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我愿意是急流》是匈牙利詩人、“抒情之王”裴多菲的一首詩。關(guān)于裴多菲,許多人對他的那首《生命與愛情》耳熟能詳。在《我愿意是急流》中,詩人運用鮮明的意象、創(chuàng)設了多種情境來表達自己對愛人的忠貞不渝、無私奉獻的濃烈情感,可以稱得上是一篇“愛的誓言”。當然,作為政治詩來理解,將“愛人”視為作者的理想也未嘗不可。這首詩在意象選擇、句式結(jié)構(gòu)、韻律節(jié)奏、思想感情方面均體現(xiàn)出較高的水準。在備課的時候,筆者閱讀了他的不少資料,才知道他居然還領(lǐng)導了匈牙利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帶領(lǐng)人民反抗奧地利壓迫,二十六歲便英勇獻身。這么了不起的人物,一定得讓學生深入了解學習,讓她們受到人生啟發(fā),不然多可惜?。」P者如是想,便認認真真地準備好了“作者介紹”。
【案例描述】
文秘班上第一課時。筆者在PPT上展示了裴多菲的名篇《自由與愛情》,本意是激發(fā)學生了解作者的欲望,從而進入作者介紹環(huán)節(jié)。筆者問學生:“大家知道作者是誰嗎?”按照設想,大家會齊聲回答:“裴多菲?!比欢龊跻饬系氖?,學生表現(xiàn)得很茫然,有的干脆直接搖搖頭?!八切傺览麄ゴ蟮脑娙?、愛國主義戰(zhàn)士——裴多菲。你們了解他嗎?”學生又搖頭。面對冷場的尷尬局面,措手不及的筆者只得選擇最下策——講?!昂茫旅嫖襾頌榇蠹医榻B一下詩人。”然后便開始了自說自話的“作者介紹”:裴多菲的坎坷生涯,他對愛情的追求,他短暫的生命和多產(chǎn)的作品,他崇高的地位,還有他領(lǐng)導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以及為之獻身的經(jīng)過。唾沫費了不少,可大多數(shù)學生還是一副不怎么“感冒”的樣子,盡管有幾個學生邊聽邊點頭,好像也是附和的成分比較多。接下來的授課雖然整體比較順利,但筆者總覺得若有所失。
課后筆者進行了認真的反思。經(jīng)過分析,筆者認為自己過分重視了個人經(jīng)驗,卻忽略了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興趣點;而且在介紹裴多菲的過程中過于“灌輸”,雖然裴多菲很了不起,但如果不能有一個比較好的鋪墊,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無法達到打動學生的目的的。此外還有一個失誤就是沒有做好多手準備,導致應對力不從心,也使得接下來的作者介紹顯得枯燥干澀。
怎么辦呢?筆者回顧了一下上課的過程和學生的狀態(tài),又讓自己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如果我是學生,面對一個沒聽說過的詩人和他的詩歌,怎樣才會產(chǎn)生興趣?又會期待獲得怎樣的學習體會和經(jīng)驗?在覺察自己內(nèi)心的時候,我又捫心自問:“你自己真的被打動了嗎?”答案是否定的,自己只是“走近”了裴多菲,卻沒有“走進”他,沒有“走進”他的詩。試想如果連自己都沒有感動,又怎么打動學生呢?筆者靜下心來,再次細細閱讀教參中關(guān)于裴多菲的事跡描寫,讀著讀著,心中涌起一股澎湃的情感,一個個文字在面前跳躍起來,一名多情的詩人、一位偉大戰(zhàn)士的形象在筆者眼前越來越豐滿,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筆者重新打開課本,開始用心地、一遍遍地朗讀《我愿意是急流》。讀著讀著,筆者似乎感受到了詩人對愛人的無限柔情和愛意,感覺到了他愿意為愛人犧牲自我的忠貞不渝的情感。慢慢地,筆者意識到該怎樣進行教學了。
接下來在涉旅班兩節(jié)連堂,正好可以按照調(diào)整后的教學設計一鼓作氣上完。
上課了,筆者沒有再展示《自由與愛情》,而是播放了《婚禮進行曲》,輕松地問:“請思考這是什么場合?”學生很快反應過來,“婚禮?!薄皩?,婚禮?!惫P者笑了笑,“讓我們假設一下,幾年后,你和你的另一半正在這個場合中(學生笑),到了雙方宣誓的時刻,請問你希望他說什么,請以‘我愿意開頭?!卑嗬镱D時群情激動,炸開了鍋一般。然后點同學回答,陳凱利:“我愿意把我的卡都給你,密碼是你的生日。”(哇聲四起)“不愧是我們的生活委員,很好,很現(xiàn)實?!蓖糇狭猓骸拔以敢鉃槟阕鲲?,一輩子?!保ú簧偻瑢W會心一笑)“很溫暖,很有愛!”苗露遠:“我愿意陪你一生?!薄昂芎茫簧脑S諾,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筆者停頓了一下,等班里略微安靜了,深情地說:“大家知道嗎,在一百六十多年前的匈牙利,有一個屠戶出身的窮詩人,喜歡上了一個伯爵的女兒,遭到了伯爵的堅決反對,但詩人沒有放棄,為心愛的女子寫下大量愛的詩歌,最終二人沖破阻力,走進了婚禮的殿堂?!痹S多學生們都被吸引了,睜大眼睛帶著期待的神情聆聽著?!斑@位詩人是誰呢?他叫裴多菲。他有兩句詩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叫做‘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有幾個學生點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諸多愛情詩篇中的一首——《我愿意是急流》?!睂W生認真地打開書。
這個時候,筆者沒有再像上節(jié)課一樣,繼續(xù)介紹裴多菲的偉大革命事績,而是直接進入了文本的學習。那么他的革命情懷就不講了嗎?非也,只是現(xiàn)在時機還未到。
接下來是之前設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聽范讀,自由朗讀,初步感受,找出意象,結(jié)合朗讀理解這些意象的含義,明確它們所表達的情感,帶著理解朗讀,在此過程中穿插學習本詩的藝術(shù)手法。這番“聽——讀——賞——析——讀”結(jié)束后,我開始補充裴多菲“戰(zhàn)斗的一生”,首先拋出了一個問題:“有人說這首詩也可以不作為愛情詩來理解,為什么呢?”不少學生露出困惑的表情,有個學生小聲說:“明明是反復出現(xiàn)‘愛人,怎么不是愛情詩呢?”筆者讓大家思考了一會,補充到:“這就要‘知人論世了。剛才我們講了詩人坎坷的一生,但是大家知道嗎?裴多菲還是一位了不起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家,一個勇敢的戰(zhàn)士?!苯又P者懷著深深的敬仰之情向?qū)W生講述了裴多菲領(lǐng)導人民進行革命、反抗奧地利帝國壓迫并最終獻身革命的英勇事跡。在筆者的感染之下,學生也似乎回到了那段歷史,沉浸其中。這時,筆者才在PPT上展示了那首《愛情與自由》的全詩,讓大家齊聲吟誦,同時說到:“如果不是這種偉大的情懷,如果不是這樣一位杰出的戰(zhàn)士,又怎能寫出‘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的不朽詩句呢?”接下來,筆者問到:“大家覺得這首詩如果不作為愛情詩理解,還可以怎樣解讀呢?”立刻有學生說:“可以把愛人理解為祖國……”“可以理解為人民”“還可以理解為理想……”
討論完這個問題之后,筆者把最后的“抒情的一生”拋了出來:“裴多菲的一生,不僅是坎坷的一生,戰(zhàn)斗的一生,也是抒情的一生。在他短暫的二十六歲的生命里,一共創(chuàng)作了八百多首抒情詩和九首長篇敘事詩,被譽為匈牙利“抒情之王”,此外他還有八十多萬字的小說、政論、戲劇和游記,在匈牙利文學乃至整個民族的發(fā)展史上都占有獨特的地位……”學生聽得驚呆了,感嘆到:“天哪!太厲害了!他是怎么做到的?”筆者想了想說:“一個人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但其廣度和深度可以是無限的。我們怎么樣才能達到無限呢?古人提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裴多菲正是靠他杰出的文字而為人們所認識,所牢記。我雖然不能親見,但可以想象,有多少作品是作者在炮火連天的戰(zhàn)場上、在戰(zhàn)斗的途中誕生的?!苯又P者又問到:“大家還記得《回憶魯迅先生》嗎?還記得魯迅窗前那盞臺燈嗎?多少個不眠之夜才能成就魯迅先生那些偉大的作品?在此也希望各位同學能珍惜時間,有所成就!現(xiàn)在,讓我們再來讀一遍《我愿意是急流》,向裴多菲致敬!”
【案例反思】
在職校任教,不得不面對學生“令人心寒”的現(xiàn)狀:學習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高,喜歡攀比物質(zhì),卻缺乏青年人應有的的責任和理想……也因此,不少老師喜歡“語重心長”地給學生講道理,筆者也不例外。但有時越是苦口婆心,反而越引起學生的反感。但是,如果因此就放棄努力,不再引導學生了解那些詩意的靈魂,那些非凡的人生,那些剎那的靈感,那些熾熱的情感,那些高尚的理想……又怎對得起千年之前韓夫子“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的殷殷期盼?又怎能踐行教育者“教化”的職責?
那么怎樣教化?《我愿意是急流》的授課給了筆者以下啟發(fā):
1.教化之道,把握學情
之所以在第一次上課時遭遇“冷場”,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去了解學生已有的學習和認知基礎。因為自己對“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作者是裴多菲這一點非常熟悉,便以為學生也都知道,卻沒想到事實與自己的主觀認識是有偏差的。因此,深入了解學生、了解學情是極其重要的,往往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做一個有心人,通過與學生聊天或者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考察學生的基本情況。
在第二次授課時,“婚禮現(xiàn)場宣誓”的情境設置則體現(xiàn)了對學生興趣的把握。十六七歲的年齡,往往對愛情羞澀又敏感,但因為都是女生,回答這個問題時學生會相對放得開(如果男女混班,可能就要考慮更多)。
2.教化之道,以情動情
上好課的一個重要前提是走進教材。要真正走進教材,需要教師投入自己的感情,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自己對話。只有先把自己“洗禮”了,才能去“洗禮”學生。李鎮(zhèn)西曾經(jīng)說過,希望自己能夠在課堂上“用感情融匯感情,讓思想碰撞思想”,試想如果自己都“無情”,怎樣讓學生“動情”呢?
3.教化之道,道而弗牽
“道而弗牽”出自《學記》:“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币馑际窃谧屓嗣靼椎览淼倪^程中只加以引導,而不去強迫別人接受和服從。反思自己在初次授課中就犯了一個“牽”的錯誤。因為急于讓學生了解裴多菲的豐富經(jīng)歷和人生事跡,便強行灌輸,結(jié)果學生聽得無味,更遑論受到“人生的啟迪”。而調(diào)整之后,將“作者介紹”分成三部分,結(jié)合學生的狀態(tài)和學習的進程分別呈現(xiàn),反而較好地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所以,放棄生硬的說教,放棄強制的記憶,在恰當?shù)臅r機,進行恰當?shù)狞c撥,才能真正做到“施道有道”。
(李志霞 ?南京幼兒高等師范學校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