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文
摘 要 通過介紹蒙古櫟的生物學特性、生理習性和移植的技術風險及應對措施,得出結論,在蒙古櫟的移植過程中,如果采取合理的技術手段,依然能確保樹木成活。
關鍵詞 蒙古櫟;大樹移植;技術風險;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S792.18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5-0-02
蒙古櫟(Quercus mongolica Fisch.),屬于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山毛櫸科(殼斗科),櫟屬,又稱蒙櫟、柞樹,為國家二級珍貴樹種。它樹型多變,枝葉優(yōu)美,既是常見的園林風景樹、行道樹,又可作為防風林、防火林、水源涵養(yǎng)林和荒山造林樹種[1]。蒙古櫟材質堅硬,耐腐力強,樹干可供車船、建筑、坑木、牧區(qū)圍欄等用材,壓縮木可供加工機械零件,還可以作為嫁接栗樹的砧木和繁殖實用菌和木耳的材料,葉子可以養(yǎng)蠶、入藥,是名副其實的“全材”樹種。
1 生物學特性
落葉喬木,高可達30 m。樹皮褐色,深縱裂。小枝粗壯,栗褐色,無毛。葉常集生于枝端,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7~20 cm,先端鈍圓或急尖,邊緣有8~9對波狀鈍齒牙,基部窄或近耳形,幼時葉脈有毛,老時變無毛,側脈7~11對,葉柄短,僅2~5 mm,疏生絨毛??偘鷾\碗狀,背面有瘤狀突起。堅果卵形?;ㄆ?-6月。果實9-10月成熟。
2 生理習性
蒙古櫟喜光,喜涼爽濕潤氣候;同時,又耐干旱、瘠薄,耐寒性極強,能抗?-50 ℃低溫,對土壤要求不嚴,在中性至酸性土壤上長勢良好,但不耐水濕?,F(xiàn)主要分布于中國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等省份,在大、小興安嶺的生長區(qū)域為海拔200~800 m,河北為海拔800~2 000 m。另外,在俄羅斯、朝鮮、日本等世界多地也有栽種。
3 繁育方法
蒙古櫟果實采集容易,種子處理簡單,播種繁育技術已日趨成熟。同時,因為其根系發(fā)達,有很強的萌蘗性,所以在有條件的林區(qū),也可以定株后直接分殖培育,既省時、省工,縮短培育周期,又能保證成活率。另外,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和園林綠化的需要,一些蒙古櫟大樹被跨區(qū)縣、甚至跨省成功移植,為苗木培育技術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4 大樹移植的技術風險及其應對措施
蒙古櫟大樹的移植,一般需要經過前期準備、挖穴(刨坑)、起(掘)苗、包裝、栽植、栽后養(yǎng)護等幾個重點步驟,每一步都有極強的技術要求,都需要認真細致的操作。但盡管如此,還是會因為天氣情況、立地條件、樹木自身的生活力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因此需要克服一些技術風險,才能保證移植的最終成功。
4.1 非適宜季節(jié)移植
蒙古櫟大樹移植的最佳季節(jié)是秋季落葉后到春季萌芽前的休眠時期,因為此時蒸騰量最小,移植成活率高。但是,有些綠化工程因為工期所限或其它原因,需要在氣溫較高的季節(jié)移植,這就需要技術人員設法盡量縮短中間運輸時間,減少蒸騰;同時,要避免根系失水太多,避免起運時機械和繩子、吊帶蹭傷、縊傷表皮。通常的做法是疏剪樹冠或摘掉1/3左右的葉子,用薄草簾捆扎、遮蓋樹冠并用水將其噴濕,也可向樹干和樹冠均勻噴灑20倍的抗蒸騰劑;用草繩事先將拴吊帶的樹干密密纏繞后再綁縛;用無紡布、草簾和10-14號鉛絲將土球以井字式包扎。
4.2 水土不服
移植蒙古櫟大樹,維持和恢復樹體以水分代謝為主的平衡是成活的關鍵,而迅速發(fā)生新根,與新的生活環(huán)境建立起良好的聯(lián)系最為重要。為了給苗木提供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栽植前可先用多菌靈對土壤消毒,然后施肥,或采取客土等措施。挖苗斷根時,對1 cm以上的粗根予以保留,于土球壁處,行寬10 cm的環(huán)狀剝皮,再涂抹0.001%的生長素,促使苗木快速長出新根。
4.3 機械損傷
遠距離移植蒙古櫟大樹,難免會發(fā)生折枝、掉皮等一些機械損傷,如不及時治療,經過長時間雨水浸漬和病菌寄生,容易腐爛,形成樹洞,影響樹木健康和美觀。可以用刀片刮平傷口四周,使皮層邊緣呈弧狀,然后用2%~5%的硫酸銅溶液消毒,再用含有0.01%~0.1%的α-萘乙酸膏涂在傷口表面,可促使傷口快速愈合。
4.4 病害、蟲害
蒙古櫟常見的病害為白粉病、褐斑病和早烘病。一般在多雨、多風的年份容易發(fā)生。用波爾多液、石灰硫磺合劑、防霉靈等農藥防治,一般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舞毒蛾、栗象鼻蟲是蒙古櫟的常見蟲害。一般用2.5%的敵百蟲粉藥和1.5%的樂果粉藥能防治,但應控制好濃度,以免蠶食用樹葉后中毒。
4.5 雪害和雨淞
在秋季,蒙古櫟樹葉會逐漸變?yōu)辄S色或紅褐色,非常漂亮。如果趕上風小、風少的年份,樹葉會存留至初冬才逐漸飄落。如果此時突降大雪,一些樹冠過大、葉子還沒落凈的孤植大樹容易因積雪過多被壓裂或壓斷大枝。因此,在多雪的地區(qū),應對新移植的蒙古櫟大樹在雪前進行適度疏剪和去葉,在雪后及時振落枝條上的積雪,以防雪害。
如果遭受雨淞,可以用木棍或竹竿擊打樹枝上的冰,或者設立支柱,支撐受力過大的枝條。
4.6 風害
在北方多風的地區(qū)移植蒙古櫟大樹,灌水后樹木搖擺不穩(wěn),容易遭受風害,輕者容易形成偏心或偏冠,嚴重的會造成枝杈折斷,甚至全樹被風吹倒。預防風害最有效的措施是立支柱或搭支架固定樹干。另外,適當加大栽植坑,疏剪樹冠,也能有效地預防風害。
5 結語
盡管在移植蒙古櫟大樹時存在著各種技術風險,但是,如果采取合理的技術保障措施,依然能克服這些困難,確保樹木成活。
參考文獻
[1]趙建成,孔照普.河北木蘭圍場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