xiaohan1▲
1.Nursing College,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13, China; 2.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3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ood state and coping style of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and to explore their correlation. Methods 82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Profile of Mood States-short form (POMS-SF) and 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 (MCMQ), and the data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negative emotion tension-anxiety, depression-dejection, anger-hostility, fatigue-inertia, confusion -bewilderment and the total mood disturbance score were higher than the normal group, and the score of positive emotion vigor-activity was lower than normal group (P < 0.01). As for coping style, the scores of avoidance and acceptance-resign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average (P < 0.05). By correlation analysis each negative emot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nfrontation,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voidance and acceptance-resignation(P < 0.05 or P < 0.01). The positive emotion vigor-activi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nfrontation,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voidance and acceptance-resignation(P < 0.05 or P < 0.01). Conclusion The mood state of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coping style. In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nurse should take positive intervention in view of their coping style, to alleviate the patient's negative emotions.
[Key words] Spinal cord injury; Mood; Coping style
脊髓損傷(spinalcord injury,SCI)是一種嚴重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創(chuàng)傷,創(chuàng)傷引起的脊髓結構、功能損害,造成損傷水平以下脊髓神經(jīng)功能(運動、感覺、括約肌及植物神經(jīng)功能)的障礙。隨著現(xiàn)代化交通和工業(yè)的發(fā)展,脊髓損傷的發(fā)病率正在逐年增加,雖然醫(y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對脊髓損傷患者的處理得到了改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和早期死亡率也逐漸下降,其預期壽命有明顯的增加,但目前絕大部分脊髓損傷尚無法治愈,許多患者將面臨長期甚至終生的殘疾,患者需終生依靠輪椅或其他輔助器械,因此損傷不但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參與社會活動能力[1-2],也會嚴重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本研究通過調查脊髓損傷患者情緒和應對方式的狀況,探討其應對方式與情緒的關系,以期為臨床實施治療、護理和康復工作提供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6月在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康復中心進行治療和康復的脊髓損傷患者82例。入選標準:①經(jīng)CT或MRI確診脊髓損傷;②年齡18周歲以上;③意識清楚,無智力障礙,并同意參與本項研究者。排除標準:①合并顱腦損傷;②患有嚴重的其他急、慢性疾病,如惡性腫瘤、嚴重的心衰、腎衰、肝臟疾病等;③機械輔助呼吸。本研究中男64例,女18例;年齡21~70歲,評價(44.51±13.18)歲。
1.2 調查方法
1.2.1 調查工具 ①簡式簡明心境問卷(POMS-SF)[3]。POMS-SF問卷是一個測量心境狀態(tài)的工具,問卷由30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為5級評分,從0(一點也不)到4(非常地)。問卷包含6個分量表:緊張-焦慮(tension-anxiety,TA)、抑郁-沮喪(depression-dejection,DD)、憤怒-敵意(anger-hostility,AH)、疲乏-遲鈍(fatigue-inertia,F(xiàn)I)、迷惑-混亂(confusion-bewilderment,CB)、精力(vigor-activity,VA),其中前5個為負性情緒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情緒越不好,后1個為正性情緒量表,得分越高表示精力越充沛。情緒總分(total mood disturbance,TMD)由前5個分量表得分之和減去最后1個分量表得分,總分越高表示情緒越差。本次研究中POMS-SF的Cronbach's ɑ系數(shù)為0.875。②醫(yī)學應對方式問卷(MCMQ)[4]。MCMQ量表由20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評分采用4級評分,從1(從不這樣)到4(總是這樣)。量表包含面對、回避和屈服3種應對因子,應對因子得分越高,表明患者使用這種應對策略越多。本次研究中MCMQ的Cronbach's ɑ系數(shù)為0.679。
1.2.2 調查方法 上報醫(yī)院醫(yī)學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獲批后,在研究對象知情同意的情況下,研究人員在病室內與研究對象進行面對面的訪談。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相關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脊髓損傷患者的情緒得分情況
將脊髓損傷患者POMS-SF量表的各維度得分和總分與王建平等[5]研究的常模進行比較,患者的TMD和TA、DD、AH、FI、CB負性情緒得分顯著高于常模,正性情緒VA維度得分顯著低于常模(P < 0.01),見表1。
2.2 脊髓損傷患者的應對方式
將脊髓損傷患者MCMQ問卷的各因子得分與國內常模[6]進行比較,回避和屈服應對因子顯著高于常模(P < 0.05),面對因子與常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脊髓損傷患者的應對方式和情緒的相關分析
脊髓損傷患者負性情緒得分TA、DD、AH、FI、CB和TMD得分與MCMQ問卷中面對因子呈負相關,而與回避和屈服因子呈正相關(P < 0.05或P < 0.01);患者的正性情緒VA因子與面對因子呈正相關,而與回避和屈服因子呈負相關(P < 0.05或P < 0.01)。見表3。
3 討論
由于脊髓損傷患者大多為突發(fā)事故意外受傷,造成損傷水平以下脊髓神經(jīng)功能(運動、感覺、括約肌及植物神經(jīng)功能)的障礙,導致患者行動受限,生活無法自理,患者的生理狀況和社會地位的突然改變,且治療效果與患者期望相差甚遠,使患者擔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出現(xiàn)一系列非特異性心理反應,嚴重影響其心理狀態(tài),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心理情緒問題[7-8]。本研究結果顯示,脊髓損傷患者的負性情緒TA、DD、AH、FI、CB得分和和TMD得分顯著高于常模,而正性情緒VA得分顯著低于常模,結果表明脊髓損傷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情緒問題。脊髓損傷造成的癱瘓使患者無法接受突如其來的殘廢的現(xiàn)實,因此會出現(xiàn)TA、DD、AH等負性情緒。此外損傷造成嚴重功能障礙,患者需要長期的治療康復過程,容易發(fā)生壓瘡、泌尿系感染、體位性低血壓、肺不張、深靜脈栓塞等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不但影響了患者的康復效果,還會進一步加重了患者的負性情緒。另外,因損傷導致的功能障礙,多數(shù)患者需在家庭成員的照護下才能完成基本生活活動,如清潔、進食、如廁等[9],導致患者的自尊心受損,容易產(chǎn)生自卑感和無價值感。脊髓損傷患者面對從未體驗過的殘疾狀態(tài)和由此引發(fā)的各種壓力,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反應,這些反應直接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如睡眠、飲食、精神狀態(tài)等,影響治療的連續(xù)性。臨床工作人員在關注患者軀體康復的同時,還應深入細致地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提供有效的心理護理措施以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
應對方式又稱應對策略,是患者在應激狀態(tài)下及時處理應激事件、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種手段,是壓力過程的一個中介變量,對身心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10-11]。面對壓力,個體的反應和應對策略不同,個體的應對策略主要有三種,即面對、回避、屈服。面對是一種積極的應對方式,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預后有著較為積極的促進作用;回避和屈服是消極的應對方式,回避是一種本能的逃避的應對方式,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漠視與淡化;屈服是一種對疾病的妥協(xié)狀態(tài),主要表現(xiàn)為聽之任之,對治療康復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本研究將脊髓損傷患者的應對方式與國內常模進行分析,顯示本組患者的回避和屈服應對得分高于常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面對應對得分與常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提示脊髓損傷患者與患者群體相比,消極應對方式使用的較多,說明在面對身心痛苦時,脊髓損傷患者不能理智地處理問題來疏解心理壓力。采取回避應對方式的患者,從心理上拒絕了解損傷的嚴重程度和治療康復情況,在治療康復過程中完全依賴他人,對治療與康復護理不重視,從而影響康復護理的依從性。采用屈服的應對方式的患者,對治療康復失去信心,只是接受現(xiàn)實,也影響著對康復護理的依從性。當患者無法面對脊髓損傷的嚴重后果時,回避和屈服消極應對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脊髓損傷患者的自尊,為患者提供有效的緩沖,減輕因功能喪失產(chǎn)生的無助感;但如果長期使用,會影響患者對康復護理的依從性,不利于患者的遠期康復目標[12]。脊髓損傷對患者來說是一種壓力事件,應對在脊髓損傷患者康復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注意評估脊髓損傷患者在面對創(chuàng)傷時所采取的應對策略,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幫助其調整認知系統(tǒng)以積極面對損傷,從而提高患者對康復護理的依從性。
本研究相關性分析顯示,脊髓損傷患者負性情緒得分TA、DD、AH、FI、CB和TMD得分與MCMQ問卷中面對因子呈負相關,而與回避和屈服因子呈正相關;患者的正性情緒VA因子與面對因子呈正相關,而與回避和屈服因子呈負相關。結果說明脊髓損傷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與應對方式關系密切,回避和屈服消極應對有損于其心理健康,而面對積極應對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采用消極應對策略的患者對恢復健康沒有指望,認為自己對疾病無能為力,對于損傷只能聽天由命,對自己今后的事情也不關心,因此回避和屈服會加重或增加患者的負性情緒;而面對應對則有利于患者去尋求和接受社會支持,增加對治療康復的依從性,從而緩解或避免患者的負性情緒發(fā)生。Kennedy等[13]研究以Lazarus和Folkman的壓力與應對交互作用理論為框架,通過對脊髓患者進行有效應對培訓(coping effectiveness training),降低了患者的抑郁和焦慮情緒的發(fā)生率。因此醫(yī)護人員在工作中應對脊髓損傷患者的應對方式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培養(yǎng)其的積極應對策略,以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
綜上所述,脊髓損傷患者的情緒狀況有待于進一步改善,患者在治療康復過程中使用較多的消極應對方式,而消極的應對與患者的負性情緒顯著相關。在脊髓損傷患者的臨床治療與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評估患者的情緒狀況和應對策略,幫助其利用積極的應對方式,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患者的身心康復,最終提高脊髓損傷患者的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曉蓮,肖智真,張虹,等.50例脊髓損傷患者心理狀況、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社會支持情況調查[J].護理學報,2014,21(5):40-42.
[2] Pershouse KJ,Barker RN,Kendall MB,et al. Investigating changes in quality of life and function along the lifespan for people with spinal cord jury [J].Arch Phys Rehabil,2012, 93(3):413-419.
[3] 王建平,陳海勇,蘇文亮,等.簡式簡明心境問卷在癌癥病人應用中的信、效度[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18(6):404-407.
[4]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13(增刊):124-127.
[5] 王建平,林文娟,陳仲庚,等.簡明心境量表(POMS)在中國的試用報告[J].心理學報,2000,32(10):l10-1l4.
[6] 沈曉紅,姜乾金.醫(yī)學應對方式問卷中文版701例測試報告[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0,9(1):18-20.
[7] 陳莉莉,蔡潔,王紅.醫(yī)務社會工作者參與康復護理對脊髓損傷患者功能獨立性和生命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2,19(6):35-38.
[8] 李妍,魚星峰,楊磊,等.脊髓損傷病人康復期心理健康、自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4, 28(5):1691-1693.
[9] Glickman S,Kamm M. Bowel dysfunction in spinal-cord-injury patients [J]. Lancet,1996,347:1651-1653.
[10] 李小妹.護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22.
[11] Maynard MT,Gilson LL,Mathieu JE. Empowerment-fad or fab A multilevel review of the past two decades of research [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2,38(4):1231-1281.
[12] Rubin SE,Roessler RT. Foundation of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process[M].Austin,TX:PRO-ED,2008:215-266.
[13] Kennedy P,Duff J,Evans M,et al. Coping effectiveness training reduce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following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ies [J]. Br J Clin Psychol,2003,42(3):41-52.
(收稿日期:2015-01-26 本文編輯:程 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