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保祥
做太陽能的漢能準備拿沙子開刀。在旗下上市公司股價腰斬并停牌28天后,李河君又在漢能總部公開亮相,要拿10億元幫助甘肅防沙治沙。這個金額并不大,如果與超過千億港元的損失相比的話。
那日暴跌時,李河君正在演講。
5月20日,漢能在北京的清潔能源展示中心落成,這座展示中心意在吸引更多人和更多機構,讓全球關注漢能的產品。按照計劃,漢能接下來還要在全國開設500家直營店,3000個加盟店。
可惜這次落成儀式沒有一個喜氣的收尾。10∶35左右李河君上臺發(fā)言。十分鐘之后,走下講臺之后的他臉色大變。到10∶40,漢能的上市公司股價暴跌46.95%,市值蒸發(fā)了1443億港元。全球首座“太陽主題”的展示中心傾注了漢能的心血,誰也沒想到它在面世之日,漢能的前程遇到了一個大霉頭。
金沙江上,太陽底下
“漢能清潔能源展示中心”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不遠處就是漢能集團總部。漢能的總部辦公樓造型像一條“龍”,李河君的辦公室就在“龍頭”位置。這間辦公室很寬敞,中式裝修風格,木制坐椅方方正正。墻上懸掛著摘錄自古代著作《素書》的巨幅書法:“賢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
當李河君這個名字響亮起來的時候,中國首富的光環(huán)在籠罩。2014年,致力于太陽能的李河君以870億元的身家首次登頂 “2014《新財富》500富人榜”。坐過首富交椅的馬云、王健林,世人對他倆的名字耳熟能詳,但是李河君呢?人們只是將他和太陽能發(fā)電聯系在一起,更多細節(jié)就交代不清了。
李河君在新能源業(yè)內早有名聲,但崛起是依賴于水電而非太陽能。
1991年,李河君從一位大學老師那里借了5萬元下海創(chuàng)業(yè),賣玩具、開礦、炒地產。1994年底,“他便積累了七八千萬元的資本”,創(chuàng)辦了漢能的前身華睿集團。之后,在高中同學的建議下,他決定投身水電。
在家鄉(xiāng)廣東河源市,李河君收購了一個初始裝機量為1500千瓦的小水電站,花費了1000多萬元。2002年又與云南省簽下了6個水電站的建設協議。可是,國家發(fā)改委覺得李河君實力太弱,便叫停了協議。
與凡人一樣,每個首富也有自己的個性和故事。此時的李河君毫不低頭,高調地狀告了發(fā)改委。幾番博弈后,李河君拿下了6個水電站項目中最大的一個——金安橋水電站,并在2005年底開工。就這樣李河君做出了金沙江上的第一座民營水電站,2011年,240萬千瓦的機組并網發(fā)電。
這一過程并不順利。“你能想象的所有卑鄙手段”,漢能的競爭對手都用上了,目的只是想把漢能擠出去。但李首富也是個能人,即使他的對手是國家發(fā)改委,是五大國企發(fā)電集團,他也一樣能為漢能奪下最肥的肉。
金沙江的流水沖過,每年可以為漢能帶來數十億元的收入,也給李河君帶來了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的頭銜。
目前,漢能的水電項目權益總裝機容量超過600萬千瓦,這些水電站源源不斷地給漢能帶來現金流,澆灌著李河君的另一個夢想——太陽能薄膜發(fā)電,筑就著他登上首富地位的臺階。
2006年,太陽能還造就了一位首富,無錫尚德的施正榮。在太陽底下,李河君和施正榮并不是一條道上的。
無錫尚德的主營業(yè)務是多晶硅電池,漢能則是主攻薄膜電池發(fā)電。在全球,薄膜發(fā)電占整個光伏產業(yè)10%的份額都不到。2012年之前,多晶硅企業(yè)風頭正旺,但是李河君的想法與產業(yè)潮流完全不同。
“2006年施正榮他們做(多晶硅)的時候,我做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很多人做多晶硅,漢能不做,這是基于對行業(yè)的戰(zhàn)略判斷。薄膜化、柔性化是太陽能產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崩詈泳f。
也許是為了避開國內白熱化的競爭,漢能選擇了太陽能薄膜發(fā)電業(yè)務。施正榮曾在上海漕河涇生產薄膜電池,但最終失利。英利綠色能源董事長苗連生在2011年表態(tài),十年內英利不會涉足薄膜產業(yè)。
李河君把首家光伏公司也放在了老家,名字是“河源漢能”。2009年7月,漢能與河源市政府簽訂協議并開工建設,2011年11月河源漢能工廠正式投產。廠區(qū)內多塊電子屏幕上滾動著漢能的宣言:用清潔能源改變世界。
漢能避開了光伏產業(yè)的寒冬。2012年后,國內光伏產業(yè)遭遇歐美“雙反”,市場大幅萎縮,內部資金鏈吃緊。多年來,人們不斷想象著新能源的春天是什么樣子,但暖陽未到,寒流就摧殘了產業(yè)的幼芽。2013年,尚德重組,賽維破產,英利銷量下滑……告別曾經的暴利,各大晶硅企業(yè)開始強調全產業(yè)鏈,自建下游電站,消化自己的產能。
其實,當李河君想進入光伏產業(yè)的時候,公司的其他領導層傾向于做晶硅電池。在2009年年初的公司年會上,李河君做了題為《我有一個判斷》的講話,其中提到“我仿佛已經看到晶硅一片死尸”。無論領導層是否全部認同,這個強有力的領導人實現了“力排眾議”,帶領漢能進入了薄膜產業(yè)。
尚德施正榮的博士專業(yè)正是太陽能薄膜技術。薄膜領域的“專業(yè)人”施正榮沒敢做的事,李河君大膽地去做了,他把水電的現金流和漢能的命運,全部押到了薄膜發(fā)電上。
中國人領先一把
河源的生產工廠是一個樣板。建成之后,漢能開始在全國開建生產基地,并迅速實現了規(guī)?;瘮U張。
2010年6月,四川雙流基地開工。緊接著,海口、南京、武進、雙鴨山等城市的生產基地陸續(xù)開工。最終,漢能在全國投資建設了九個薄膜太陽能研發(fā)制造基地。
然后,漢能又嘗試掌控產業(yè)鏈。從上游光伏電池和組件的生產線裝備,到中游電池、組件生產,再到下游光伏產品應用,漢能都有所涉足。其目的很簡單:實現研發(fā)與應用并舉,將高轉換率的薄膜發(fā)電產品廣泛推向市場。2014年底,漢能薄膜發(fā)電產能已經達到300萬千瓦。
終端產品層面,漢能與宜家合作,在國內5個城市的宜家商場安裝了戶用發(fā)電系統(tǒng)——屋頂太陽能薄膜發(fā)電電池板,并進行了試運行。薄膜電池技術屬于分布式能源結構,最大優(yōu)勢也在于能獨立應用在房頂、各種移動設備上。與一個家居裝修大賣場合作,漢能賺了大便宜。
宜家給漢能的便利不只是在中國,漢能戶用發(fā)電系統(tǒng)也進入了歐洲,在英國、荷蘭、瑞士、波蘭等國家都有所涉足。到2015年初的時候,漢能的戶用發(fā)電系統(tǒng)在全球“已累計銷售數千套”。
晶硅企業(yè)在做地面電站,漢能也在全球進行電站建設,與歐洲多國簽訂了約1000萬千瓦的薄膜發(fā)電站建設協議。
在光伏應用方面,漢能成立了8個事業(yè)部,包括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戶用發(fā)電、農用設施、汽車應用、電子產品、通用產品、商用無人機、特種產品,都是空間“超過萬億元”的細分市場。
要做施正榮沒做好的事情,李河君還要彌補自己的技術劣勢。薄膜電池必須提升單位面積的電能轉化率,每度電的成本才會低于晶硅電池發(fā)電,才會有競爭力。
為此,在2012年到2014年期間,漢能先后并購了德國、美國的四家擁有相關技術的公司。尚德在2013年宣告破產重組,當年年底漢能收購了美國公司MiaSol——它擁有光電轉化效率最高的薄膜技術。
漢能是想爭一口氣,與晶硅技術比一比,看看誰是主流,誰是未來。
在漢能投資??诨刂埃⒗幕匾呀浽诖私ǔ赏懂a。2010年之前,海外市場紅火,英利的成績給海口政府留下了良好印象。然后,英利成為當地比對漢能的參照物。但是,聽到英利的李河君手一揮,說:“滅掉英利”。那時候的英利,已經是世界最大的晶硅片出貨商。
這句話后來被李河君否認,但漢能已經走上了一個標新立異的路線,他認為“薄膜”是領先“晶硅”的時代技術?!熬Ч韬捅∧な呛诎纂姡ㄒ暎┖筒孰姷年P系,或者是286、386電腦與iPhone、iPad的關系?!?/p>
2011年12月,漢能的浙江長興生產基地投產。李河君在投產儀式上意氣風發(fā):“我有個夢想,希望未來的三到五年,把太陽能的發(fā)電成本降到5毛錢以下,到那時候我們實現平價上網,替代火電、替代核電,改變能源格局?!?/p>
悄然中,李河君把對標對象定在了傳統(tǒng)能源上,在漢能眼中,晶硅企業(yè)已經不是對手。實際上,尚德、英利、天合等晶硅企業(yè)并沒有給漢能帶來實質的市場沖擊。全球市場潛能太大,大家只需要以各自的方式去開拓市場,與共同的對手——傳統(tǒng)能源進行比拼。
總體上,漢能搞了個“一基兩翼”的戰(zhàn)略?;A是水電,左翼為太陽能研發(fā)和生產,右翼為太陽能光伏應用。漢能還有個“121計劃”:在2020年銷售收入10000億元,上市公司市值20000億元,盈利1000億元。
2013年,李河君出了一本書,叫《中國領先一把》。這本書充滿著熱情和希望,它提到中國如何通過光伏產業(yè)去打破能源瓶頸、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最終和平崛起。李河君分析薄膜產業(yè)時說,“只有中國,資金、技術、市場三者兼?zhèn)洹R虼?,在這次新能源革命中完全有可能由我們中國人領先一把!”
“漢能大了,霧霾就少了”,這句口號被漢能做成了一系列的廣告,掛在漢能的嘴巴上,掛在漢能的廠區(qū)里。一個“非主流”的光伏企業(yè)要改變太陽能的格局,也要顛覆整個能源產業(yè)的格局。
股價要到100塊?
2011年,李河君在港股找了一家殼公司,這家公司原來叫紅發(fā)集團,后改名為鉑陽太陽能。通過資本運作,李河君掌控了這家公司。
“一基兩翼”中的太陽能研發(fā)和生產業(yè)務,都被漢能注入到了這家上市公司。2013年,上市公司改名為“漢能太陽能集團有限公司”,李河君個人持有97.57%的漢能控股集團(即漢能)的股份,對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在73%。
自此之后,身披新能源光環(huán)的漢能上市公司好消息不斷,股價不斷走高。漢能控制該上市公司后,股價最高增長至接手時股價的60倍。
憑什么?
2014年4月22日,特斯拉創(chuàng)始人埃隆·馬斯克宣布與漢能合作,漢能成為首家和特斯拉合作的中國充電站供應商。漢能將為特斯拉在北京建造兩座充電站,在上海建造一座超級充電站。
這是對漢能薄膜發(fā)電領袖地位的肯定。馬斯克是美國第二大薄膜發(fā)電企業(yè)Solar City的掌控人,癡迷于用科技改良人類生活。無形中,漢能有了馬斯克光環(huán)的“加持”,市場又提升了對李河君和漢能的印象分。
2014年10月,漢能的上市公司又更名為“漢能薄膜發(fā)電”。11月,滬港通開通,內地資金不斷涌入港股。緊接著,市場上又傳出消息,與漢能薄膜發(fā)電合作的阿斯頓·馬丁汽車,贏得了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冠軍,后者的賽車上使用了漢能的太陽能芯片。
總之,在2014年,漢能薄膜發(fā)電不斷與明星機構合作,包括宜家、特斯拉、阿斯頓·馬丁、廣汽等。在2015年初又宣布要推出太陽能全動力汽車。類似的消息不斷推出,漢能薄膜發(fā)電的股價也不斷上漲。
“以前市值不高的原因是香港人不懂漢能,不理解。香港投資是短期投資?,F在有了滬港通,內地很多素質層次比較高的投資者讀懂了漢能,知道薄膜發(fā)電、移動能源有無限的想象空間。”在李河君看來,能不能讀懂漢能,成為在漢能股票上獲利的前提。
在“讀懂漢能”的投資者的推波助瀾下,2015年3月,漢能薄膜發(fā)電的股價最高超過了每股9港元。漢能薄膜發(fā)電市值突破了3000億港元,比其他的國內太陽能上市公司市值總和還要高,是美國最大太陽能組件制造商First Solar市值的7倍。漢能薄膜發(fā)電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企業(yè)。
在不到兩年時間里,漢能薄膜發(fā)電市值一路飆升,已經超過了Twitter和特斯拉。First Solar用了八年時間成為薄膜太陽能行業(yè)的全球第一,漢能用了五年時間將其取而代之。
3月底,漢能在上海開設了一個產品展示中心。該中心原是奔馳汽車的展示廳,在南京西路——上海最貴的地段之一。當眾多晶硅企業(yè)都在默默低下頭吮舐傷口,漢能卻在用高姿態(tài)顯示著它的地位。這個月,李河君個人再次超越王健林和馬云,又一次成為中國首富。
漢能的規(guī)模和影響力達到了一個峰值,但李河君還不滿足。他曾在一個“世紀成功論壇”上發(fā)表演講:“漢能的事業(yè)才剛剛起步,漢能的夢想是像蘋果、微軟在美國(一樣), (像)三星在韓國一樣,成為中國企業(yè)的象征?!?/p>
至于股價,“今年股票會有更好的表現,股價4塊不算什么,漢能面前是100塊錢的空間,”李河君在2015年初這樣說。
把產品賣給自己
漢能崛起的速度太快了,準確地說,漢能薄膜發(fā)電的市值增長太快了。然后就有人覺得蹊蹺。
3月份,英國《金融時報》特地調查了漢能薄膜發(fā)電的股票交易。調查顯示,過去兩年漢能薄膜發(fā)電股票的單筆交易次數超過80萬次;從2013年1月2日至2015年2月9日,這只股票總在尾盤時分股價飆升。最后10分鐘內,該股票股價復合增長536%。
這意味這什么?在這段時間內,如果一個交易者有1000港元,每天9點買入漢能薄膜發(fā)電的股票,下午3點半賣出,這1000港元會變成635港元;如果交易者每天多等20分鐘做同樣的操作,1000港元就會變成8430港元。
美國彭博社說得更直接,漢能薄膜發(fā)電的股價上漲,主要是由李河君的積極購買實現的。自2015年1月以來,該股股價猛漲,李河君是它的最大買家。
不斷推高股價的意義何在?可以得到首富光環(huán),得到明星企業(yè)的品牌效益,可以適當減持獲得現金流,可以質押股權獲得更多貸款……
漢能薄膜發(fā)電不只是股價虛高,其基本面也有問題。
從2010年以來,漢能薄膜發(fā)電的營收有148億港元。雖然每年金額都在增長,但這些收入幾乎全部來自母公司漢能,它的主要業(yè)務是向漢能出售生產設備——李河君在把產品賣給自己。
或許,這也是李河君的無奈,終端市場開拓不力,就把產品放在左右手來倒騰?!瓣P聯交易是一個過程,之前大家不知道什么叫薄膜、移動能源,大股東扶持一下,就像父母扶持孩子成長。”
可是,漢能薄膜發(fā)電每年的應收賬款都在增加,“父母”經常拖欠“孩子”的賬款。2013年,依靠新增的20多億元籌資,漢能薄膜發(fā)電確保了現金流不斷。2014年上半年,漢能薄膜發(fā)電完成了32億元的銷售收入,但是當期又新增了21億元的應收賬款。2014年底,漢能薄膜發(fā)電逾期應收賬款有24.96億港元。
而且,漢能薄膜發(fā)電的生產基地的建設也并不順利。九大生產基地建設進展緩慢,多數項目產能無法按預定計劃實現,個別基地甚至處于停工期。
在廣東河源,漢能項目首期投資只有60多億元,與210億元的計劃額度相差很大。有媒體報道說,在離廠房三百米外的村莊,村民對河源漢能的生產能力嗤之以鼻:“奠基儀式時,李河君宣布將有近兩萬工人做事。我們村都以為靠上了大財主, (可以)開店面或出租房屋賺一筆。哪知道,幾年過去員工還不到1000人?!?/p>
青海漢能占地505畝,計劃投資26億元。2014年年底完成投資7.2億元,目前工程建設停滯。還有南京漢能,項目計劃分三期進行,但生產設備至今沒有到位,基地建設暫停。投產的基地,不少產品放在自家廠區(qū),用以發(fā)電順帶對外展示。
九大基地的產能無法完全釋放,也不敢完全釋放。生產基地暫停,一方面是因為資金掣肘,另一方面是產能釋放出來之后,漢能沒有能力消化這么大的產能——分布式發(fā)電、移動薄膜電池的市場還處于啟蒙階段。
“東西不好沒人買沒關系,我先用到自己的電站上,這樣還能撐幾年?!本糯蠡剡@樣大的攤子李河君并不會放棄,他希望用市場的潛在空間,去消耗等待春天的時間。
規(guī)模與速度做的困局
《金融時報》發(fā)布股票存在異常交易的報告之后,漢能發(fā)表聲明,否認公司或李河君本人存在任何不當行為,稱文章在“含沙射影”。
4月份,又有媒體報道稱漢能薄膜發(fā)電的經營存在問題。漢能薄膜發(fā)電隨即表示要與媒體對簿公堂。李河君十分看重自己和漢能的名聲,不許外部對它有絲毫的玷污。
為了堅定內部員工的信心,漢能薄膜發(fā)電推行了員工持股計劃,并得到了公司員工的“積極回應”。員工購買股票的計劃于5月8日啟動,截止日為5月24日。5月15日的收盤價,11日到15日五天的平均收盤價,二者中的較低價格再乘以85%,即是員工的申購價。
誰也沒有預料到暴風雨會來。
北京時間5月20日凌晨4點,大洋彼岸的紐交所剛剛收盤。英利股價單日暴跌37%,光伏概念股被空方打擊。6個小時之后,漢能薄膜發(fā)電也用暴跌來呼應,在23分鐘內下跌了近 47%,“壓倒了”英利。10∶40,漢能薄膜發(fā)電緊急停牌,收盤價為3.91港元。
內部持股計劃尚未完成,員工已被“套牢”。同時被套牢的還有各生產基地的合作方。
漢能增建生產基地項目,一方面是想等市場回暖時,有足夠產能承接更多的訂單。另一方面,則是想通過做大資產規(guī)模來獲得更多融資。
在生產基地建設中,漢能大多采用“三三制”的投資方式,漢能、地方政府和銀行各出資三分之一。地方政府拿出三分之一的資金來入股;然后,地方政府再為漢能擔保,從地方融資平臺借貸出三分之一的資金給漢能;漢能只需以房產建設、提供生產設備等方式出資。
于是,漢能可以盡可能地抬高設備的價格,抬高項目投資額,繼而就抬高了政府和銀行實際投資額。另外,高投資總額還為漢能帶來更多實惠,比如地方的低價土地和優(yōu)厚的補貼政策。生產基地越多,漢能得到的越多。
有了地方政府和銀行的支持,漢能不需要太多自有現金就可以在全國開建生產基地,而且可以先不出資,就拿到總投資額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流動。
由于漢能代表著光伏產業(yè)的“發(fā)展方向”,擁有前沿的薄膜技術,再加上李河君在水電領域的“成功”,各地都或多或少地接受了這種苛刻的合作模式。
《新世紀周刊》的調查說,長興政府承諾配套出資8億元,已打入漢能賬戶6億元;南京政府承諾出資8億元。在2010年,佛山也有光伏項目上馬,廣東省政府官員問河源,“同樣產能的太陽能項目,佛山投資不到30億元,為什么漢能要投資200多億元,為什么會有這么大差別?”現場所有人啞口無言。
如果漢能的發(fā)展就此受阻,各個生產基地將成為拖累相關利益方的包袱。
不用補貼,我們直接干
李河君做水電、做薄膜發(fā)電,都有個相似的特點:在經營存在巨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堅持投入,在前途不明朗的情況下挑戰(zhàn)傳統(tǒng)勢力。金安橋水電站折騰了6年才實現并網發(fā)電,薄膜發(fā)電啟動了6年市場仍不成熟,但李河君都在“不吝投入”地促生產、促發(fā)展,大膽而又激進。
吉姆·休斯,美國First Solar的掌舵者,一生鄙視“依賴政策吃飯”的行為。他一直沒有把薄膜發(fā)電當成“弱者”,從不渴望政策的扶持,主張“我們必須停止討論政策”,“在現有的經濟狀況下,我們要能夠與傳統(tǒng)能源公司作戰(zhàn)?!?/p>
李河君對“政策的同情”也表示不感冒?!八麄儯ňЧ杵髽I(yè))做的光伏是‘小光伏’,我做的是‘大光伏’,大光伏是移動能源、分布式電站。別看西北的地面電站那么大,那只是小光伏,沒有國家補貼做不了。我們不用補貼,我們直接干?!?/p>
當年的晶硅企業(yè)都是靠著歐美政府的補貼過日子,漢能這些話讓同行們很沒面子??上?,漢能自己的成績也并不是很好。
2015年被漢能定為決勝之年,投入多年后,“今年必須翻身拿出產品”,拿出銷售業(yè)績。為了開拓戶用產品市場,漢能開始強化戶用發(fā)電市場,想在全國建500家直營店,招募3000家經銷商,以覆蓋縣級以上全國城市。
2014年,日本安裝了44萬套戶用發(fā)電系統(tǒng),美國24萬套。中國安裝量不到2萬套,但是有4億多個家庭,市場潛力大。漢能把這個市場空間,看作了囊中之物。有人問李河君的成功秘訣,李河君給了一句話:“這件事還沒有發(fā)生,你要當它已經發(fā)生一樣去做”。
漢能的夢想是,讓所有大小的常見物體都成為“會走的光伏電站”,讓人們減少對電網供電的依賴,最終引發(fā)一場能源生產和消費的革命。
2015年2月初,漢能光伏應用集團年會上,漢能領導層向主席臺上的13名區(qū)域經理下達任務書,任務書寫在黃色的刺繡上,就像是“圣旨”的樣子?!澳懿荒芡瓿扇蝿眨俊泵總€的經理“接旨”后高聲答:“能!”全場敲響了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