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智商=關愛+教育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智商高低遺傳于父母親,但環(huán)境對孩子智商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孩子的高智商等于父母的關愛加教育。一些父母自己非常聰明、能干,然而他們的孩子卻在同齡人中顯得平平無奇。于是,這些父母會非常失望,感覺孩子沒遺傳到自己的優(yōu)良因子。其實,孩子的高智商,除了教育,更需要父母付出關愛,如與孩子交談、閱讀,給孩子獨處的時間,并支持孩子等。父母盡職盡責,孩子才能擁有更高的智商。
爸爸去哪兒了?
調查顯示,每天陪孩子2小時及以上的爸爸僅為34.93%。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爸爸因為工作和生活壓力大,將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幾乎全推給了媽媽。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與父親接觸少的孩子,體重、身高等方面的發(fā)育速度都要落后一些,并普遍存在焦慮、自信心不足等情感障礙,被專家稱為“缺少父愛綜合征”。衷心希望每個爸爸都能抽出一些時間陪孩子,讓他們在父愛和母愛的共同沐浴下茁壯成長。
你給孩子“瞎玩”的時間了嗎?
隨心所欲的玩耍,可以讓孩子更具創(chuàng)造力和協(xié)調力。很多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幼年時沒有玩夠,社交、情感和認知能力發(fā)展都會受到影響。不讓孩子自由玩??赡軐е滤麄儾婚_心、過于焦慮、社會適應能力差等結果。
美國孩子的餐桌教育
大多數(shù)美國孩子從兩歲起開始學習用餐禮儀。吃飯細嚼慢咽,不能發(fā)出聲音,刀叉不能敲盤子,就算是不小心發(fā)出聲響,也必須跟在座所有人說“對不起”。大一點的孩子,還要幫父母做一些餐前準備,餐后收拾,以減輕父母的勞動負擔。這些勞動不但可以讓孩子有家庭參與感,而且還可以學到一些接待客人的餐桌禮儀。
德國人的善良教育法
父母在家里和孩子一起養(yǎng)寵物,種花草,讓他們在手把手地照料過程中學會愛護小生物。幼兒園和小學也開展了同樣的課程,讓孩子認養(yǎng)小動物,寫飼養(yǎng)日記等。德國人認為:小時候有愛心的孩子,長大后一定能成為有用的人。
《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是千惠一家人合力寫下的溫暖之作:身患重病的年輕媽媽千惠,開始教四歲的女兒阿花學做飯,學做家務。她教女兒如何拿菜刀,如何洗菜。如果女兒衣服翻著脫下來,千惠就翻著還給她,讓她整理好。只要是阿花力所能及的事,千惠都讓她自己來。
比孩子先來到這個世界的父母,注定無法陪孩子走完一生的路。然而,教給孩子什么最重要?千惠媽媽說,是讓孩子學會一個人也能好好活下去的能力。教阿花做家務,就是把生存的本領傳授給她。千惠教會阿花用純真的笑容面對這個世界,勇敢頑強地生活。這是母親送給孩子一生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