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影子
卜拉楞寺:拈花梵唱音悠揚
文·圖 / 影子
那一天,閉目在經(jīng)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jīng)的真言;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jīng)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呀,不為修來世,只為在途中與你相見。
――倉央嘉措
夏秋的清晨,高原藏地景色宜人,金色的朝陽已經(jīng)打亮屋頂,倚靠青山綠水,頭頂藍天白云,夏河小城仍然似在夢中。提起拉卜楞寺,很多人會很迷茫,可是如果說到它就是2005年賀歲片《天下無賊》的外景地,你一定會恍然大悟。
梵音悠悠
進入拉卜楞寺,一下就感覺到這并不只是一座寺廟,遠眺,清澈的大夏河如潔白的哈達自西向東北蜿蜒而流,呈右旋海螺狀,將龍山、鳳山之間沖積成一塊盆地。坐在這個“聚寶盆”上的拉卜楞寺,背后松林蒼翠,寺前開闊平坦,可謂山清水秀,風光怡人,彌漫著一縷縷神秘的氤氳。晨光中的拉卜楞寺,禪房累累,庭院深深,錯落有致的寺廟,金光閃閃的塔尖,還有獨具藏族風格的各種建筑鱗次櫛比,這似乎是一座小城,一個村莊。
當我?guī)е环N虔誠的心情,走進拉卜楞寺,望著那金碧輝煌的大殿,心中不由肅然起敬。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的拉卜楞寺很有名,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藏語“拉章”的譯音,意為佛宮所在的地方,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寺院現(xiàn)共有18座佛殿,萬余間僧舍,內有多達萬余尊的佛像,大的高達十幾米,小的只有手掌大;有重達數(shù)噸的銅佛,也有輕不足兩的木雕佛;有價值連城的純金佛,也有數(shù)以千計的泥塑佛。不少佛像都用珍珠、翡翠、瑪瑙、金剛石等珍寶鑲嵌,價值連城,規(guī)模宏大。整個寺院建筑結構莊嚴巍峨,緊密嚴整,具有鮮明獨特的民族風格。
拉卜楞寺全景
虔誠
寺前奔流的大夏河河水,一架樸拙的木橋橫架于河上,清新的風迎面吹來,木橋上的經(jīng)幡被吹得啪啪作響,河水和著經(jīng)幡的奏鳴,毫不停息地潺潺流過。一個個身披藏袍的身影,從四處走來,從橋上魚貫而過,紛紛加入轉經(jīng)的人流。不斷壯大的轉經(jīng)隊伍首尾相連、綿延不斷,繞白塔,穿長廊,轉經(jīng)筒,一路小跑,一路念誦,匆匆的腳步與奔騰的大夏河一起沸騰。我不由得默默加入其中,追逐和記錄那一副副虔誠的面孔、一個個執(zhí)著的身影,去感受信仰在周而復始的磨礪中逐漸升華的神圣和感動。
透過濃濃的煨桑煙,久燃不滅的酥油燈,輪回不停的轉經(jīng)筒,磕長頭不止的信徒,無時無刻不讓人感受到生生不息的信仰魅力。拉卜楞寺的美,不僅由于它外在的金碧輝煌的佛殿,氣勢非凡的佛像,香煙繚繞的煨桑爐,五顏六色的經(jīng)幡,更在于它內在的悠遠的歷史,宗教的魅力。
拉卜楞寺最醒目的建筑是西南角巍然屹立的一座金碧輝煌的寶塔——貢唐寶塔,遠望寶塔高五層,有塔剎、塔瓶、塔座,造型別致,工藝精巧,金碧輝煌,太陽光下分外耀眼,幾乎在建筑藝術與宗教意義上達到了完美神圣的境界。在大金塔門口,兩個身穿紅色袍子的喇嘛守護在那里,他們是在守護神靈,更是守護心中的一份虔誠。進入門內,寺院墻體上有一圈長達300米的轉經(jīng)廊,十幾個藏民執(zhí)著地在那里轉經(jīng),一百多個轉經(jīng)筒被一只只蒼勁的手撥動著,嘰嘰嘎嘎地鳴響,站在大金塔頂層,我也似乎達到了另一個境界。
轉經(jīng)長廊
整個拉卜楞寺建筑群包括辯經(jīng)壇、藏經(jīng)樓、印經(jīng)院等,宏大而錯落有致,鎏金銅瓦歇山式頂樓在陽光下金光閃閃,寺廟的色彩非常濃重,大塊的紅、黑、赭、綠、黃、白在高原的藍天黃土間顯得如此安詳而圣潔。布幔是黑色的,上有白色的瑞獸,拱衛(wèi)著一個心形的圖案及八寶圖。拉卜楞寺有六大扎倉(學院),是安木多藏區(qū)藏傳佛教的最高學府。聞思學院的大經(jīng)堂是其中最大的一座,藏式宮殿結構,頂上鋪著鎏金的銅瓦,脊上站著銅山羊、法輪、寶瓶等物。殿內高闊宏偉,一百多根大柱子包著紅絨套,梁間層層懸掛著精美的唐卡和繡像。地面鋪著厚厚的松木板,密密地擺放著黃色的繡榻。東南西三面墻壁畫著巨幅壁畫,北面依次供奉唐太宗、松贊干布和第一世嘉木樣活佛(拉卜楞寺的奠基人)等身像。整個殿堂幽森昏暗,既絢麗又肅穆。
清晨,喇嘛們從四面八方涌進經(jīng)堂念經(jīng),經(jīng)堂里整齊地擺放著上千冊經(jīng)書,地上能容納三千多個佛教徒誦經(jīng),氣勢非常雄偉壯觀。我想,這不僅僅是一種宗教信仰,也是一種精神朝拜和追求,更是一次靈魂的洗禮和沐浴。無論我踏進哪個大殿里,那種莊嚴肅穆、寧靜的氣氛,立刻會使我的心靈變得純凈和安寧,平和而輕松,浮躁的心真正地休憩下來。
最令我感興趣和驚嘆的是用酥油捏制成的各種酥油花和酥油佛像。所謂酥油花,就是用酥油作原料造出的各種佛像、人物、山水、亭臺樓閣、飛禽走獸、花卉樹木等藝術精品。走進大殿,仿佛置身于一座神話中的藝術殿堂。我一邊觀賞一邊贊嘆不已,嘆服藏傳佛教文化和民族藝術的博大精深,是各種宗教文化和民族藝術構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悠久、古老的歷史文化,是它豐富和絢麗了我們民族藝術的瑰麗寶庫。
佛與酥油花
童年
拉卜楞寺?lián)碛惺澜缱铋L的轉經(jīng)長廊,周長近3.5公里,外圍環(huán)繞著一圈轉經(jīng)筒,約有2000多個,經(jīng)輪的手推木柄,光亮而彎曲,多少年來,有多少只手在這些經(jīng)筒上留下印痕,又被太陽多少次照射凝固成永恒的紋路。如果轉遍所有的轉經(jīng)筒,需一個多小時,密密的經(jīng)筒似一道大型圍墻,神圣與平凡,靈殿與塵世,就在這一墻之隔。每天從早上6點多天蒙蒙亮,到晚上6、7點太陽下山,都有無數(shù)虔誠的藏民,左手捻念珠或轉動小型轉經(jīng)筒,右手推著近1.5米高的轉經(jīng)筒,身體微向前傾,不知疲憊地用心向佛,圍繞轉經(jīng)長廊,祈禱過去、來世和今生。
在這里經(jīng)??梢钥吹娇拈L頭的信徒,他們的衣衫早已破損不堪,臉和手腳都已蒙塵,可他們的心卻是無比純凈澄澈。親吻大地、膜拜天空,不知疲憊、饑餓與困頓,崇高的信仰,就像他們那高舉過頭的雙手,生根于他們心中,用虔誠澆灌,用善心培植,洋溢在他們臉上的,不是汗水,是因信仰而煥發(fā)的光環(huán)。
轉經(jīng)人流,迎著朝陽疾行,個個神情凝重,仿佛沉浸在神靈的感召之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那些蒼老而虔誠的背影,佝僂著腰背,拄著拐杖,皺紋滿面,步履蹣跚,轉著經(jīng)筒一步一步向前挪著,但腳步卻是那樣堅定……在藏民眼里,轉經(jīng)就如同我們每天要吃飯、喝水一樣自然。長長的轉經(jīng)路,是藏民的希望之路,是靈魂超越塵世進入天國之路。只有融入其中,方能感覺拉卜楞寺的古老,建筑之美、藝術之美、信仰之美,永存于每一位信徒與游客心間。
(責任編輯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