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雅
(云南藝術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關于徐靜蕾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周淑雅
(云南藝術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女性導演及其作品在電影工業(yè)中扮演著十分獨特的角色,“影壇上,女性風格的出現(xiàn)則成為一次歷史性的進步與開端,成為‘不可見的女性’艱難浮現(xiàn)中的一半?!北疚耐ㄟ^闡述女性導演徐靜蕾的六部作品,分析作者刻畫出的女性形象對家庭、事業(yè)、愛情的不同詮釋,得出與傳統(tǒng)倫理道德有所不同的女性形象。
【關鍵詞】徐靜蕾;女性形象;女性意識
傳統(tǒng)的電影文本,即由男性執(zhí)導、男性制作的電影中,對女性形象的塑造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純商業(yè)化傾向,通過固定特殊的修辭手法,把女性視覺化為可觀賞的色情的消費對象。這種電影呈現(xiàn)出的是帶有性誘惑力和消費價值的女性特質,滿足了男性對女性社會角色的設置和欲望幻象的要求,把女性變?yōu)椤氨挥^看”的客體?,F(xiàn)在風靡影院的所謂“大制作”的國產古裝大片和好萊塢電影絕大部分就是這樣,比如《鴻門宴》、《戰(zhàn)國》、《滿城盡帶黃金甲》、《無極》、《盜夢空間》、《藝妓回憶錄》等,影片中女性徹底被視覺化、欲望化和商品化,完全成為一種"他塑”的客體。另一種是男性導演將女性及其命運作為主要關注對象,給予更多的認同和反思,更多地摻雜著男性的同情和惋惜的多種復雜情緒的影片。比如王小帥、顧長衛(wèi)、關錦鵬等導演的一些作品,不同程度地描述了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和喜怒哀樂。而女性導演群體的出現(xiàn)打破了電影行業(yè)男性視角單一的格局,顛覆了男性絕對話語權的壟斷地位,體現(xiàn)了女性立場和女性意識,為女性爭取到了一些在銀幕上展示真正自我的空間,也為女性在銀幕上更自由地表達自我提供了多樣化的可能和路徑,徐靜蕾就是其中的一個突出代表。憑借堅持自我表達的信念,徐靜蕾塑造出了許多真實豐滿的女性角色。作為女性的直覺貫穿和滲透著她的每一部作品,其間體現(xiàn)的女性視角和意識很值得人體味。
《我和爸爸》是徐靜蕾作為導演的處女作,講述了一對別樣的父女關系,這是一個父女沖突的故事,也是女人感悟親情的故事。《我和爸爸》中塑造了一個市井混混形象的父親,小魚的父親不是傳統(tǒng)觀念中的父親,而是屬于典型的北京老油子,沒有家庭概念,沒有責任感,和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女兒小魚很難理解父親的生活。拉康指出,“象征性認同最初就是對父親功能的認同,父親功能意指著一種秩序、一種命令……父親承諾主體在將來可以擁有代表著權力與權威的菲勒斯,可以借菲勒斯能指的意指功能在象征秩序中獲得一個主體性的位置?!钡切◆~的父親失去了這樣的一種權威和功能,使得小魚沒辦法對父親產生認同感,同時小魚又渴望走進父親,努力去了解父親。老魚出獄后并沒有獲得女兒的歡迎,女兒甚至不想見到父親,并且以結婚的方式和丈夫搬到了外地去,直到離婚后帶著孩子重返父親身邊,父女倆的關系才逐漸緩和親密。導演從女性視角描述了父女之間獨特的情感關系,故事的最后隨著孫女的來臨讓老魚承擔起丈夫和父親的雙重責任,彌補了老魚父親角色的缺失,小魚也由開始的抵制拒絕轉換到對父親角色的認同,最終理解了“父親”這個詞的含義。故事最后小魚再次踏進婚姻生活,也表明了她對男性這一主體的認同,但是傳統(tǒng)道德倫理學中父親威嚴、正直、無私、神圣的父權在這部電影里轟然瓦解。
這種不同于尋常家庭的相處方式也體現(xiàn)她的其他作品中,包括之后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杜拉拉升職記》等作品,都展現(xiàn)出徐靜蕾“另類”的家庭觀念。這些作品中幾乎沒有出現(xiàn)傳統(tǒng)意義上的婚姻關系,《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表現(xiàn)出的“我愛你,與你無關”的觀念,和《杜拉拉升職記》中杜拉拉和玫瑰等職業(yè)女性在職場上的精彩表現(xiàn),都體現(xiàn)出一種脫離男性而存在的女性獨立者形象。
作品展現(xiàn)出這種家庭觀念與徐靜蕾自身生活態(tài)度有很大關系。生于1974年的徐靜蕾是娛樂圈為數(shù)不多的“超級剩女”,她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情感上我自己挺有安全感的,從經濟上更不需要誰保障我,我為什么要結婚?”這是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家庭觀念的,也是徐靜蕾作品中追求女性主義的一種特殊體現(xiàn)形式。
徐靜蕾作品中體現(xiàn)女性對事業(yè)的追求主要是《杜拉拉升職記》和《親密敵人》這兩部作品。故事主題都為商戰(zhàn)愛情,整個敘事空間具有瞬間跳躍性,敘事節(jié)奏很強,人物出場快速聚焦。
在多數(shù)電影里,男性一般處于鏡像的中心,女性通常處于邊緣地位,而徐靜蕾的《杜拉拉升職記》則顛覆了這一理念,體現(xiàn)了女性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踐行了自身的社會價值。影片講述了杜拉拉憑借自己的努力從一個無名小卒做到人事部經理的勵志故事。從新女性主義這個角度來講,“新女性主義的長期目標,應該從之前的男女二元對立到爭取兩性和諧,使性別作為一個社會因素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使每個人的個性得到充足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男女兩性的真正平等?!毙屡灾髁x更新了以往的女性主義觀念,男性不再是女性價值實現(xiàn)的范本,而是追求兩性間的和諧相處。工作和家庭都是女性價值實現(xiàn)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像過去那樣側重強調工作,把工作和家庭對立起來。
《親密敵人》則是將辦公室里的職場愛情升級到國際投資銀行之間的收購商戰(zhàn),使得昔日親密戀人化身為職場競爭對手。影片主要圍繞男女主人公戴瑞克和艾米之間的企業(yè)收購大戰(zhàn)展開,兩人本是一對恩愛情侶,戴瑞克就職于前景不錯的投資銀行,年紀輕輕就在業(yè)內小有聲望,艾米更是獨立個性的現(xiàn)代都市女性。戴瑞克由于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女友艾米,無奈之下艾米提出了分手,并投身投資銀行這一競爭十分激烈的行業(yè)想與戴瑞克一決高下。整部影片像是新都市女性的狂想曲,從為男友而活到為自己而活,艾米完成了新時代女性角色的轉變。在這種氛圍下,都市新女性熱衷于輾轉各地,從而滿足和實現(xiàn)自我欲望及價值。
兩部電影啟發(fā)了我們對現(xiàn)實生活中女性的重新審視,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待女性,發(fā)現(xiàn)女性自身的有利價值。不同于傳統(tǒng)倫理學中的男尊女卑形象,也不同于二十世紀初中國銀幕中刻板的、受束縛、受侮辱的悲苦女性形象,或者十七年電影中“花木蘭式”的男性化的女性形象,還有九十年代以來商品經濟大潮下大眾消費的“色情奇觀”,徐的電影中出現(xiàn)的女性形象越來越多的是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的現(xiàn)代女性形象。她們自信干練,同時也光鮮靚麗,在不斷完美自己的同時傾聽著自己內心的聲音,不斷充實且不斷反省著自己。比起許多現(xiàn)代男性和過去女性,她們更懂得活出自我的精彩,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徐靜蕾導演從女性的角度出發(fā),在探求女性崛起現(xiàn)象的同時給予她們以觀念上的引導,將這些知性女性的職場生涯搬上銀幕,不僅滿足了當代大眾的窺視心理,更是對女權主義、女性獨立意識的一種號召和踐行。
英國的女性主義者勞拉?穆爾維曾說過:“在以男性為中心建構起來的世界里,男性是主動的,是主體,是意義和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而女性則是被動的,是客體,是意義和價值的承受者”。尤其在一個前女性主義的時代,女性不僅是意義和價值的承受者,還因為沒有工作機會與繼承權,導致她們在愛情和婚姻生活中對男性的依附,難以作為一個平等獨立的個體去選擇和面對自己的愛情和婚姻。
在影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一句“我愛你,但與你無關”深深震撼了觀眾的心弦,與此同時,這一句獨具個性的表白也表現(xiàn)了女性強烈的平等獨立意識。徐靜蕾的這部影片改編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在茨威格的筆下,這個陌生女人悲傷地講著自己的故事,但他是從一個男性的視角來訴說女性無望而瘋狂的愛,讀者感受到的僅僅是一個女人偏執(zhí)瘋狂的愛情,對于那個女人也只是一種同情。但徐靜蕾作為一個女性導演,想要為女性爭取更多的權利。因此,她在改編這部小說時采用了獨白的手段來處理原小說中大量的心理描寫,并由此來推進情節(jié)的發(fā)展。于是電影的整個敘事便由畫面的呈現(xiàn)和背景里女人不緊不慢的聲音構成了,用徐靜蕾自己的話來說,“這個女人自我非常完整,因為她站在非常主動的一方,所有的決定都是她自己做的。她自己消化了自己這樣一個過程,或者是為尊嚴、為愛情的一種信仰。你也可以說她很可憐,但她自己不是那種自怨自艾、顧影自憐的人,如果她是這樣的話,她不會用一生去做這樣一件事情。”
傳統(tǒng)的女性主義探討的是女性和其他事物或者和男性間的關系,但徐靜蕾的作品卻強調,女性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應當更多關注自身的需要。女性在社會中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責任和義務使女性將注意力放在其他一切和她們有關的事物上,卻往往忽略了自身的需求。關注孩子多于自己叫母性,關注另一半多于自己叫賢惠……她們總是在尋求一種社會的認同和外在的認可,卻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男性社會的附庸。電影《杜拉拉升職記》中,杜拉拉在得知愛人王偉即將被解聘,而王偉自己卻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選擇堅持自己的原則,保全自己的事業(yè)。當王偉問起她,“你難道沒有什么話對我說嗎?”拉拉還是搖了搖頭。當拉拉必須在愛情和事業(yè)之間做出一個選擇時,她毅然放棄了愛情堅持了事業(yè),拋開一切外在因素,她要堅持做自己。
《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描述了一位女性的成長經歷,同時也通過對女主角金天故事的描寫牽扯出許多年前的一段愛情佳話。通過對金天的人物刻畫,反映出她奶奶當年一段不為人知的感情,也從側面反映了現(xiàn)當代女性敢愛敢恨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
總的來說,中國經歷了上千年的封建思想的桎梏,女性解放是一條任重道遠的路。中國的女性思想在“五四”之后才有所起色,卻沒有形成大范圍的思想,同時女性題材電影的發(fā)展更受限于女性在電影領域身份的缺位。徐靜蕾《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杜拉拉升職記》、《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等作品顯然在電影中實踐了新女性主義,女性銀幕形象從之前的單一走向多元,兩性關系從對立走向和諧,女性對于自身情感的滿足和社會關系的處理都日漸成熟,這些都是兩性關系在銀幕上的生動反映和真實寫照。
參考文獻:
[1]喻群芳.從戀父到自戀——解讀《我和爸爸》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J].當代電影,2006(4).
[2]盧翩翩.《杜拉拉升職記》中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J].文藝評論,2012(3).
[3]戴錦華.鏡城突圍:女性?電影?文學[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中圖分類號:J9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8-0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