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戴維斯
人類是地球上唯一能夠?qū)憰?、做實驗以及建造摩天大樓的物種。我們的智力必定在我們的進化中起過重大的作用,比如幫助我們成為好獵手,同時避免被其他動物獵食。或許更重要的是,我們不斷發(fā)展的智力使早期人類能夠相互競爭、不斷進化,從而變得聰明。
聰明的人更能吸引人,也更能在復雜的社會群體中占據(jù)高位。人類智力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腦容量的增加。在造成人與人之間智力差異的因素中,大腦容量占16%。較大容量的大腦或許是使我們更聰明的最直接原因。隨著人類大腦尺寸的增加,婦女的骨盆也在增大。
問題是,我們還要用兩條腿走路——直立行走需要較小的骨盆。這就出現(xiàn)了兩種方向相反的進化壓力。婦女要能行走和跑步,同時也要生育大頭嬰兒。如果婦女的骨盆更大,她們將不能很好地走路,所以她們必須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而這種平衡的代價就是分娩的艱難。人類分娩比其他靈長類動物分娩更危險的原因能就在于此。許多婦女在非現(xiàn)代醫(yī)學環(huán)境中分娩時死亡的事實,從另一個側(cè)面說明了智力對我們來說是何等重要。
進化找到了一些重要的機械技巧,避開了這一局限:嬰兒的顱骨由骨片組成,出生時骨片可以移動,腦顱會在孩子嬰兒期迅速增大,婦女的骨盆在分娩時也可以暫時開裂。
另一種重要的調(diào)節(jié)在于人類大腦的工作方式。小雞一孵出來就能四處走動和覓食,小馬出生幾小時就能奔跑,而人類出生后需要好些年才能自立。傳統(tǒng)上,父母的精心養(yǎng)育要持續(xù)到子女的青春期,而今甚至持續(xù)到孩子博士畢業(yè)時(或許只有我是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直到成年時才完全發(fā)育成熟。就像理查森和博伊德所言,“人類屬于大腦最大的動物,是大腦最大的動物中成長最慢的,是哺乳類動物中發(fā)育最緩的”。我們生來一無所知,卻有非凡
的學習能力。出生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孩子都能在從卡拉哈里沙漠到北極圈的廣袤地域的大部分地區(qū)學會生存。如果人類出生時本事更大,或者說更加早熟,我們就會被限制在一個非常小的環(huán)境中。另外,我們的環(huán)境是科技性的——我們的世界充滿文化和科技,孩子們對此習以為常并在逐漸成人的過程中形成了正反饋循環(huán)。如果沒有長期的學習,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如果人類還是四肢行走,婦女會保持較大的骨盆,骨盆不會限制大腦的尺寸,我們的智力或許會擁有更多固有的、“易損的”、只針對某個特定環(huán)境的“聰明成分”,卻少有“流體智力”。人類聰明如此,可能就是這種約束促生了富有成效的變通方法。說起來有些自相矛盾:我們在嬰兒時的無助是人類天賦的關鍵。