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罡:
伊核協(xié)議的簽署勢在必行,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勢在必行。這個協(xié)議對誰來說都是不容易的,誰都希望它能夠得以執(zhí)行,不出大的意外。從現在起,我們可以考慮或展望一下“后伊核協(xié)議時代”的中東格局的一些特點。
討論“后伊核協(xié)議時代”,首先要回顧一下“前伊核協(xié)議時代”中東的格局特征。上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在中東“東遏兩伊、西促和談”,即遏制伊拉克和伊朗、力促以巴和談。那時候,薩達姆的伊拉克在制裁下茍延殘喘,對任何人都不構成威脅,而伊朗在兩伊戰(zhàn)爭后復興建設穩(wěn)步進行,并開始謀求重建在兩伊戰(zhàn)爭期間被薩達姆空軍摧毀的布什爾核反應堆,先后同多國洽談,最后還是葉利欽膽子大,在1995年不顧美國的意見同伊朗簽了協(xié)議,俄羅斯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時候進賬10億美元。當時克林頓的政治抱負只是促成以巴和平,兩伊不出亂子即可。但美國對伊朗的核計劃還是提防的,在伊俄核協(xié)議簽署后開始單方面制裁伊朗,禁止美國公司同伊朗進行大額貿易。
20年過去了,中東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巴以關系不進反退,“伊斯蘭國”肆虐伊拉克和敘利亞,而伊朗卻得以強勢地跨在核門檻上同全世界討價還價。我們常說什么戰(zhàn)略機遇期,其實伊朗才是真正抓住了1990年之后中東一系列重大事變帶來的機遇期。9.11事件之后的反恐戰(zhàn)爭,相繼為伊朗端掉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和伊拉克薩達姆政權這兩個宿敵,并為積極配合反恐的伊朗提供了核崛起的千載機遇。
過去30年的中東變局,伊朗無疑勝得非常漂亮。況且,由“伊斯蘭國”問題和也門內亂帶來的新的機遇期還有很大利用空間。如果伊朗謹慎守成,認真執(zhí)行伊核協(xié)議,充分利用解除制裁帶來的寬松經濟環(huán)境集中精力搞建設,在地區(qū)事務中發(fā)揮非對抗性積極作用,伊朗會越來越強大富足。巴列維國王未及實現的恢復古代波斯帝國輝煌的大國夢,是有可能在新體制下實現的。如此看來,對伊朗來講,“后伊核協(xié)議時代”實際上應該是守成時代。
波斯人贏了,守成是上策。那阿拉伯人呢?如何奮起直追,同伊朗達成新的平衡?核競賽容易,有錢就行,但要達到伊朗的水平,就不僅僅是錢的問題了。
在美國的“東遏兩伊、西促和談”政策下,伊拉克被遏制得過頭了,徹底垮了,阿拉伯世界失去了一個大國。伊拉克即便今后逐漸恢復國力,也是名義上的阿拉伯國家、實質上的波斯盟國;伊朗不僅沒有被遏制住,反而很有可能會成為美國在中東的合作伙伴,如果伊朗內政得以改進,在美國的百萬伊朗移民對美伊關系的態(tài)度也會改進,美伊合作的領域不可限量。至于巴以和談,依舊是個話題,但也僅僅是個話題而已,因為根本不具備談成的條件。如同《賽克斯—皮科協(xié)定》的原則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受到挑戰(zhàn)一樣,巴以之間的“兩國解決方案”原則也會受到挑戰(zhàn),因為現在分明是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加沙三方,只不過中東各國都忙于應付內政和“伊斯蘭國”威脅,無心顧及這個問題。前段時間美國國務卿克里在以巴之間多次徒勞奔走,顯得有些外行。
“后伊核協(xié)議時代”的中東格局其實已經露出了端倪:強勢的伊朗面對內外交困、山河破碎的阿拉伯世界,“伊斯蘭國”對遜尼派極端分子的吸引力使之由中東難題變成了世界難題,這個惡魔會永無休止地折磨阿拉伯國家,但不會侵蝕什葉派的伊朗。在伊核協(xié)議得以執(zhí)行、美伊關系得以改善甚至恢復正常的前提下,以色列的外交空間也會拓寬,何況波斯人原本就是猶太民族的恩人。在中東這個萬花筒,各種組合都是有可能出現的。
閱讀鏈接:《伊朗,糾結的強國夢》,本刊2012年第6期
閱讀背景:美國單邊對伊朗的制裁
一是在能源、金融兩大關鍵領域制裁伊朗。美國2012財年的《國防授權法》重點強化對伊朗中央銀行及相關銀行的金融制裁。法案第1245條規(guī)定,自2012年6月28日起,如果某個國家的金融機構繼續(xù)通過伊朗央行從伊朗購買石油,美國將切斷該國所有金融機構與美國銀行體系的聯系。2012年7月31日,奧巴馬下令對伊朗能源和石化部門采取額外制裁措施,同時還對向伊朗國家石油公司、朗蒂夫國際貿易公司和伊朗中央銀行提供物質支持,或者向伊朗政府提供金融幫助的個人和實體實施制裁。美國2013財年的《國防授權法》不但加強了在能源、船運、造船領域的對伊制裁,還限制伊朗在貴金屬、石墨、鋁、鋼鐵、冶金用煤和一些商業(yè)軟件領域的貿易,并特別規(guī)定限制易貨交易,防止伊朗規(guī)避制裁。
二是敦促相關國家加入制裁伊朗的行列。1996年美國出臺《伊朗制裁法》時,歐盟因經濟利益受損而強烈反對。但在長期斡旋核問題無果的情況下,歐盟態(tài)度轉趨強硬。2010年6月聯合國安理會第1929號決議出臺后,歐盟理事會通過進一步制裁決議,禁止向伊朗能源行業(yè)提供投資、技術支持及轉讓。2012年1月23日,歐盟規(guī)定成員國不得再進口伊朗石油及石油產品,現有合同須在當年7月1日前完成交易;同時凍結歐盟與伊朗中央銀行及其他國有銀行的一切交往,停止與伊朗的鉆石、黃金及其他貴金屬交易,停止向伊朗委托鑄造金屬貨幣和印制紙幣。此外,還對伊朗武裝部隊實施制裁。2012年12月,歐盟將制裁范圍擴大到金融交易、出售船運設備和鋼鐵,以及進口天然氣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