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前,覺得做記者并非難事,只要腿快、手勤,寫出的文章并非花拳繡腿之作那就足矣。入行后,才深感自己之前的想法比較膚淺和幼稚。大家看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在電視上;看不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在路上。作為新聞記者,我們要活躍在人民群眾之中,穿梭于社會萬象之間,傳播黨的聲音,反映民生民意。民生新聞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聞現(xiàn)象,在“離老百姓更近些”的同時,如何避免新聞庸(yōng)俗化、娛樂化,深入挖掘新聞厚度,更好地發(fā)揮輿論的導向作用,一直都是各大媒體關(guān)注的焦點。因此,身為一名民生記者,我始終堅信:民生新聞不僅僅只是一些家長里短,更重要的是要弘揚主旋律,反映出社會建設(shè)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變化。
我是一個感性的人。有一次,我報道一名白血病男青年時,看到病床上羸弱萬分但頑強求生的他,我恨不得自己是孫悟空,能有三頭六臂、神通廣大的超能力。報道后的幾天,之所以不敢去看望他,是因為怕自己的微薄之力根本起不了作用。后來,知道有好心人看到報道后默默幫助著他,那一刻,強烈的幸福感和喜悅感涌上心頭。曾報道六旬老人帶著重殘孫子艱難打工謀生,了解到他們背后的辛酸故事,走進他們低矮陰暗的蝸居,看到老人的淚眼婆娑,那一刻,復雜的心情難以言表。曾多次采訪報道城區(qū)愛心之旅這個組織,每次接觸他們,總會被他們這種熱情洋溢、愛心滿滿、不求回報的行為以及精神所感動、所激勵。
在民生新聞如火如荼的今天,記者不僅僅是新聞事件的記錄者,同時還應(yīng)是引領(lǐng)觀眾進入事件的情感體驗者,所以有情懷的記者勢必能帶給觀眾深刻的情感體驗,以情動人,使觀眾在情感的驅(qū)使下,由一個旁觀者轉(zhuǎn)為一個參與者,為求助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才是一個成功的、有溫度的民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