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應旺
李富春,字任之,1900年5月22日出生在湖南長沙市三興街李福星棉絮鋪內。1914年,李富春考入第一聯合縣立中學(又稱長郡中學)。1918年4月,李富春從長郡中學畢業(yè)。
此時,恰逢曾在法國留學的蔡元培、李石曾、吳稚暉等人極力倡導中國青年去法國勤工儉學,年僅19歲的李富春赴法國勤工儉學,走上了尋求進步思想、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
到法國后,在蔡和森的影響下,通過多次參加赴法勤工儉學學生政治斗爭,李富春政治覺悟提高很快,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解決中國問題的真理,選定了“革命救國”。1921年,他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旅歐總支部領導之一。李富春積極參與發(fā)起建立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參與編輯刊物《赤光》,投身于傳播馬克思主義和宣傳中國革命的事業(yè)中。1925年1月,李富春和蔡暢奉命赴蘇聯進入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中國班學習。李富春在這里接受了系統(tǒng)的政治、軍事等方面的理論教育和訓練。學習期間,他十分注意將蘇聯的經驗,聯系中國的實際來考慮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1925年6月,李富春和蔡暢接到共產國際東方部批準他們回國工作的通知。7月,李富春等乘火車經西伯利亞到海參崴,然后轉搭輪船經日本回國。開始了他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富強努力奮斗的光輝的一生。
李富春這一生有許多閃光點:
其一,李富春在中國革命的歷程中是最早從事軍隊政治工作的領導人之一。北伐戰(zhàn)爭時期,他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副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他曾在中央蘇區(qū)兼任江西軍區(qū)政治委員。紅軍長征路上,他擔任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代行主任職務。他總是把政治宣傳和鼓動工作搞得有聲有色。
其二,抗日戰(zhàn)爭時期,李富春擔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協(xié)助陳云抓黨的組織建設和管理工作,使黨員隊伍和黨的組織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從1941年起,李富春還擔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協(xié)助中共中央秘書長任弼時總管黨內事務,為黨中央機關的管理與建設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李富春生平中最突出的閃光點是,他從1938年擔任中共中央財政經濟部副部長起,到新中國成立后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一直負責黨和國家的經濟工作,為黨和國家的經濟工作做出了卓越貢獻,堪稱我國經濟工作的杰出領導人。
李富春對我國經濟工作的卓越貢獻,從歷史過程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李富春是開展延安大生產運動,克服嚴重財政經濟困難的具體組織領導者。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黨局面的不斷擴大靠的是三大運動,即敵后抗戰(zhàn)運動、整風學習運動、大生產運動。沒有敵后抗戰(zhàn)和一個一個的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就沒有我黨領導下抗戰(zhàn)力量的擴大。整風學習為敵后抗戰(zhàn)提供了思想指導,大生產為敵后抗戰(zhàn)提供了物質支撐。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說:沒有整風和生產這兩個環(huán)子,革命的車輪就不能向前推進,整風是前進的精神基礎,生產是前進的物質基礎。
我黨學會生產既是形勢所逼,也有一個從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形勢所逼就是毛澤東說的要不就餓死或解散,要不就自己動手搞飯吃、搞衣穿。從不自覺到自覺解決了人們對生產是人類生存基礎的正確認識。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勞心和勞力是對立的,士大夫是輕視生產勞動和經濟技術工作的。這正是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緩慢的一大原因。當時延安一部分人中也存在著輕視生產勞動和經濟技術工作的問題,女同志愿意嫁給政治工作者和軍事工作者,不愿意嫁給經濟技術工作者。從1938年起,李富春開始具體組織邊區(qū)的生產,領導邊區(qū)的財政經濟工作,每年在延安都由他主持召開生產動員大會、生產總結和表彰大會。他和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帶頭參加生產勞動,在延安樹立了生產勞動光榮、經濟技術工作光榮的新觀念。
李富春也是延安生產運動的發(fā)起人。據他人回憶,開始時,留守邊區(qū)部隊一個看守倉庫的小分隊養(yǎng)豬、種菜效果很好。有人向李富春反映,李富春向毛澤東報告,得到了毛澤東的支持,從而開始在邊區(qū)留守部隊和整個邊區(qū)推廣生產運動。在南泥灣開荒生產的三五九旅是大生產運動中的一面旗幟。南泥灣這塊地方是李富春陪同朱德進行多次勘察后選定的。
為推動延安大生產運動的發(fā)展,李富春主持制定了多項重要政策。他總結南區(qū)合作社把兩斤棉花交給紡紗者,然后只收回一斤紗的做法,制定了“公私合作,公私兩利”的政策,使邊區(qū)境內村村織機響起來,家家紡車轉起來。機關木炭生產和運輸中,李富春制定了“二八分紅”的政策,使效率提高一倍。毛澤東稱贊“二八分紅”解決了機關一大困難。李富春提出“把自然科學應用到邊區(qū)的生產實踐上去”,對提高邊區(qū)的生產效率產生了重大影響。
大生產運動不僅解決了邊區(qū)部隊和黨中央機關豐衣足食的問題,而且使邊區(qū)老百姓的糧食富裕起來。中國共產黨不僅靠這個堅持了抗日戰(zhàn)爭,而且靠這個打敗了胡宗南。周恩來曾說:“胡宗南向延安進攻,我們撤出延安,在陜北打游擊,到了任何一個地方,即使是最艱苦的橫山山區(qū),老百姓家存的糧食都是滿缸滿倉的。我們就靠這個打了三年的解放戰(zhàn)爭,胡宗南的部隊無可奈何?!?/p>
總體來看,李富春具體組織領導的延安大生產運動,為陜甘寧邊區(qū)建設成為鞏固的抗日大后方,為黨中央領導進行抗日戰(zhàn)爭奠定了物質基礎;為日后打敗胡宗南創(chuàng)造了物質前提;為扭轉幾千年來士大夫輕視經濟技術工作的落后觀念開創(chuàng)了新境界;為建國后開展經濟技術建設積累了重要經驗。
第二,李富春領導東北解放戰(zhàn)爭的后勤工作、財經工作和工業(yè)及鐵路交通的恢復工作,是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向城市的率先倡導者和組織實施者。
東北西接蒙古、北靠蘇聯、東連朝鮮,軍事戰(zhàn)略地位極為重要。東北當時是中國重工業(yè)的首要地區(qū),70%以上的鋼鐵生產和軋鋼能力集中在東北,40%的鐵路集中在東北,經濟地位極為重要。所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后,東北很快成為中國國內時局關注的焦點。
東北是當時解放區(qū)內重要城市最多的地區(qū)。1948年6月,李富春在東北財經干部會議上指出:“我們已處在從掌握鄉(xiāng)村轉入掌握城市的過程中,這在全國是準備的問題,而在東北已是現實的問題。如果東北的城市工作摸到了經驗,則將有利于全國?!苯庸艹鞘惺紫纫Wo城市、保護機器、保護工商業(yè)。據當時擔任哈爾濱市市長的劉達回憶,哈爾濱市接管過程中松江省委一位領導同志已選好幾百農民準備進城挖財寶。劉達感到沒法干了,去求助主管東北局財經工作的李富春。李富春說:“你不要辭職,這個問題我召開東北局會議解決?!崩罡淮寒敿凑匍_東北局在哈委員會議,經過一番激烈討論終于否決了農民進城挖財寶這個行動,保護了哈爾濱的工商業(yè)。李富春領導的東北城市接管工作和工作重心轉變的先行先試,對全國起了示范作用。
城市工作的中心是工業(yè)生產,這在當時的東北尤其突出。李富春說:“恢復與發(fā)展東北的工業(yè),是全國走向工業(yè)化的一個重要條件。”李富春到沈陽后,第一件工作就是恢復鞍鋼生產。李富春要求去鞍鋼的葉季壯等要爭取、團結工程技術人員。鞍鋼生產的恢復是從總工程師終于同意出山開始的。鞍鋼舉行開工典禮,李富春親自去抓,并在會上作了動員。東北工業(yè)的恢復有力支援了全國解放戰(zhàn)爭。陳毅曾說,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靠的是東北工廠生產的炮彈和支前民工的手推車。
開國之初,東北的糧食生產和運輸對穩(wěn)定滬漢京津的物價起了壓臺的作用。1949年8月,李富春想辦法從東北擠出足夠的糧食支援上海,單大米一項就達20萬噸。12月,陳云要求東北必須每天發(fā)一列車的糧食到北京。在李富春和葉季壯具體負責下,保證了中財委從東北調糧進京計劃的實現,滿足了北京和天津對糧食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穩(wěn)定了人心。
第三,李富春參與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制訂與組織實施,是以蘇聯援助的“156項”工程為中心的工業(yè)化建設的主要主持者。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特點是邊編制邊實行,其編制從1951年5月到1954年共進行了5次,李富春和陳云是兩位主要組織者。
蘇聯援助的“156項”工程是經過與蘇聯多次談判分三批確定下來的。第一批50個項目,是1950年簽訂中蘇協(xié)議書確定的。第二批91個項目,是1953年與蘇聯簽訂協(xié)議確定的。第三批15個項目,是1954年10月蘇聯領導人訪華期間達成協(xié)定確定的。李富春參加了每一批協(xié)定的談判,特別是第二批協(xié)議他在莫斯科經過了長達10個月的商談。當時蘇聯在中國任經濟總顧問的阿爾希波夫回憶說:“李富春同志在蘇中歷次談判中都發(fā)揮了決定性的作用?!?/p>
李富春對這些項目的建設是從頭到尾,一抓到底。從審查設計任務書,到選擇廠址,編制設計,組織施工,設備分交,他都一一親自過問。就拿選擇廠址來說,他率領有關部長、專家奔走于荒原曠野,實地勘察,調查研究,蘭州、西安、洛陽等許多地方都留下了他考察的足跡?!?56項”,項項都澆注著李富春的辛勞和智慧。
李富春在集中精力抓生產性項目建設的同時,對中央機關行政大樓的建設一再強調節(jié)約的原則。國家計委大樓原設計是有“大屋頂”的,他制止了蓋“大屋頂”,同時取消了尚未開工的另外兩座大樓的“大屋頂”計劃。
“一五”計劃建設開始時,毛澤東曾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這就是當時中國經濟技術落后的現實。但是,到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時,我國新興工業(yè)部門如飛機、汽車、重型機械、發(fā)電設備、冶金和礦山設備、精密儀表、新式機床、塑料、無線和有線電器材的制造等都初步建立起來了,為我國打下了一個工業(yè)化的初步基礎。李富春對此是作出了大貢獻的。
第四,三年“大躍進”之后的嚴重經濟困難中,李富春是“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的主要謀定者,是經濟調整的具體組織者。
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李富春提出“多快好省”的方針并為中央采納。但是,“大躍進”起來后,只講多快,不講好省,以鋼為綱,“青壯煉鐵去,割禾童與姑”,國民經濟嚴重失衡,1960年開始,整個國民經濟發(fā)生了嚴重困難。
1960年夏,李富春指出:“一味求多、求快,許多工作跟不上,反而少慢差費?!?月,他提出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鞏固、提高的建議,周恩來增加了“充實”二字,于是形成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
此后五年,李富春按照八字方針抓調整,到1965年底終于戰(zhàn)勝了嚴重困難,國民經濟全面好轉,工農業(yè)生產走上正常發(fā)展的軌道。
李富春之所以能做出那么大的貢獻,取得那么大的成績與他崇高的品德、出色的才能和智慧是分不開的。
李富春是一位忠貞如一的人。他自參加革命加入中國共產黨以來,就獻身于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和建設事業(yè),忠心耿耿,終生不渝。他從法國到蘇聯參加中共旅莫支部領導工作期間,大家對他的評價是:“對團體忠誠、誠懇、有相當研究,且有活動能力,做組長負責?!贝撕螅跇屃謴椨甑膽?zhàn)場上,他從沒有退縮過;在敵人的血腥壓迫下,從沒有膽怯過;在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中,從沒有灰心過。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仍然想著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將生前多年積蓄的10萬元存款作為黨費全部交給了黨組織。趙樸初在紀念李富春的詩中寫道:“歲寒松與柏,忠貞照千古”。他確實是一位這樣的人。
李富春是一位實事求是的人。土地革命時期,王明受米夫器重在黨內如日中天時,李富春卻向中央指出:王明“對于實際工作的經驗是相當缺乏,所以我們希望中央對他的工作分配上加以注意”。在延安不少人只愿做政治軍事工作,不愿做經濟技術工作時,李富春卻踏踏實實地去做經濟技術工作。毛澤東曾號召中央機關的干部都要像李富春那樣學會做經濟工作。陳云以中組部部長轉做邊區(qū)財經工作也是向李富春學的。據袁寶華回憶:“陳云同志對李富春同志做經濟工作很贊賞。他說,我們做政治工作的人都應有一段做經濟工作的經歷,這樣才不至于空、不至于虛?!弊鼋洕ぷ髅媾R的最大的實際是中國經濟技術落后,必須通過運用和發(fā)展科學技術來帶動經濟的發(fā)展。這是有留法經歷的周恩來、鄧小平、聶榮臻、陳毅等人的共同認識。李富春尤其突出,他在延安就一度兼任自然科學院院長,重視科學研究,強調科學技術要與生產建設實踐相結合。新中國成立伊始,他就指出:“沒有技術就談不到近代化的工業(yè),因為生產力的發(fā)展就是技術的提高。我們要尊重技術,學習技術,掌握技術?!?/p>
李富春是一位忍辱負重的人。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黨分配什么工作就任勞任怨地埋頭干好什么工作,而且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在延安,大家都把他譽為吃苦耐勞、勇于負重的“革命的毛驢”?!按筌S進”期間,李富春是受了很大委屈的。1958年毛澤東在推動“大躍進”的北戴河會議上批評李富春“靈臺如花岡之巖,筆下若玄冰之凍?!睂嶋H上是指他沒有跟上“大躍進”的形勢,不靈活,不能隨機應變。1959年在批判彭德懷的廬山會議上,毛澤東又點名批評李富春說:計劃機關不管計劃,不搞綜合平衡,根本不著急,沒有一股神氣,沒有一股熱情。在毛澤東這些不切實際的批評面前,李富春沒有怨言,沒有稱病躲避,更沒有頂撞,而是采取了忍辱負重的態(tài)度,采取了迂回、等待的做法。終于到1960年8月由他率先提出了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的八字方針。
當前,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時,緬懷李富春等革命前輩的業(yè)績,學習他們的革命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是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