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娟
【內容摘要】在高中化學課程的教學中,想要更好的構建“情境、探究、創(chuàng)新”的激勵探究型教學模式,這首先需要教師給學生們營造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同時,教師要深化對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夠讓大家更深入的展開對于問題的研究與分析,讓大家在過程中領會到更多好的學習方法。此外,教師要深化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激發(fā),這在很多實際問題的解答上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優(yōu)越性,這也是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
【關鍵詞】高中化學 ?情境 ?探究 ?創(chuàng)新 ?激勵探究型 ?教學模式
在高中化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展開探究式學習,并且要善于展開對于學生的激勵教育。教師可以透過各種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這不僅能夠讓學生的探究式學習更好的展開,這也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與鍛煉,進而讓學生有更多思維上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們對于課堂教學內容有更好的理解與吸收,并且讓知識教學的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一、創(chuàng)設引發(fā)學生思維的問題情境
教師可以透過各種靈活多樣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為知識教學帶來輔助。首先,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引發(fā)學生思維的問題情境,這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參與,這也能夠保障學生們在課堂上思維更加活躍。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將過往的知識講授為主導的課堂逐漸過渡為學生自主展開的知識獲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于很多問題都會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大家對于知識的理解也會慢慢變得深入。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與構建。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教師要善于結合知識教學來很好的引發(fā)學生的思維。如在學習“鈉與水反應”時,我引導學生觀察鈉和水反應(將一小塊鈉放入盛有水的小燒杯中,事先滴入了酚酞)的實驗現象,啟發(fā)學生思考:鈉為什么浮在水面上;為什么會熔化成一個閃亮的小球;小球為什么在水面上四處游動,并發(fā)出嘶嘶的聲響;溶液為什么會變紅;為什么用手觸摸燒杯時會感到發(fā)熱等等。這幾個問題非常全面的描述了反應過程的各種現象,對于反應中涉及到的各個知識點也進行了很好的歸納與總結。學生們如果能夠把這些問題都弄清楚,對于這個反應后的知識點會有很好的掌握與吸收。這便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學生的知識獲取的過程,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才能夠更好的得到發(fā)展與構建。
二、注重對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同樣應當深化對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將會幫助學生形成更好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問題的分析能力,這也是課程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培養(yǎng)目標。課堂上教師應當深化對于學生的引導與啟發(fā),問題出現后不要馬上告訴學生答案,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問題分析的方法,然后來自己獲取答案。這便是學生的探究能力的直觀體現,經歷了這樣的學習過程后大家對于相關知識點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入,知識教學的效率也會更高。
在進行乙醇分子結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比較乙醇與乙烷分子組成的不同,讓學生聯(lián)系學過的乙烷的分子結構,推斷乙醇可能具有的結構式。乙醇的分子結構究竟是前者還是后者?二者有什么區(qū)別?怎樣用實驗方法來證明?這時學生的思維便處于積極探究中,在這種內在動力的驅動下,就會幫助學生由表及里,去偽存真,經過積極的思考與探索后獲得正確的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非常重要,這樣才能夠讓大家更深入的展開對于問題的研究與分析,讓大家在過程中領會到更多好的學習方法。這對于學生今后的課程學習都會是很大幫助。
三、鼓勵學生進行知識應用創(chuàng)新
高效的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對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也要深化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激發(fā),這將會讓學生們在化學課程的學習中有更多收獲。學生的思維如果一直處于某種局限中,大家的思路就會很有限,在碰到具體問題時也很難迅速找到解決方案。學生如果具備很好的發(fā)散思維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問題處理上思路就會更為開闊。這會讓學生懂得從不同的視角與層面來理解與分析問題,并且?guī)椭鷮W生看到問題的實質。這才是學生學習能力的直觀體現,這也是化學課程的教學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
《原電池的原理及其應用》是理論性很強的一節(jié)課,為了避免學生在學習純理論知識時的厭學現象,集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我用以下的故事來引入本節(jié)課:格林太太假牙的故事。格林太太有一口整齊而潔白的牙齒。但其中鑲有兩顆假牙:一顆是黃金的——這是格林太太富有的象征;另一顆是不銹鋼的——這是一次車禍留下的痕跡。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打從車禍以后,格林太太經常頭疼、夜間失眠、心情煩躁……盡管一些有名的醫(yī)院動用了所有堪稱世界一流的儀器,盡管一些國際上知名的專家教授絞盡腦汁,但格林太太的病癥未有絲毫的減輕,而且日趨嚴重。她的病真的就沒法治了嗎?學生們對于這個故事都充滿了好奇,大家都覺得這其中肯定蘊含了一些化學知識,但是學生就是一時找不到答案。在學完了本節(jié)課的內容后我有意識的又回答這個問題上,并且讓學生想一想問題的答案。不少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非常靈活的應用了課堂上講到的原電池原理,在發(fā)散思維的引導下慢慢找到了正確的思路。這充分體現了創(chuàng)新思維在很多問題的解答上可以有的優(yōu)越性,這也是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
【參考文獻】
[1] 柳世明.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活學生的思維是過程教學的關鍵[J]. 化學教育,2005(01).
[2] 鄭長龍. 化學實驗教學情景及其創(chuàng)設策略研究[J]. 化學教育,2004(12).
[3] 王順.“情境參與式探究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 甘肅科技縱橫,2004(05).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