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巧文,陳 思,李鵬飛
(1.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北京 100083;2.蘭州蘭石能源裝備工程研究院,甘肅 蘭州 730050)
糠醛渣是生物質(zhì)類物質(zhì)如玉米芯、玉米稈、稻殼等經(jīng)聚戊糖水解生產(chǎn)糠醛(呋喃甲醛)后產(chǎn)生的生物質(zhì)類廢棄物[1]。據(jù)報道,每生產(chǎn)1 t糠醛就有12~15 t糠醛渣產(chǎn)生,我國糠醛渣年排放量將達到240~300萬噸[2]??啡┰罅慷逊e會對大氣、土壤、河流產(chǎn)生污染,一些糠醛廠把糠醛渣摻部分煤作為燃料,不僅無法有效利用還會產(chǎn)生大量污染[3]。而糠醛渣含有大量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zhì)素,具有良好的再利用價值,可利用糠醛渣制取多孔吸附炭材料、改良堿性土壤、礦區(qū)土壤修復(fù)、農(nóng)作物培育、化學加工等[4-5]。國內(nèi)學者近年來做了大量研究證實了糠醛渣制備活性炭的可行性[6-8],國外也進行了一些糠醛渣制備活性炭的應(yīng)用研究,例如用于污水處理去除汞離子[9-11]??啡┕I(yè)會產(chǎn)生大量廢水,若將糠醛渣制成活性炭應(yīng)用于糠醛工業(yè)的廢水處理,既能解決糠醛渣的污染問題,又能降低糠醛廢水處理的成本,有望實現(xiàn)我國糠醛工業(yè)的清潔生產(chǎn)??啡┰苽浠钚蕴客ǔ2捎梦锢砘罨突瘜W活化法。與物理活化法相比,化學活化法有活化溫度降低,時間縮短,能耗降低等優(yōu)點,故而在制備生物質(zhì)活性炭時被廣泛應(yīng)用;其中磷酸與其它活化劑相比易于回收利用[12-14],故本研究采用磷酸活化法來制備糠醛渣活性炭,并通過正交試驗探究磷酸活化制備活性炭的最佳工藝條件。
糠醛渣:取自內(nèi)丘糠醛廠,經(jīng)過水洗、干燥等預(yù)處理后備用;磷酸,工業(yè)純。TRISTARⅡ3010M型比表面與孔徑測定儀,ZEISS EVO MA 10/LS 10型掃描電鏡。
1.2.1樣品制備 將干燥的糠醛渣與一定質(zhì)量分數(shù)的磷酸溶液在一定的浸漬比(純磷酸與干燥糠醛渣質(zhì)量比)下充分混合,在攪拌的情況下浸漬24 h。浸漬結(jié)束后,將樣品放入炭化罐,以10℃/min的升溫速度加熱到一定溫度,并在此溫度下炭化、活化。將活化料在溫水中漂洗,直至pH值處于6~7之間,烘干后對樣品吸附性能進行測定。
活性炭樣品的得率(Y)按式(1)計算:
式中:m—活性炭樣品質(zhì)量,g;m0—干燥的糠醛渣質(zhì)量,g。
1.2.2正交試驗 活性炭產(chǎn)品的吸附性能與制備工藝有很大的關(guān)系,活化參數(shù)的選取對活性炭性能影響極大。磷酸活化法的影響因素較多,在進行了初步的探索試驗后,選取影響較大的浸漬比(A)、磷酸質(zhì)量分數(shù)(B)、活化溫度(C)、保溫時間(D)4個因素,每個因素安排4個水平,進行L16(45)正交試驗。
1.3.1碘吸附值測定 根據(jù)GB/T 12496.8—1999測定碘吸附值[15]。
1.3.2亞甲基藍吸附值測定 根據(jù)GB/T 12496.10—1999測定亞甲基藍吸附值[16]。
1.3.3比表面積及孔徑測定 采用TRISTARⅡ3010M型比表面與孔徑測試儀通過N2吸附法測定,比表面積測量范圍大于0.005 m2/g,孔徑0.6~500 nm,在吸附溫度77 K下對N2進行吸附。結(jié)合BET方法測定比表面積并通過DFT法計算孔徑分布。
1.3.4掃描電鏡分析 采用德國ZEISS型掃描電鏡,將活性炭樣品斷面均勻分布在貼于鋼片上的正方形雙面膠帶上,然后將鋼片放入掃描電鏡中對活性炭的微觀形態(tài)進行觀察。
采用L16(45)正交試驗,以浸漬比、磷酸質(zhì)量分數(shù)、活化溫度、保溫時間為考察因素,以碘吸附值、亞甲基藍吸附值及活性炭得率為考察指標,試驗設(shè)計及結(jié)果分析如表1所示。
碘吸附值可以體現(xiàn)活性炭中孔徑大于1 nm的微孔的發(fā)達程度,表征比表面積的大小。由表1可知,以糠醛渣活性炭的碘吸附值為考察指標,磷酸活化法的最佳工藝條件為A4B4C4D3,即浸漬比為2.5∶1,磷酸質(zhì)量分數(shù)為60%,活化溫度為550℃,保溫時間為1.5 h。4個因素對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影響由大到小依次為:A>B>C>D。之所以浸漬比的影響較大,可能原因是:當磷酸含量相對較高時,能保證其與糠醛渣原料充分接觸,分散到內(nèi)部孔隙以刻蝕原料,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孔隙。
亞甲基藍吸附值代表孔徑大于1 nm的微孔和中孔發(fā)達程度。由表1可知,以亞甲基藍吸附值為考察指標,磷酸活化法的最佳工藝條件為浸漬比為2.5∶1,磷酸質(zhì)量分數(shù)為60%,活化溫度為550℃,保溫2 h。與碘吸附值的最佳條件相比,保溫時間延長了0.5 h,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時間延長后,磷酸進一步刻蝕原有孔隙,使孔隙得到拓展,進而提高了活性炭的亞甲基藍吸附值。各因素影響大小的次序為:A>C>B>D。
表1 正交試驗設(shè)計及結(jié)果分析Table 1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analysis
由表1可知,以活性炭得率為考察指標,最佳工藝條件為A1B1C1D3,得到各因素對活性炭得率影響大小的次序為:A>C>B>D。
綜合考慮以上3個指標,確定糠醛渣磷酸活化法制備活性炭的最佳工藝條件為A4C4B4D3,即浸漬比2.5∶1,磷酸質(zhì)量分數(shù)60%,活化溫度550℃,保溫時間1.5 h。由于極差分析所得到的最佳工藝條件未被列入試驗,經(jīng)驗證實驗得到該條件下制得的活性炭樣品碘吸附值為839.6 mg/g,亞甲基藍吸附值為260.3 mg/g,得率為46.8%,吸附性能均高于表中數(shù)值。
為了更好地驗證最佳條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的性能,采用N2低溫吸附脫附結(jié)合BET方法測定其比表面積并通過DFT法計算其孔徑分布??讖椒植紙D如圖1所示。
由吸附等溫儀測得該活性炭樣品的比表面積為830.20 m2/g,由密度函數(shù)法計算得到其孔容積為0.502 cm3/g?;钚蕴康奈叫阅苡善淇紫督Y(jié)構(gòu)決定,包括大孔(孔徑大于50 nm),中孔(孔徑在2~50 nm之間)以及微孔(孔徑小于2 nm)。在吸附過程中,大孔主要為吸附質(zhì)的擴散提供通道;中孔除了具有通道作用外,對分子直徑較大的吸附質(zhì)也有吸附作用;微孔是數(shù)目最多的,對氣體分子、液體分子或較小的離子具有極強的吸附作用,決定了活性炭的孔容和性能。從圖1的孔徑分布來看,在最佳條件下制備的活性炭產(chǎn)品,其孔隙尺寸在0.818和2.495 nm處相當豐富,也比較集中,說明該活性炭具有豐富的微孔和中孔,吸附性能較好。
用磷酸活化糠醛渣得到的活性炭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如圖2,可見該活性炭表面較為緊湊,具有一定量的大孔連接活性炭內(nèi)部的中孔和微孔,有利于吸附質(zhì)在活性炭孔隙中的擴散。
圖1 活性炭樣品的孔徑分布圖Fig.1 The pore width distribu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sample
圖2 磷酸活化法活性炭的掃描電鏡圖(×3 000)Fig.2 The SEM image of activated carbon by phosphoric acid
3.1 本研究選取了對磷酸活化法生產(chǎn)糠醛渣活性炭性能影響較大的浸漬比、磷酸質(zhì)量分數(shù)、活化溫度、保溫時間4個因素進行L16(45)正交試驗,以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亞甲藍吸附值以及得率為評價指標,得到最佳制備工藝條件:浸漬比2.5∶1,磷酸質(zhì)量分數(shù)60%,活化溫度550℃,保溫時間1.5 h。
3.2 在最佳工藝條件下制備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為839.6 mg/g,亞甲基藍吸附值為260.3 mg/g,得率為 46.8%,比表面積830.20 m2/g ,孔容積為0.502 cm3/g,孔徑集中在0.8 ~2.5 nm,具有豐富的中孔和微孔。
[1]尹玉磊,李愛民,毛燎原.糠醛渣綜合利用技術(shù)研究進展[J].現(xiàn)代化工,2011,31(11):22-26.
[2]王素芬,蘇東海,周凌云.廢物糠醛渣的農(nóng)業(yè)利用研究進展[J].河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09,13(11):97-99.
[3]李國斌,楊明平.糠醛廢渣制備活性炭的研究[J].煤化工,2004,5:36-38.
[4]別如山,楊勱丹,陸惠林,等.糠醛渣在流化床中燃燒特性的試驗研究[J].太陽能學報,2001,22(3):291-295.
[5]譚文英,陳軍強.糠醛渣炭化學法制備活性炭及其灰分的去除[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4,42(8):2447-2449.
[6]YIN Yu-lei,LI Ai-min,ZHANG Zhi-kun.Experimental study on production of activated carbons from furfural residues[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4,878:271-277.
[7]謝仁智.糠醛渣制備活性炭的研究[J].四川林業(yè)科技,1988,9(1):32 -35.
[8]王東旭,李愛民,毛燎原,等.糠醛渣制備活性炭對糠醛廢水的脫色研究[J].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10,23(7):908-911.
[9]PETROVA N,BUDINOVAA T,RAZVIGOROVA M,et al.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adsorbents from furfural[J].Carbon,2000,38(15):2069-2075.
[10]YARDIMA M F,BUDINOVAA T,EKINCI E.Removal of mercury(II)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ctivated carbon obtained from furfural[J].Chemosphere,2003,52(5):835-841.
[11]JOANA M D,MARIA C M A,MANUEL F A,et al.Waste materials for activated carbon preparation and its use in aqueous-phase treatment:A review[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7,85(4):833-846.
[12]汪坤.玉米芯糠醛渣制備活性炭的研究[J].廣西輕工業(yè),2010,26(4):8-9.
[13]趙麗媛,呂劍明,李慶利,等.活性炭制備及應(yīng)用研究進展[J].科學技術(shù)與工程,2008,8(11):2914-2919.
[14]張巍,應(yīng)維琪,常啟剛,等.水處理活性炭吸附性能指標的表征與應(yīng)用[J].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07,27(3):289-294.
[15]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林產(chǎn)化學工業(yè)研究所.GB/T12496.8—1999木質(zhì)活性炭試驗方法 碘吸附值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9.
[16]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林產(chǎn)化學工業(yè)研究所.GB/T12496.10—1999木質(zhì)活性炭試驗方法 亞甲基藍吸附值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