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姬偉杰,吳君輝,韓瀟弘毅
(空軍西安飛行學院,710306)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要常在山地、高原山區(qū)遂行飛行任務,因此,掌握山地、高原山區(qū)領(lǐng)航的本領(lǐng),有著重要的意義。
山地、高原山區(qū)領(lǐng)航的特點是:地形復雜,發(fā)現(xiàn)、識別目標困難;雷達、導航設備少,而且有效距離縮短;真高變化頻繁,領(lǐng)航測算復雜;天氣多變,氣流擾動強烈,可供降落的場地少。在高原山區(qū)飛行,還常常具有高空飛行,中、低空領(lǐng)航的特點。
山地、高原山區(qū)最明顯的地標是山。山峰、山口、山墻,在遠處可以發(fā)現(xiàn)。尤其是突出于群山之上的山峰或雪山,大多高巍拔立,陡峭險峻,明顯易辨,發(fā)現(xiàn)距離更遠。例如,在青藏高原上,5000~5500m以上的山峰和雪山,遠在100~200km以外就能看見,是判定飛機概略位置的良好地標,因而有"導航山"之稱。山峰和雪山的外貌,從不同方向看去,常常不一樣,正像詩中所描述的"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記住從不同方向觀察時山峰和雪山的特殊外貌,就像記住導航臺的頻率和呼號一樣,有助于在空中迅速地辨認出這些山峰和雪山。
山的覆蓋和色調(diào),常因地區(qū)、季節(jié)而異。如青藏高原山區(qū),北部雪線較高,南部雪線較低 ;夏季冰融雪消,雪線上升,冬季遍地積雪,山野茫茫。就是在同一地區(qū),各處山嶺也不盡相同。掌握這些特點,不但有助于觀察地標,而且也可以用來判定飛行所在概略區(qū)域。
山地、高原山區(qū)的河流比較多。在融雪和降雨期間,還往往出現(xiàn)季節(jié)性的小河、小湖;而在枯水季節(jié),卻又只剩下干旱的谷底,較難辨認。
蜿蜒于深山峽谷中的河流從空中看去,時隱時現(xiàn),通常只能根據(jù)曲折的山谷來尋找。有時甚至要臨近上空才能看見。這種情況,像長江上游的通天河、金沙江那樣大的河流,也不例外。但是流經(jīng)高原地帶或?qū)掗熀庸鹊暮恿?,以及比較大的湖泊,都非常明顯,很遠就能發(fā)現(xiàn) ,常常是良好的地標。
山地公路比較少,大多通過河谷、山隘、山麓,蜿蜒曲折,不容易看到全貌。盤繞于高山密林中的公路,斷斷續(xù)續(xù),更難發(fā)現(xiàn)。高原山區(qū)公路雖少,但在比較平坦的地區(qū),路面與山地色調(diào)不同,鮮明可辨,有時利用它們本身的特點,就可以判定飛機的概略位置。山地鐵路很少,且受隧道、山巒的影響,較難發(fā)現(xiàn)。
山地、高原山區(qū)的城鎮(zhèn)比較少,而且分布不均勻,多數(shù)坐落在山溝、河谷和山坡上,但是在各個地區(qū)又有其不同特點。如我國北部山地的城鎮(zhèn),色澤常同土色相近,不很明顯;長江以南諸山地,城鎮(zhèn)比較多,大多傍江河而筑,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高原山區(qū),城鎮(zhèn)稀少,多分布在河湖畔或公路旁,規(guī)模一般都比較小。此外,高原山區(qū)地圖上的某些地名,可能是某個季節(jié)的游牧場所,其它季節(jié)往往渺無人煙。
山地、高原山區(qū),不但地標稀少,而且視線常常被山阻隔,不能提前發(fā)現(xiàn)山后或山谷中的地標,在山高谷深地區(qū),甚至要飛臨上空才能看見,觀察的時間很短。在背陽的山影里,光線陰暗,特別是清晨和傍晚,山影很長,光線更暗,觀察山影中的地標,發(fā)現(xiàn)、識別都很困難。
基于以上情況,在山地、高原山區(qū)飛行時,應當注意利用突出的山峰、雪山和明顯的湖泊 、河流來掌握概略位置;一旦有城鎮(zhèn)、橋梁、路叉、河灣等地標,則要抓緊機會判定精確位置。搜索山谷中的村鎮(zhèn)、河流等地標,應充分考慮到地形對視界的影響。通常,在航線與山谷平行的情況下,要盡量減少航跡的方向偏差,以免偏出山谷找不到預定地標;在航線與山谷有較大交角的情況下,則要強調(diào)掌握準確的預達時刻。辨認地標需要特別注意它同周圍的山峰、山口、湖泊的相關(guān)位置。
在山地、由于真高經(jīng)常變化,不宜用垂直觀測角計算地面距離。如果要用遠處的山峰、湖泊來確定位置,最好測出它的方位角,按兩條方位線定位;或采用與一電臺定位相同的方法 ,先后測出地標的兩個相對方位角,再按相對方位角和飛過距離算出地標的距離定位。
在山地、高原山區(qū),有時還需要在峽谷內(nèi)飛行。這時,由于峽谷多曲折,不便于保持固定航向,所以主要依靠觀察地標來確定位置。但在這種情況下,仍應按推算或用位置指示器、自動領(lǐng)航儀等來掌握概略位置,否則很容易認錯地標而造成迷航。
山地、高原山區(qū)的無線電導航設備比較少,而且在使用時還要受到山地效應的影響,因而定位時也有其特點。
用中、長波電臺定位時,因為山地效應的影響,其有效距離和測方位角的準確性都有所降低。設置在山地的導航臺因受山地效應的影響,其有效距離約比平原地區(qū)同樣的電臺縮短一半以上。為了減小山地效應的影響,在山地用中、長波電臺定位,應當在較高的高度上或離山峰較遠處進行。一般情況下只要離山頂?shù)母叨仍?500m以上,測方位角的誤差就很少超過5~10°;離山坡、山峰大于10~20倍波長,山地反射的影響就基本消失。選用電臺時應當考慮到飛機、山峰、電臺之間的相關(guān)位置。通常,飛機和電臺位于山峰兩側(cè)時,誤差比較?。伙w機位于山峰與電臺之間時,誤差比較大。
由于超短波的傳播被山阻隔,因而在山地,以超短波工作的定向臺、電臺以及地面雷達等 ,有效距離將大為縮短,使用的范圍也大為減小。
在山地、高原山區(qū)使用機上雷達,因為脈沖波被山峰阻擋,很難看到溝谷里的城鎮(zhèn)和河流 ,而且河流和峽谷的影像容易混淆,應注意區(qū)分;通常河流在熒光屏上顯示為彎曲較大的黑帶,峽谷一般為寬且緩直的黑帶。
山峰雖然給觀察雷達地標造成了困難,但是,在山勢起伏急劇的地區(qū),突出的山峰和山脊 ,山口、山谷和河谷,在熒光屏上都具有特殊影像,而且非常清晰,容易識別。某些高大陡峭的山峰,反射信號特別強,100km以外就可以發(fā)現(xiàn)。因此,在山地、高原山區(qū)飛行時 ,根據(jù)山的影像來判斷概略位置是比較容易的,測量偏流和地速也很方便。
山地,特別是高原山區(qū),少數(shù)地方實際勘測次數(shù)較少,地圖欠精確。在這些地區(qū)飛行,應選擇出版年月最新的地圖,作為主要的航行地圖,并利用幾種不同比例尺的地圖和搜集到的航行資料,對航行地圖進行補充和校正。
山地、高原山區(qū)飛行的航線,常常是靠近易于識別的山峰、湖泊以及河流、公路等線狀地標,并且盡可能避開高大山峰及天氣變化異常又難以掌握的區(qū)域。各基本點大多為居民點、公路交叉點,以及湖泊、河灣等天然地標。選擇檢查點應充分考慮地形對視界的影響,盡可能選擇那些便于從航線上觀察的位于山坡上或?qū)掗熀庸戎械牡貥?。從平地、河谷飛向山地時,為了保證后續(xù)航行的準確性,最好在入山前選擇一檢查點。此外,高原有些機場修建在山谷中,起飛后,只能沿山谷方向上升,不便于立即出航。因此,航線起點應選在便于上升出航的山谷地帶,航線終點應選在便于下降著陸的山谷地帶。
畫出航線以后,對沿航線的高大山峰及其標高,應做出醒目標記,雪山應做出特殊標記,必要時還應標明主要的山溝和山谷的方向。
研究沿航線的地形、地標除包括一般內(nèi)容外,要著重研究沿航線山的分布、位置、走向、外形和色調(diào);突出的山峰、雪峰的識別特征和能見距離,從不同方向觀察時的特點;各段航線的最大標高,等等。此外,對于沿航線的峽谷,還應當了解它們的寬度、曲折情況和谷內(nèi)的地形,以及峽谷兩端的情況(開闊的還是被山嶺遮斷的“死胡同”),以便確定能否進入峽谷飛行,研究后,應根據(jù)地形分段計算飛行安全高度。在某些山勢陡峭的地區(qū),為了避開強烈的升降氣流和亂流的影響,飛行安全高度應比山頂高1000m。
研究無線電導航設備,主要應了解它們的分布情況,在不同高度上的有效距離,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誤差和利用的可能性,并定出使用預案。對沿航線的雷達地標如山峰、河谷、湖泊等在熒光屏上的影像特點,也要詳細研究。
此外,還需了解可能影響磁羅盤指示的地磁異常區(qū)的位置和范圍,以便在飛行中采取適當?shù)拇胧?/p>
由于山地上空的風變化比較顯著,在500~1000m以下,山前、山后的風常不一樣,在1000m以上還可能受到駐波的影響,因此,還要根據(jù)地形和飛行高度,研究求風的時機和方法,并明確在山地測量地速、真高的地段和方法。
山地、高原山區(qū)、天氣變化急劇,陰晴不定,而且容易發(fā)生地形雷暴。所以,飛行前應根據(jù)天氣預報和地形情況,詳細研究:一旦天氣變壞和遭遇雷暴時的處置方法,以及在峽谷中飛行遇到云層時的措施。此外,由于山地、高原山區(qū)可供降落的場地很少,對本場天氣變壞和飛機故障時的領(lǐng)航處置,也應詳加研究。并根據(jù)飛行區(qū)域的地形和機場情況,選擇一些距離比較近的機場作為備降機場,以及在航線附近選擇一些可供迫降的場地。
在山地、高原山區(qū)迷航,通常要上升高度,以減小山地效應的影響,和擴大觀察范圍。復航除按一般方法進行外,還可以飛向附近明顯的山峰、雪峰或湖泊。
[1]潘士先.譜估計和自適應濾波[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1.
[2]段宇.濾波技術(shù)在捷聯(lián)式慣性導航系統(tǒng)中應用研究[D].碩士論文,1991.
[3]劉然.微弱GPS信號捕獲與跟蹤算法的研究[D].碩士論文,2012.
[4]張常云.自適應濾波方法研究[J].航空學報,1998;12:96-99.
[5]寇艷紅譯.GPS原理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7.
[6]李慶揚等.數(shù)值分析[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6.
[7]劉基余.GPS衛(wèi)星導航定位原理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