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榮
主體性教育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一種全新的教育思想,是我國當前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的一個熱點。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強對學生進行主體性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班主任主體性教育方法在學校里,過去的教育往往過多的強調班主任的管理和紀律的約束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較多的關注外在道德的灌輸與強化,卻很少考慮學生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主觀需要,造成教育片面與偏頗,致使學生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和競爭、創(chuàng)新的勇氣。所以,我們班主任要加強對學生進行主體性教育,讓學生真正成為教育的主人。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來談談如何對學生進行主體性教育的問題。
一、要對學生進行主體性教育,就要為之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氛圍,以此來調動學生參與教育活動的積極性
班主任要講究民主,堅持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俗話說得好:“親其師,信其道。”作為班主任,既是學生的師長,還應是學生的朋友。班主任要鼓勵學生大膽的發(fā)言,營造和諧民主的教育氛圍。試想,一個班主任整天橫眉冷對地待自己的學生,學生便會惶恐不安,不知所措;而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接受教育,讓學生在愉快而無壓抑的心境下思考問題,體會道理,能給學生帶來好的心境,也能帶來善良、友好、溫暖、安全的感受,使學生心悅誠服。我們大家都聽過《陶行知四塊糖果教育學生》的故事,倘若陶行知當時看到了那位學生扔石塊砸同學,立刻對他們進行講道理的話,我想那位學生的內心就不會像得到四顆糖后所受的體驗那樣真實深刻。正是陶先生的友善、寬容和信任,調動了那位學生參與到陶先生的教育活動中的積極性,成為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悔改的催化劑。這樣的實例給我們深刻的啟示,應該知道怎樣去愛自己的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要對學生進行主體性教育,就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獨立人格,把握教育時機
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認為:“沒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我們要真正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又當作教育的主體,就應該讓他們的內心主動地參加到教育活動中來,做自我發(fā)展的主人。俗話說得好:“世界上找不到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同樣,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不同,學生的父母受到的教育不同,生活經歷不同,學生的內心對事情的內心體驗也不同。因而有人的頑劣,有人的自私,有人的熱情,有人的冷漠,有人的內向等等。我們作為班主任,應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以不同的身份,選擇最佳時機與不同的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使學生真正和老師產生共鳴。比如說:在學生取得成績時,班主任應該像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在肯定學生的同時,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懂得“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激勵學生“更上一層樓”;當學生遇到困難、挫折情緒不穩(wěn)、心灰意冷、悲觀失望、對自己失去信心時,我們班主任要像黑暗中的指明燈,幫助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并鼓勵他們迎難而上,力爭上游;當學生做好事時,特別是后進生做好事時,往往潛在著一種要得到的肯定和贊賞的心理,班主任要像小廣播一樣廣播他們的優(yōu)秀事跡。這樣,學生的心理會洋溢著幸福感、自豪感,進而發(fā)揚光大;與此相反,當學生做錯時,稚嫩的心是痛苦的、矛盾的,想找老師傾訴,但又怕見老師。這時,老師又應該像一位能促膝長談的朋友,體諒學生,交流情感,幫助他們明辨是非,使學生吸取教訓,變得成熟起來;當學生遭受打擊,被人挖苦或被人說出缺陷,或不明原委的受批評時,班主任應像一位公正無私的法官,以關心愛護的態(tài)度撫慰學生,幫助他挽回局面,給予思想上的啟迪和心靈上的慰藉,學生會感到班主任可親可近,更愿意接受班主任的忠告了。
三、要對學生進行主體性教育,就要有樹立和貫徹民主教育和民主管理的思想
實現主體教育的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和獨立性,而民主性正是這一關鍵的真實體現。所以,在我們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民主知識、民主思想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民主意識??梢圆扇〉姆椒ㄊ牵菏紫纫獦淞⒚裰饕庾R;在每學期班干部的選用上,班主任可以采取民主推選、競聘講演的形式或是班干部輪換的方法。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樹立民主選舉意識,在競爭中學會民主管理的方法。其次,要放手,給學生民主的權力。比如說,我擔任班主任工作。學生活潑好動,絕不缺乏告狀的學生。當學生向我們告狀時,我往往會讓當事人根據情況任選一種處理方式;自己(當事人)處理還是有老師處理?還是由班干部處理?或者選擇其他同學幫助處理?處理問題的方法由學生自己做主。無論是誰,當處理好沖突后,都要向我匯報他們的處理方法以及為什么這么處理,讓學生自己主動地選擇處理方法,使他們能夠勇敢地面對困難問題,懂得承擔責任和義務,在匯報的過程中,學生既教育了自己,又學會了處理問題的方法。
四、要對學生進行主體性教育,就要從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的主體性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發(fā)展過程,這個過程是需要活動來實現的。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首先,活動中的人際交往,能夠認識別人,也能通過別人以及別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的主體價值及主體表現。再有在各種活動中,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較色來親身感受作為主體參與的樂趣,學會自我控制盒自我調節(jié)能力。我校開展的“當一天家”“當一天小交警”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父母的勞累,交警叔叔的辛苦,進而從內心懂得要關心父母,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
總之,弘揚人的主體性是時代的需要。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主體人格,才會使學生實現由被動適應向主動參與轉變,從而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獲得全面、和諧、自由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胡紅杏.主體性教育實踐的誤區(qū)與反思[J].西北師大學報,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