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芳 劉欣蕾
(遼寧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大連116029)
人類自然語言特有的模糊屬性,使得語言的內(nèi)涵更加豐富,表達更加靈活多樣。模糊理論的誕生始于Zadeh(1965)提出的“模糊集”概念。受其影響,Lackoff(1972)首次提出了模糊限制語的概念,意指一些“有意把事情弄得更加模糊或更不模糊的詞語”。
綜觀文獻,我們發(fā)現(xiàn)模糊限制語的概念界定、分類、研究內(nèi)容及理論視角日趨拓寬,本文對此加以梳理。
Lakoff(1972)認為模糊限制語就是指一些“有意把事情弄得更加模糊或更不模糊的詞語”。盡管這一語義學角度的定義未能清晰地給出確定模糊限制語的標準,但為學者們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由此可見,學者們對模糊限制語的定義,各有側重,但主要圍繞三方面:(1)模糊限制語的模糊性;(2)與話語的真值程度和命題內(nèi)容的關系;(3)通常的表現(xiàn)形式是詞、短語、分詞結構,是一種表達方式。
Brown&Levinson(1987:145)認為模糊限制語為“在某種條件下可以部分地改變話題真值程度的詞、分詞以及詞組”。
Verschueren(1999:193)認為,模糊限制語直接限定命題內(nèi)容,無須對命題的態(tài)度、認知或證據(jù)進行評價,仍可以同等顯示元語用意識的詞語表達方式。
Channel(2000:214)認為模糊限制語是:“表達說話人或作者對所述話題或事件真值的承諾程度的詞語或表達方式。”
Jaszczolt(2004:313)認為模糊限制語是指那些“通過改變真值條件或言語可接受性條件修飾諸如名詞短語、動詞短語或句子等其他范疇的單詞短語或一些小品詞”。
本文認為:模糊限制語應理解為一種修飾性的表達方式,具有模糊性功能的詞、短語、句子等結構;該表達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nèi)對話題的內(nèi)容和真值產(chǎn)生影響,從而使話語表達符合交際需要。
迄今為止,學術界對于模糊限制語的分類仍沒有達成共識。
Zadeh(1965)從語義的角度將模糊限制語分為四類:含有不確定意義的形容詞、副詞(如some,sort of,a little bit,),以-ish,-ly-like等后綴結尾的詞,體現(xiàn)發(fā)話人對話語內(nèi)容的不確定性的短語(如so……that,so……as to),以及使發(fā)話人的命題表達更禮貌更間接的句子結構(如I wonder,As far as I can)。
Kasper(1975)將模糊限制語視為一種降級語,降級語包括:面子標記(如please,can),程度標記(如a bit,a little),客觀標記(如Ithink,I’m afraid),語氣標記(如perhaps,maybe),誘騙標記(如you see,you know),注意力吸引標記(如right,OK),躊躇標記(如well,um),以及從限制標記(如this month)。
在對模糊限制語的分類中,較早并最具影響力的是E.F.Prince(1982)及其同事根據(jù)交流中的模糊性語言是否改變陳述命題的真值條件或愿意分為的兩類:approximator(近似話語)和shields(遮掩語),前者影響命題的真值條件,后者不影響命題命題的真值條件但可以反映說話人對命題的態(tài)度。
何自然(1988)的分類類似Prince,將模糊限制語分為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和緩和型模糊限制語,進一步將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分為程度變動語(adaptors)和范圍變動語(rounders);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分為直接緩和語(plausibility shields)和間接緩和語(attribution shields)。
陳林華、李福?。?994)從語義特征方面將模糊限制語分為五大類:程度模糊限制語(如fairly,almost,as good as)、范圍模糊限制語(如in the region of,on the average roughly)、數(shù)量模糊限制語(如a little,about)、質(zhì)量模糊限制語(如so far as I know,Ithink perhaps)、方式模糊限制語(如Can Isuggest,Iam sorry to tell)。
伍鐵平(1999)按模糊限制語的語法所屬類別將其分成四類。第一類是詞,如英語中的very,regular和漢語中的“非?!焙汀按蟾拧钡龋诙愒谟⒄Z中表現(xiàn)為含有“有點”、“稍微”的模糊意義的詞綴-ish,如greenish boyish漢語中常用“有點兒”表示類似的模糊,如有“點兒累”、“有點兒早”等。第三類是英語中的結構,大多是表示程度的從句結構,如so……that。第四類是表明見解的短語成分,表達說話人的觀點態(tài)度或命題信息來源等,如Ithink,In my opinion,和漢語的“據(jù)我所知”、“某人說”等。
模糊限制語的分類包含了語法學、語義學和語用學等方面,為后來學者的研究提供了選擇性。
模糊限制語的研究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理論視角,主要包括語用視角、認知語用視角及人際功能視角。
語用視角的模糊語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上。Grice的合作原則包括四個準則:數(shù)量準則、質(zhì)量準則、關系準則、方式準則。代陽(2010)認為模糊限制語與合作原則的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表面上數(shù)量準則的違反實質(zhì)上遵循了數(shù)量準則;違反數(shù)量準則是為了遵循質(zhì)量準則;表面違反質(zhì)量準則,實則遵循了質(zhì)量準則,對合作原則的違反產(chǎn)生會話含義。關系準則要求說話者提供的信息必須與談話主題有關,方式準則要求信息必須具體清晰,模糊限制語的使用違背這兩個準則,卻遵循了質(zhì)量原則。所以,在會話中使用模糊限制語看似違背合作原則,實際上卻是對合作原則的遵守,使語言更加精確、得體和嚴謹,促進了溝通,使交際順利進行。模糊限制語的使用也遵循了Brown和Leech的禮貌原則。禮貌原則共有六條準則:得體準則、慷慨準則、贊譽準則、謙虛準則、一致準則、同情準則。模糊限制語體現(xiàn)慷慨準則、得體準則:可以緩和語氣,保護聽話人面子,體現(xiàn)為他人考慮的態(tài)度。模糊限制語體現(xiàn)謙遜準則:主動降低說話者地位,提升他人地位。在交際中遵循禮貌原則、恰當使用模糊限制語使話語含蓄委婉、禮貌客氣,可以有效地調(diào)節(jié)和維系說話者與聽話者之間的平等合作地位,改善人際關系,使交際順利進行。
Sperber&Wilson(1986)的關聯(lián)理論,揭示了交際的理解過程。關聯(lián)理論包括認知原則,即人類的認知傾向于同最大的關聯(lián)相吻合,和關聯(lián)的交際原則,即每一個話語和明示交際行為都應設想為該話語和行為本身具有最佳關聯(lián)性。最佳關聯(lián)性就是聽話人理解話語時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獲得的語境效果。在獲得最佳關聯(lián)的推理的過程中涉及了說話人的態(tài)度、情態(tài)、信息的精準性等各種因素,模糊限制語的使用表面上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交際的信息量,導致聽話人付出的努力增大,關聯(lián)性降低,但事實是模糊限制語的使用不但不會使話語關聯(lián)性降低,反而有利于增加話語的關聯(lián)性。一些廣告中的語言最能反映模糊限制語與關聯(lián)理論之間的關系,恰當使用模糊限制語營造出良好的語境、激發(fā)讀者的好奇心購買欲,產(chǎn)生關聯(lián)期待,使讀者經(jīng)歷從迷惑到恍然大悟的過程,這一過程,也是讀者尋求最佳關聯(lián)的過程。
Halliday(2001)把語言功能分成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人際功能指的是說話人運用語言參加社會活動的能力,即說話者用語言表達對事物的看法和態(tài)度;用語言和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際關系,并用語言影響別人的態(tài)度和行為;同時表達說話人的交際目的。人際功能是通過語氣、情態(tài)和語調(diào)實現(xiàn)的。情態(tài)系統(tǒng)是人際功能的主要實現(xiàn)手段。模糊限制語和情態(tài)具有重疊性和兼容性,被認為是情態(tài)的語言構建手段。把模糊限制語和情態(tài)放在具體的語境、各類語篇中去判斷人際功能,得出女性使用模糊限制語的功能包括:自我保護、自我展示及人際協(xié)調(diào)功能。新聞中的模糊限制語功能:低調(diào)表達、自我保護功能、委婉迂回尊重聽者功能,建立互動、拉近距離功能,增強說服力、獲得聽者認同等功能。
模糊限制語的研究涉及諸多領域。Zadeh(1972)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語義學的分析,指出模糊限制語實際是對某個中心詞進行修飾限制而改變其模糊程度,或?qū)δ硞€明晰中心詞或命題進行修飾限制而使其變得模糊的詞語,即模糊限制語使明晰語義模糊化。他從語義類型上將模糊限制語分為表示能愿、性質(zhì)、狀態(tài)、確定和否定、強調(diào)及推測。Lackoff(1972)指出語義模糊的特點是由于模糊限制語本身概念意義模糊,表示事物在程度或范圍上的差異,用“理想的認知模型”(ICSM)解釋模糊限制語的模糊度。國內(nèi)學者何濟生(1994)、高曉芳(2002)及黎千駒(2007)也分別從語義學角度對模糊限制語進行了探討。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學分析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Brown&Levinson(1987)認為模糊限制語是說話者或聽話者保住面子的消極策略。Fraser(1990)對模糊限制語的施為性,緩和功能,禮貌功能,話語標記功能和模糊限制語的情態(tài)動詞進行了分析。Franken(1997)探討了關聯(lián)理論框架下的模糊限制語。高曉芳(2002)、劉娜(2011)及湯仁云(2013)分別用合作原則和關聯(lián)理論分析了模糊限制語的強調(diào)語用功能。Salager-Meyer(1994)&Schroder(2002)模糊限制語的語篇分析代表,模糊限制語在科技文體中體現(xiàn)語篇內(nèi)容的可靠性及讀者的情感反應,使讀者與作者達成溝通,是“語篇現(xiàn)象”,在語篇各個方面發(fā)揮作用。模糊限制語的人際功能受到國內(nèi)學者的關注,李韌(2007)分析了女性模糊限制語的人際功能;李佐文(2001)從言語交際的角度分析模糊限制語的人際功能;劉湘君(2014)從科普英語語篇中分析模糊限制語的人際功能。通過不同研究視角的回顧模糊限制語的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應用方面,未來模糊限制語的研究也應該體現(xiàn)在跨文化交際、翻譯、對比修辭、語言教學及計算機開發(fā)等應用方面發(fā)展。
模糊限制語的發(fā)展已從最初的哲學、邏輯視角的研究發(fā)展到語義學、語用學、語篇分析、二語習得等領域,并逐漸采用先進的研究方法,運用語料庫進行歷時性的對比研究,并將文化因素納入模糊限制語研究范圍。未來模糊限制語的研究將和先進的研究方法及豐富的語言現(xiàn)象緊密結合。
[1]Franken,N.Vagueness and approximation in relevance theory[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7.
[2]Grice,H.Logic and Conversation[A].NewYork Academic Press.
[3]Kasper,B.Hedged Performance[A].in Cole,P.Syntaxand SemanticsSpeech Acts[C].NewYork:Harcont Brace,1975.
[4]Lakoff,G.Hedges:AStudy inmeaning criteria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A].In:Paranteauet al.(eds)1972.
[5]Leech,G.Principle of pragmatics[M].Longman,1983.
[6]Prince,E.F.,J.Frader,&C.bosk‘On hedginhg in Physician-Physician-Physician Discourse’.Papers from Linguistics and Profession by Rebort,J.1982.
[7]Zadeh,l L.A.‘Fuzzy Sets’.Information and Control 8:338-353.1965.
[8]陳林華,李福印.交際中的模糊限制語[J].外國語,1994(5).
[9]高曉芳,張琴.從合作原則的違反看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含義及其使用特點[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2(4).
[10]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1]黎千駒.模糊語義學導論[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12]李佐文.認知語用學導論[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13]伍鐵平.模糊語言學[M].上海外國語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