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小學生感恩教育研究綜述

2015-08-15 00:46:09郝振君蘇亮亮
現(xiàn)代教育科學 2015年8期
關鍵詞:意識小學生學校

郝振君 蘇亮亮

(寧夏大學 教育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德育是五育之首,而感恩教育又是德育的重要內容,懂得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然而目前我國小學生的一些行為讓人擔憂。情感冷漠、以自我為中心在中國孩子身上表現(xiàn)突出:不懂得父母家人的辛苦,想要什么馬上就要得到;浪費食物、亂扔垃圾,缺乏規(guī)范意識。思考這些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有學校方面的,也有家庭和社會方面的。對小學生實施感恩教育,不僅有利于我們進一步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而且有助于促進學生感恩意識的形成和感恩行為的發(fā)展,最終培養(yǎng)人格健全的孩子。

一、小學生感恩教育的相關概念界定

感恩一詞來源于拉丁文,意思是得到恩惠、使人愉快的?!冬F(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將感恩解釋為:感激別人對自己的恩德?!杜=蜃值洹穼Ω卸鞯慕忉尀椋喊训玫胶锰幍母屑こ尸F(xiàn)出來并且回饋于他人。有學者認為,“感恩”是個體感知到外界給予自身的恩惠,在內心產生認可,并意欲回饋的一種情緒體驗。

關于感恩教育的概念,目前學術界比較認同的是學者陶志瓊的觀點: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與感恩、報恩和施恩有關的人文教育,是一種以情動情、以德報德的教育。

小學生感恩教育是指在小學階段,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對小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的感恩人文教育。王律言認為,小學生感恩教育是指在小學階段,通過創(chuàng)設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開展合適的活動,讓小學生與父母、教師、同伴、集體、社會以及大自然等充分接觸,引導學生體驗、感悟來自父母、教師、同伴、集體、社會的恩情和來自大自然的恩澤,并自覺將內在體驗轉化為感恩行為,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逐步幫助學生養(yǎng)成感恩的心態(tài)和習慣,使感恩成為學生自覺思維意識和行為習慣的一個教育過程。

綜上所述,感恩是個體感知到周圍的人和事物給自己帶來的方便和恩惠,并且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意欲回饋的一種心理活動。感恩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是做人的基本修養(yǎng),是每個人都應堅守的基本道德準則。

在本研究中,小學生感恩教育是指在小學階段,以學校為主,家庭、社會互相配合,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意識、感恩能力、感恩行為的教育,培養(yǎng)小學生對父母、老師、同學、集體、社會以及自然的感恩情懷,并將感恩付諸實踐的教育活動過程。

二、當前小學生感恩教育現(xiàn)狀及問題

研讀相關文獻之后發(fā)現(xiàn),目前小學生感恩教育主要存在兩大問題:學校感恩教育低效,小學生感恩意識與感恩行為之間存在差距。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不斷向縱深發(fā)展,重智輕德的現(xiàn)狀有所改變,但學校感恩教育的現(xiàn)狀仍然不容樂觀,小學生感恩意識不強,感恩能力不高。

(一)學校感恩教育低效

有學者將小學生感恩教育的低效性總結為以下幾方面:在學校道德教育中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德育團隊,班主任承擔了較多的責任,其他任課老師尤其是德育老師承擔的責任較少,并且教師在平時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感恩品質的意識不強;小學進行感恩教育的形式多為“念課本”,其次是講故事和由學生查資料發(fā)言,學校的感恩實踐活動少,形式單一。

感恩教育的常規(guī)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寫感想、表決心、立壯志,每逢節(jié)假日會組織學生進行孝敬父母、感恩老師的相關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將課堂上學習的價值觀念付諸實踐。但是一些感恩行動有些變味,教師節(jié)成了“教師劫”,家長認為不給教師送禮,教師可能會對自己的孩子有不同的對待。因此,有些家長盡管心里有意見,但不敢表達出來,敢怒而不敢言。學校組織的“感恩”活動雖然不在少數(shù),但一些活動流于形式,熱起來的時候很熱,一旦冷下去了就很難再熱起來,感恩教育的實效性值得思考。

(二)小學生感恩行為與感恩意識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從付榮、王律言、杜叢穎、萬娟等人的研究可以看出:小學生的感恩意識總體是積極向上的,大多數(shù)學生都有感恩意識,對父母的付出、老師的關照、同伴的幫助從內心是認同的,但在感恩國家、感恩社會、感恩自然父母表現(xiàn)還不盡如人意。小學生感恩父母、教師的行為有:父母心情不好時會安慰父母,幫父母干家務活;努力學習考出好成績;送禮物給教師表達祝福;同學之間互相交換小禮物表示友好。小學生對自己得到的恩惠也有一定認知和體驗,也有回報的愿望。但在實際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與感恩行為之間還有一定的距離。學生往往在學校設定的活動中會表現(xiàn)出感恩行為,但感恩的自覺性不夠,不能把感恩舉動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還缺乏責任感。

(三)小學生感恩教育學校層面的問題梳理

學校是小學生感恩教育的主陣地,但目前學校的感恩教育在實踐層面還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教育體制的頑疾和應試教育的片面性導致一些教育者片面理解學校教育的使命,致使學校重智輕德,忽視了對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

其次,不少教師的感恩教育意識不強,在平時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承擔的責任較多,其他任課教師承擔責任較少。

第三,道德教育教材邏輯體系不完整,感恩教育內容不系統(tǒng),感恩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開發(fā)。

第四,小學生的感恩意識和品德培養(yǎng)更多通過課程來實現(xiàn),只要學生記住了相關知識,考試得了高分,似乎就認為達到了教育目標,對感恩教育的實效沒有更多的關注。

第五,感恩教育所輻射的層面過于單一,只是在學校有所體現(xiàn),但學校的感恩教育很多時候又流于形式,不少人認為感恩教育就是搞各種各樣的活動,沒有將感恩教育活動落實到實際生活中;作為青少年德育啟蒙之初的家庭,沒有把感恩教育落實到孩子的日常生活當中。

第六,校園文化建設中,缺少感恩教育的氛圍營造和潛移默化的熏陶。

第七,感恩評價機制缺乏。在學校教育中,沒有建立一個恰當?shù)脑u價體系來評價學生的感恩意識與行為,而且本身這種評價機制的建立也是目前一個很大的難題,很難確定一個具體的參照標準。

三、小學生感恩教育現(xiàn)狀和問題的原因分析

小學生感恩行動與感恩意識之間有差距,學校所進行的感恩教育工作低效的原因來自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小學生自身。

(一)社會層面的原因

在當今社會多元文化背景下,尚未形成完整、系統(tǒng)、科學的道德價值規(guī)范體系,個人私欲、動機、本能肆意膨脹,社會極端個人主義與自私自利行為無形中影響到了感恩教育的實施;同時社會上的一些負面報道也起到了負面效應:善良、同情他人會讓自己惹上麻煩,幫助別人有可能換來無盡的麻煩和誤解,這些現(xiàn)象對人們的道德價值取向造成了極大沖擊。李曉平認為,不良社會風氣導致小學生感恩品質缺失。萬娟認為,在信息高速發(fā)展的網(wǎng)絡時代,我們原有的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道德觀念正在經受著與西方文化、價值觀念碰撞的考驗,這對外界刺激缺乏足夠辨別經驗的孩子來說,足以讓他們形成另類的道德判斷標準;家庭經濟條件的差距,也日益成為顯著的不良社會因素;感恩教育缺乏榜樣的樹立與宣傳。

(二)學校層面的原因

杜叢穎認為,導致學校感恩教育低效的原因有:學校層面對德育工作不夠重視,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團隊,班主任對德育工作理解有偏差,教師缺乏感恩教育的有關知識;學校中感恩實踐活動較少,對校園文化環(huán)境的教育作用重視不足;缺乏系統(tǒng)的感恩教育體系。萬娟認為,傳統(tǒng)應試教育已經不能全面地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付榮認為,小學對感恩教育的忽視,教師感恩教育的目標不明確,孝文化下的感恩教育資源缺乏開發(fā)和整合,感恩教育的方法不重實效等。

(三)家庭層面的原因

有學者提出: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過分呵護與溺愛,錯誤的人才培養(yǎng)觀念,即過分注重文化知識的學習,忽視感恩品質的培養(yǎng);家校合作不足。王律言分析到:首先,家長偏重孩子智育的發(fā)展;其次,現(xiàn)代家庭中“4+2+1”的結構已成為普遍模式,這種家庭結構導致家庭成為一個沒有“兒童世界”的家庭。再次,由于生活條件日益優(yōu)越,以及家庭結構簡單導致孩子受到的關愛比較集中,從而使孩子只知道享受,不懂得奉獻和付出。付榮認為,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結構消解了孩子的感恩情懷,家長偏重學習成績的期望誤導了孩子的感恩方式。李曉平認為,很多父母缺乏對家庭教育的正確理解。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許多父母的教育理念還停留在分數(shù)至上的層面,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視。

家庭教育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小學生的感恩教育不僅需要學校高度重視,同時也需要家庭與學校的密切配合,目標統(tǒng)一,做好榜樣示范作用,才能達到最佳教育效果。

(四)小學生自身道德發(fā)展水平的局限

小學生對感恩知識的理解從比較膚淺、表面發(fā)展到比較全面、深入的理解。對感恩品質的評價,從只注意行為的結果發(fā)展到能綜合考慮動機和結果的統(tǒng)一。對感恩原則的掌握從受外部情境因素的制約逐步發(fā)展到受內部道德原則和信念的制約。皮亞杰的道德認知發(fā)展理論認為,兒童的道德發(fā)展水平從他律向自律發(fā)展,這個過程發(fā)生在八九歲以后,發(fā)展到自律階段的兒童已不再無條件服從權威,而開始有自己的獨立判斷,其主體性日趨顯現(xiàn)。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以成功父母為攀比的參照體系,導致小學生感恩意識淡薄。由于道德是由他律向自律發(fā)展的一個過程,小學生由于自身道德發(fā)展的局限性,缺少對事物全面深刻的判斷,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做出錯誤的決定。

四、小學生感恩教育的策略

將付榮、王養(yǎng)娟、汪依桃、李少平、程娟等人關于小學生感恩教育的策略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層面:學校層面、家庭層面、社會環(huán)境層面。

(一)學校應重視感恩教育

李曉平提出,學校教育應正確定位:重視人格培養(yǎng)和習慣養(yǎng)成,將感恩教育活動常態(tài)化,并體現(xiàn)在學校教育的各個層面。學校應開發(fā)系統(tǒng)的感恩教育校本課程,分年齡、分學段,定期給學生開設感恩教育課程。利用感恩節(jié)、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三八婦女節(jié)、重陽節(jié)等相關節(jié)日,組織學生開展系列感恩教育活動,以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提升其感恩行為和感恩能力。

(二)教師應提高感恩教育意識,做好榜樣示范

李小平說:“教師應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以身作則?!备稑s提出:“教師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內化為自己的教育信念:為學生樹立感恩的道德榜樣;有效開發(fā)并整合孝文化中的感恩教育資源,挖掘課程中的感恩教育資源;開展豐富的以感恩父母、感恩教師、感恩學校、感恩社會、感恩國家、感恩地球、感恩生命等為主題的感恩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感恩價值觀。”

(三)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滲透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的滲透模式主要表現(xiàn)在通過學科教學、班級管理活動、集體活動和學校生活進行感恩意識的滲透;課堂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是實施感恩教育的主渠道。

除此之外,汪依桃還提出三種感恩教育模式:情境教育模式,辨析式教育模式和實踐教育模式。情境教育模式中的感恩情境包括說明情境和體驗情境;辨析式教育模式主要是通過在學生的學習生活、日常交往中運用辯論、討論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反思意識,澄清錯誤的感恩認識,抵制消極的感恩現(xiàn)象,在自我否定和自我升華中形成正確、合理的感恩意識。實踐教育模式,是指應將感恩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為培養(yǎng)社會群體的感恩情懷創(chuàng)造機會,搭建平臺。苑玉華、祝瓊提出,捕捉時機,實施感恩教育:在情感朗讀中體驗,在思維訓練中深化,并付諸實際行動。

(四)創(chuàng)造校園感恩文化氛圍

常少玲提出,營造和諧的校園風氣,增強小學生的感恩情懷,樹立新的教育理念,豐富感恩教育資源,完善感恩教育內容,搭建感恩教育平臺,多種形式開展感恩教育。主題教育是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有效手段,課外活動是小學生接受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徑。王養(yǎng)娟提出,應創(chuàng)設感恩氛圍,喚起學生感恩之心,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學會感恩:開展感恩啟蒙教育活動,舉辦感恩互動慶典活動,開展感恩實踐活動,充分挖掘感恩教育資源。

感恩教育活動形式主要有:利用升旗儀式、廣播、櫥窗、黑板報、手抄報等形式大力宣傳感恩;在班級開展各種形式的具有感恩教育性質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寫感恩日記做起,教會學生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感恩。

因此,針對小學生的感恩教育策略,學者以及一線教師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學校層面,提出許多具體可行的策略。比如,學校重視營造感恩氛圍,教師重視加強感恩教育意識,將感恩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層面。創(chuàng)建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發(fā)揮教育的整體效應。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將兒童比喻為大理石,他說要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這六位雕塑家就是:家庭、學校、兒童所在集體、兒童本人、書籍以及偶然因素。當然,對兒童的感恩教育,學校是主陣地,但這并不意味著學校是唯一的雕塑家。家長、社會同樣是很重要的塑造兒童的雕塑家。只有學校、家長、社會這些因素形成合力,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給學校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的同時,對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也應該集中更多的注意力。

(五)家庭是伴隨孩子成長的重要環(huán)境

首先,家長要創(chuàng)造和諧的家庭文化環(huán)境,家庭成員之間要形成和諧友好、相互尊重體諒的關系;其次,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應是民主的,而不是過分寵愛或者暴力的,給孩子愛的同時也教會孩子去愛別人;再次,家長應抽時間陪孩子親近自然,認識自然,了解自然,培養(yǎng)感恩自然的情感;最后,家長發(fā)揮榜樣的作用,言傳不如身教,應用自己的實際行為教會孩子如何去感恩。

(六)社會應形成對感恩行為的保護和支持系統(tǒng)

社會環(huán)境的各方面都會影響到小學生的成長。在相關報道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出于好心扶起摔倒在地的老人而被其家人告上法庭的案例,這樣的報道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家長教育孩子不要輕易去幫助別人,否則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因此,社會應加強對感恩行為的保護和支持,使好的行為能得到好的結果。首先,應充分挖掘、開發(fā)我國的傳統(tǒng)道德教育資源,組織專家學者開發(fā)感恩教育資源,形成系統(tǒng)的感恩教育內容體系。其次,充分發(fā)揮媒體網(wǎng)絡的傳播效應,加強對正面、積極的感恩事例的宣傳,讓小學生多看感恩故事,多聽感恩報道,把感恩作為積極向上的思維方式和謙卑的人生態(tài)度,當作幸福的情感體驗和一種能使自己努力上進的動力源泉。

總之,感恩教育是小學生道德教育的訴求,是培養(yǎng)孩子責任感和良好自我意識的重要途徑。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之心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學校、社會、家庭各方面應該齊心協(xié)力,做感恩教育的有心人,讓感恩教育走入校園,融入生活,走進社會,這樣感恩的氛圍才會更加濃厚,社會才會更加和諧,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加友好。

[1]常少玲.淺談小學生感恩教育實施方法[J].新課程學習(下),2014,7.

[2]程娟.淺談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感恩意識[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4,7.

[3]戴小媛,侯永新,梁媛.小學生感恩意識現(xiàn)狀調查及應對策略思考[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14,2.

[4]杜叢穎.小學生感恩教育現(xiàn)狀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5.

[5]付榮.學會感恩——孝文化影響下我國中小學生感恩教育問題之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6.

[6]李曉平.從小學生感恩行為現(xiàn)狀中投射出的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4,9.

[7]李云喜.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感恩教育[J].學園,2014,6.

[8]毛燕.小學生感恩教育實施的實踐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6.

[9]彭麗君,王德興.淺析當代小學生感恩意識淡薄的原因[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3,7.

[10]秦忠利.也談小學生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4,1.

[11]熱依拉·依布拉音.小學生實施感恩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青春歲月,2012,12.

[12]田瓊瑤.芻議小學生的感恩教育[J].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3卷),2010,7.

[13]萬娟.小學生感恩意識的特點、影響因素及培養(yǎng)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0,3.

[14]王連福.小學生道德課程校本教材內容體系構建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5.

[15]王律言.小學感恩教育實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3.

[16]王養(yǎng)娟.小學生感恩教育初探[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3,3.

[17]汪依桃.傳承感恩文化探究感恩教育模式[J].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5.

[18]苑玉華,祝瓊.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感恩教育[J].新課程(上),2014,4.

猜你喜歡
意識小學生學校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怎樣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甘肅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增強“四個意識”發(fā)揮“四大作用”
人大建設(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識不會死
奧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人大建設(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學校推介
留學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我是小學生
奇妙學校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欤∥也换貙W校了!
非常小學生
大城县| 绵竹市| 漾濞| 陇川县| 观塘区| 抚宁县| 贵港市| 崇左市| 深州市| 惠东县| 龙江县| 阜新市| 鸡泽县| 株洲县| 邵阳县| 屏东县| 武强县| 长岭县| 鸡西市| 廊坊市| 柳林县| 方山县| 张掖市| 循化| 镇宁| 枣强县| 仪陇县| 望谟县| 洞口县| 肥乡县| 竹山县| 密云县| 会理县| 项城市| 久治县| 泰和县| 尼玛县| 鄂托克前旗| 沁源县| 明光市| 全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