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entine+P.Ananikov
本書的目標是探索和突出反應機制研究的新水平,實驗研究和理論計算聯(lián)合應用,提供和評述研究有機金屬反應機制的最新發(fā)展。書中采用獨特的方法,舉例說明如何使用實驗、光譜測量和計算方法來揭示催化劑的反應路徑和催化劑的分子結構,而非僅僅集中一種學科知識的層面。讀者獲得的知識能夠改進現(xiàn)有反應機制和合理設計更高效的催化劑或選擇性反應。
全書分為11章:1.金屬介導用的碳-氮耦合過程機制: 氣相實驗和計算化學之間的協(xié)同關系;2.重氮碳烯(Diazocarbenes)引起的金屬催化的CH鍵的功能化的基本方面:采用無氧化-還原特性(NonredoxActive)的金屬(如Ca)和非無害配體(NonInnocent Ligand)的催化劑的設計指導原則;3.使用金屬亞乙烯基配合物探測理論和實驗之間的合作關系;4.配位體、添加劑和溶劑效應在鈀催化中的機制研究和催化劑的設計;5.用計算方法研究采用鈀和金的催化劑的Pi活化(PiActivation)而實現(xiàn)單鍵轉移的重組;6. 二氧化碳的過渡金屬催化反應的理論見解;7.用非均相催化氫化來增強核磁共振;8.聯(lián)合運用實驗和理論方法探究采用過渡金屬催化劑的催化反應機制;9.催化循環(huán)的神話和事實;10.結構、光譜和熱化學的計算工具;11.含有過渡金屬原子和集群的石墨烯系統(tǒng)的計算模型。
書的各章由不同的專家編寫,并附有參考文獻。
本書適合對有機金屬反應機制和催化相關的研究人員、工程師、教師和研究生閱讀和參考。
吳永禮,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