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平
在四師六十九團九連,有一位96歲的高壽老人張吉成,大家都感嘆老人有福氣,攤上了一個好兒媳。
王鳳仙就是人們口中的好兒媳,王鳳仙今年57歲,1980年結(jié)婚后就和公婆生活在了一起。因為從小她就生活在一個以尊老愛幼為美德的家庭中,親眼目睹自己的父母精心照顧生病的外公外婆,也將她教育成了一個孝順老人的好孩子。結(jié)婚以來,她從沒有和公婆發(fā)生過爭吵,雖然公公張吉成有時脾氣不太好,在他發(fā)脾氣的時候,王鳳仙就不吭氣,讓著他。等老人脾氣下去了,她再和老人把道理說一說,也就過去了,一家人在一起從不計較。
1998年婆婆去世后,照顧好老公公的責任就落在她和丈夫的肩上。飲食上,她每天都按照老人的喜好做好一日三餐;生活上,老人身上什么時候都是干凈、清爽的。有一年,張吉成老人搬到了女兒家住了一段時間,由于不適應(yīng),還是回到了兒子兒媳家。他認為還是這里住得舒心。2013年4月,已是95歲高齡的張吉成老人身體機能下降,不能獨立行走,最后癱瘓在床。王鳳仙和丈夫更加悉心地照料著老人。有時,老人半夜一兩點鐘喊餓,王鳳仙都趕緊爬起來給他做飯。有時怕他半夜要吃來不及,她白天都把老人愛吃的餃子包好、凍上,隨時給他準備好,吃完了再給他包。老人愛吃手搟面條,她都及時搟好放著,生怕老人餓著。張吉成老人雖然癱瘓在床,但一直胃口不錯,尤其偏愛吃甜食。為這事,王鳳仙沒少勸過他,耐心地告訴老人說:醫(yī)生叫你少吃點糖,糖吃多了對你不好,你要少吃點糖多活幾年。有時老人說我活那么多年干啥?拖累你們。王鳳仙就對老人說,你是我們家的財富呀,多活兩年,我們享福呀,家里有個老人多好,你說是不是?子女之間走動走動。
王鳳仙對老人好,老人也非常關(guān)心她,王鳳仙的身體也不好,患有心臟病,老人常對她說,我們家里也就是這么3個人了,你的身體也不好,當心一點身體,不要累壞了。
王鳳仙對老人的無私付出使丈夫張守新十分感動。他說:“王鳳仙是個好妻子,也就是她照顧得好,我父親才活了這么大歲數(shù),她任勞任怨地照顧著老人,操了不少心,我這一輩子都感謝她?!?/p>
王鳳仙的行為感動著老人的其它子女,遠在內(nèi)地的姑子決定將來要給嫂子養(yǎng)老。王鳳仙經(jīng)常說:敬老愛幼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照顧老人都是我們應(yīng)該做的,咱們把老人伺候好了,咱們心里頭也舒服。王鳳仙的孝順不僅讓自己的大家庭充滿著濃濃的溫情,她的美德也帶動了連隊的好風氣。在她的帶動下,九連有幾戶年輕的媳婦,跟公婆生活在一起的,也都非常孝敬老人。
如何善待老人,王鳳仙用自己的行動做了最好的詮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