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張艷紅 文/沈佳慧
玩是孩子的第一堂課
編輯/張艷紅 文/沈佳慧
在中國人眼中,學習似乎就應該是件“嚴肅”的事,而在西方人眼中,孩子的任務(wù)就是玩,在這“玩”的過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地學到許多東西——無論是知識,還是生活上的能力。
“孩子在幼兒園沒學英文,將來會不會跟不上?”
“你為什么信心這么強大,認為孩子從小沒有積極學習,以后就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路?”
“怎么樣可以早點發(fā)現(xiàn)孩子的特長?”
……
這樣林林總總的問題,這樣的焦急和焦慮,對孩子,真的不見得是好的。讓我們先來看看歐洲幼兒園的孩子,是怎樣在開開心心的情緒中,開始他們的一天。
每天早上,德國孩子到幼兒園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衣服放在寫有自己名牌的衣架上,見到老師和老師說早安,脫掉室外的鞋子,換上室內(nèi)鞋,最后和媽媽或爸爸kiss一下說再見,開始一天的校園生活。
中午,幼兒園的孩子需要午睡,在德國,是每個孩子有一張自己的床墊,然后孩子必須自己動手鋪床,睡午覺。起床后吃點心,說故事做勞作,偶爾還教孩子做簡單的實驗呢。
下午3點以后,天氣好的時候,孩子們就到外面的花園,開始戶外運動,自由自在地運動和玩耍,一直到父母親接孩子回家。
考慮到系統(tǒng)的功能需求,我們要對用戶的個人隱私進行保護,所以系統(tǒng)默認用戶的電子數(shù)據(jù)是用戶個人所擁有,他人在沒授權(quán)情況下無法查看。用戶可以授權(quán)給他人,被授權(quán)用戶可以查看被授權(quán)的文件和電子數(shù)據(jù)。授權(quán)主要將授權(quán)用戶的公鑰輸入系統(tǒng)與待授權(quán)文件建立映射關(guān)系,并寫入?yún)^(qū)塊鏈,則完成授權(quán),具體如圖9所示。
沈老師育兒經(jīng)
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們感覺是在“玩”,但是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中,孩子們訓練出了規(guī)律的生活作息、學會了遵從團體的生活方式,也學會了處理自己份內(nèi)的事。此時的孩子們并不識字,但是卻學會了比知識更重要也奠定一生所需具備的條件——生活。
沈佳慧
著名旅游節(jié)目主持人,曾任臺灣地區(qū)中廣外制廣播節(jié)目企劃、執(zhí)行制作;環(huán)宇電臺新聞記者、播報及環(huán)宇電臺旅游節(jié)目《漫步天涯》主持人。有著豐富的旅行知識和積累。
已出版著作有親子暢銷書《旅行,是最好的教養(yǎng)》《旅行,帶孩子看不一樣的世界》等,在親子旅行類家教圖書中受到海峽兩岸及華人父母們的好評和喜愛。
幼兒園老師會不定期帶孩子去圖書館。你說,還不識字的孩子,他們?nèi)D書館能做什么?帶孩子去圖書館,是將圖書館的“用處”介紹給懵懂的孩子們,讓他們知道圖書館的使用方式。當然,現(xiàn)代的圖書館里不只有書,有各式各樣的繪本、有聲書,還有適合孩子的影片,還可以坐下來畫圖。各式各樣的方式,吸引孩子在玩中學習。
歐洲幼兒園老師,還喜歡帶著孩子參觀博物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我在維也納旅行時,看見幼兒園的老師帶孩子們參觀藝術(shù)史博物館,老師為一排盤地而坐,大約五六歲的孩子,用有趣的方式,解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你說幼兒園的孩子懂什么是文藝復興嗎?但是老師從他們還小就開始用“熏陶”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孩子鑒賞美的能力。
此外,老師還會帶孩子看木偶劇、到戶外認識環(huán)境、到森林里認識動物和植物。即使沒有到森林里,天氣好的時候,幼兒園老師每天也會帶孩子到戶外“散步”30分鐘到一小時不等的時間,在散步的同時,老師便開始介紹沿路所看的一切:植物、建筑物、商店、小動物、鳥類、昆蟲……遇到什么教什么,有一次我在買菜回家的途中,遇到了小K學校的幼兒園小朋友們,老師正在教他們認識路邊的“有毒植物”,老師嚴肅地告訴他們:“你們要記得,這種植物的果子,是不可以吃的喔。”
兒子小K的故事
我還記得小K在蘇格蘭念幼兒園時,有一次,老師還給他們看了一個“紙張是怎么來的”這樣的影片,從伐樹、制作……再到我們手中的整個過程,用孩子懂的語言和影像,介紹給他們。小K第一次看到這樣有趣又生活化的影片,印象深刻,回家后便急急忙忙地跟我很興奮地描述了好多次(當時小K用英文看的影片,用中文解說給我聽還無法很完整)。這樣的方式,是娛樂,也是教學,不但讓孩子了解了紙張成形與制作的過程,老師還可以從影片中延伸出來,告訴孩子愛惜的地球資源、珍惜手中的資源的重要概念。
沈老師育兒經(jīng)
其實,在學齡前階段,“玩”應該是孩子最大的“任務(wù)”,中國家長常把“知識”的具體學習看得太重要,忘了潛移默化教學的重要和樂趣,對于學齡前的孩子來說,這也是更容易吸收和學習的一種方式。
歐洲人對于學齡前的孩子,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傾向于對孩子日常生活的教導,以及體力的培養(yǎng),勝過對知識的學習與記憶。他們希望孩子體會生活的樂趣,找到學習的動力,學會四季生活的脈動:春天里健行,冬天時讓孩子在戶外玩雪,甚至允許孩子在下雨時,穿著雨衣雨鞋,到戶外踩水洼,只要在安全的范圍內(nèi),大人讓孩子擁有充分的自由的領(lǐng)域。
曾經(jīng)身旁有朋友把孩子的學習氣氛弄得緊張兮兮,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結(jié)果反而揠苗助長,讓孩子不會玩,也失去許多學習和探索的動力。其實,孩子需要“玩”的時間。在玩中所學的東西,有時候比花錢在課堂上學的還多上許多。
兒子小K的故事
這也讓我想起一個小K小時候在德國上學途中的一段小插曲:
某天早晨一起騎單車上學。
我跟小K說:“春天來了耶,你聽!鳥兒都出來唱歌了?!?/p>
小K:“冬天也有鳥兒唱歌啊,春天來了,是唱得比較大聲?!毙繼續(xù)補充:“而且,出來唱歌的鳥兒也比較多?!?/p>
所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每個季節(jié)大自然所教給孩子的東西,不僅僅是感官上的快樂,還有更多的學習。這些學習,都是從“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