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彩
靜心審視我們現(xiàn)在的閱讀教學,講臺上老師唯恐漏掉知識點,講得口干舌燥聲嘶力竭,講臺下學生疲于應付,聽得昏昏欲睡,興味索然,整個課堂如一潭死水,沒有半點波瀾,學習效果自然可想而知。那么如何改變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呢?筆者擬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語設計得好,就如同緩緩拉開的帷幕,使學生看到一幅優(yōu)美的場景。導入形式多樣,不拘一格,總原則是能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讓學生以最佳的興奮狀態(tài)投入學習活動。如教學何其芳的《秋天》時,可這樣導入:“秋,是成熟的季節(jié),是豐收的季節(jié),古往今來的文人對秋的感受各不相同。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描寫秋的詩句。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等,這些詩句在寫景和抒情上有什么共同特點?讓我們從飄落的黃葉和凄冷的秋雨中體會詩人憂愁、凄涼的心境。由此看來,古代文人常借秋景抒發(fā)愁思,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現(xiàn)代作家何其芳的《秋天》,看看作者描寫了怎樣的景,抒發(fā)了怎樣的情”。不需老師多說,學生就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朗讀詩歌,投入新課的學習中去。通過導入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很多,像設置懸念、圖片展示、競猜謎語、音樂導入、角色導入、串珠導入等不一而足,這里不再一一贅述。
中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如能改變教學中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根據(jù)不同文章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即從激發(fā)學生心理傾向出發(fā),選擇最佳教學突破口,以角度的巧妙、切入點的新異,呈現(xiàn)出新穎不俗的教學設計,必能激發(fā)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執(zhí)教課外閱讀篇目《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時,從分析“三拳”入手,描繪“三拳”的格式基本相同,但“三拳”打的部位不同,效果也不同,魯提轄的三次喝罵和鎮(zhèn)關西的三次反應也各有不同,可謂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住了,整堂課興致昂揚,課堂效果也事半功倍。
除了選擇最佳教學突破口外,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還需縮短課文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課堂內(nèi)要有時代的活水流淌。如執(zhí)教劉成章的《安塞腰鼓》時,用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場面及相關資料,讓學生在隆隆的鼓聲和熱血沸騰的畫面中感受生命的力量,受到情感的震撼。探討文章主旨時再向?qū)W生展示陜北人民以前和現(xiàn)在的生活畫面,感受蘊涵其中的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這種設計就為課堂注入了時代的活水,這種時代氣息與學生的思想感情溝通起來,課堂氣氛就會活躍,學生的精神也會極為振奮。
一個學生曾告訴老師:“老師,您上課笑,我們可高興了!”事實表明,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情緒和情感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極大。教師在課堂上應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排除干擾,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朱熹說:“教人不見意趣,必不樂學?!币淮?,上《范進中舉》一課,講到“胡屠戶兇神似的走到跟前,一個嘴巴打?qū)⑷ァ边@一段時,老師瞥見一個同學情不自禁的揮手做了一個“打”的動作。于是請他當場再“表演”一次,只見他腆著肚子大大咧咧地走上前,先挽了一下衣袖,略微一頓,再一巴掌“啪!”的一聲打在“范進”的腦門。此時,課堂氣氛極為活躍,“觀眾”有的贊許,有的舉手要糾正“打”的姿勢。大家發(fā)言后老師說:“只差那么一點就惟妙惟肖了。”教師也來了個示范,同學們看到老師的手沒有打出去時是顫抖的,這正應了“不想胡屠戶雖然大著膽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還是怕的,那手早顫起來”那句話。大家在歡悅的氣氛中,獲得了對課文的深刻印象。這種和諧的氣氛便于學生更好地領會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手法。這堂課上得有情有理,師生樂在其中。
學生的一個普遍特點就是好動、好玩兒,愛做游戲??墒遣簧倮蠋煙o視孩子的這一心理特點,讓孩子成為“木頭人”,一動不動地聽講,結(jié)果使活潑好動的孩子成了“小老頭”,失去了“童心”,也失去學習的興趣。
初中語文課本有許多有趣味的文章,如我們能在備課、設計教案中注意挖掘其中的游戲因素,在教學中適當?shù)卮┎逵螒?,讓學生自己“動一動”、“演一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高漲。如執(zhí)教《皇帝的新裝》時,讓學生自制服裝、道具,然后用舞臺劇的形式表演出來。同學們滑稽而又活靈活現(xiàn)的表演既鍛煉了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又掌握了故事的情節(jié)以及其中的人物形象,課堂效果很好。其他的像《羚羊木雕》、《威尼斯商人》、《變色龍》等都可以借助不同的方式,在“玩兒”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更樂于學。
不少學生喜歡看武俠和偵探小說,其原因之一是作品懸念迭出,引人入勝,教學過程也是如此。在閱讀教學中設置懸念,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自然也能事半功倍。
有位教師不但每節(jié)課都給學生設置懸念,而且經(jīng)常在這節(jié)課就為下節(jié)課設置好懸念,以引起學生的閱讀期待。每次講完課后,他都先讓學生知道下節(jié)課中有哪些“新奇”的東西,如明天準備講陳壽的《隆中對》,他就說:“等下節(jié)課,我給大家講三國故事。”在講完《隆中對》后,他又說:“劉備究竟有沒有實現(xiàn)興復漢室的計劃呢?劉、關、張各自的命運如何?請大家課外閱讀《三國志》或《三國演義》?!边@樣學生不僅課堂上有興趣,而且還能主動地在課后去閱讀文學名著,擴大視野。再如下次講《大自然的語言》,就說:“我有一些漂亮的掛圖,下堂課給大家?guī)??!边@樣預先一說,學生的胃口就被吊起來了,下堂課剛一上,學生就處于一種興奮狀態(tài),課堂效果自然不用多說。
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币胝n堂達到藝術美的境界,必須具有藝術特色的結(jié)束語。結(jié)束語要言有盡而意無窮,要“課已盡,趣猶存”,收束語要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去積極探索未知的世界。有位老師在講《月亮上的足跡》時是這樣收束的:“同學們,人類遠古的祈禱,千古的夢想,有許多將在現(xiàn)代的科學發(fā)展中變成現(xiàn)實。我們,尤其是你們,應該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積極投入到偉大而壯麗的科學事業(yè)中去,為祖國爭光,為人類做出貢獻,為自己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而奮斗。”這樣的結(jié)語激發(fā)了學生攀登科學高峰的雄心大志,激起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渴望。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的藝術是多種多樣的,但每一種激趣都必須建立在激發(fā)學生認識事物的內(nèi)因上,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讓學生在體驗到成功愉悅的基礎上,才能驅(qū)動學生的知情意行,活躍學生的思維,從而達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